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自然养育这个词,经常被人误解,好像我们提倡自然养育就是把孩子往大自然里一扔,任他自生自灭。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甚至是对"自然"这个词的误解。自然也并不是亘古不变的呀!从早期地球的演变,到生命起源;从海陆格局的形成,到气候发生改变;从无脊椎动物的起源,到人类起源与进化……这些都在自然变迁,只是它有自己一整套的生态调节系统,需要无比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文明和国家的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众说纷纭的问题。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提出的模式在解释中国考古等的新发现时颇为乏力。而对于传统考古学上认为的文明和国家的象征如世袭制、城市、文字、大型遗址、阶级和阶层等,各个国家因自然条件等的不同,其国家起源也是各有特色的,中国的国家起源应有自己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起源可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萌芽时期。但严格地说,真正的科学是在近代才诞生的.人类生存于地球已超过350万年,但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原始社会中渡过的.那时,人类改造和认识自然之能力与水平极为低下,对自然界的认识只能是纯经验性的,且与人类的生产技能和生活本领完全融合在一起,人类的知识是一种处于萌芽状态的知识。在原始社会中,从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发展到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从天然火的利用到人工取火的发明,从采集、渔猎到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人类历史的第一次大分工),从陶器的发明到原始手工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科学课程是在传统的自然常识课程的基础上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演变而来的,是传统的自然常识课程的延续和发展。从“常识课程”到“科学课程”,这一提法的改变,本身就表明了人们对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视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中国对越政策发生了缓慢但是明显的变化。虽然中越双边关系在这一时期还没有步入正常化的轨道,但是中国方面对越南政策考虑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却经历了从全球战略向地区主义回归的过程,并通过柬埔寨问题的解决具体表现出来。促成政策调整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国内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对中越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调整后的中国对越南政策以地区主义为显著特征、以服务于国内的经济建设为目的,成为后冷战时期中国对越政策的起源,也为理解和把握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外交的周边战略提供了一个同时具有地区特征与普遍意义的案例。  相似文献   

6.
月亮是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本从追溯月亮神话的起源入手,着重从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对爱的不懈追求、对家乡的不尽思念和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四个方面分析了古代诗歌中月亮意象的丰富化内涵,以期对人与自然、自然与学这一重大课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周扬从上世纪20年代末开始涉足学批评到70年代末复出后的理论述,可以见出他走过了一条由主要根据20—30年代苏联学理论来检视中国坛到最终摆脱其狭隘框架、直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来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学理论的道路。这条线索约略显示出中国学界接受马克思主义论在中国传播的一幅侧影。  相似文献   

8.
古代中国谷物酒的起源,可能起因于谷物的保管不善而发芽变质,存放一段时间后自然酒化,这便是谷芽酒,新的滋味启发了人们新的欲望,于是有意识有目的的酿酒活动便开始了。酒酿成后,水就有了玄酒之名,古代祭仪上出现玄酒,表现了对无酒时代以水作饮料的一种追忆。酒可提神助兴,纵饮亦能使家亡国破,殷纣以酒为池,为长夜之饮,导致臣民怨恨,商代也因酒而灭亡。古人饮酒有一套规范的礼仪,在不同场合,有不同酒礼。饮酒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进饮的规范,这是指导饮酒活动的规矩。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面对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当前,理论界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也有不少的专和论出现。尽管如此,学人对于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关系,却缺少综合、全面、深刻的思考。本论以先秦秦汉献为基础,遵循从实践到思想观念和从思想观念到实践态度的逻辑路径,结合思想史、科技史等,论述了关于先秦秦汉献中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问题,以期为解决人类自身面临的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提供借鉴。论包括前言和三章共四部分。  相似文献   

10.
从礼仪的历史渊源来讲,我国自古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称,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从最初的原始起源到传统礼仪的形成、变革和衰落,再到现代礼仪的形成与发展,它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零散到完整的渐进过程,它远远地从远古走来,形成如今的中华礼仪。这是对中华民族原始人类的自然信仰崇拜、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以及现代文明强烈冲击的继承和发扬。这是人类的进步,是社会形态的开化,是社会文明的提高。所以,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  相似文献   

11.
发展绿色农业,是缓解湖北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科技约束、减轻国际国内市场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湖北农业发展困境的主要深层矛盾在于缺乏“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良性耦合。现阶段的主攻重点是:形成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经营一体化良性运转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研究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善型农业技术。并就推进湖北绿色农业建设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浅谈贵州农业规模经营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农业规模经营已被理论界广泛地认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我国农村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一条重要途径.作者针对贵州地处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速度慢,社会发展程度、居民生活质量较低的喀斯特地形区的现状,在理论上从三方面分析了贵州农业规模经营的可行性,并指出实施农业产业化是贵州农业规模经营的必由之路,由于贵州落后的现状,这条道路将会十分漫长和曲折.  相似文献   

13.
由于烟草种植及加工的利润最大,清代各地曾大力发展烟草业,并因此在许多地方出现了烟草种植恶性膨胀的情况,给农业自然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明显的消极影响。这种现象,应是我国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借鉴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现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都市农业的概念,分析了沈阳发展都市农业的有利条件,结合实际情况论述了沈阳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找出适合的发展模式。指出都市农业是本地区先进农业生产力的代表,预示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不断拓展都市农业功能,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都市农业道路。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崭新的农业形态,都市农业于20世纪上半叶率先出现于欧洲及美、日等发达地区和国家。通过系统整理国内外都市农业研究文献,对都市农业的内涵、功能、特征进行了概念上的描述。定义都市农业为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及农村文化,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空间的大农业。对于都市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利用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对都市农业的产业带区位选择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同时对我国都市农业的产生及发展和都市农业的布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专题对惠州农业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指出惠州农业在面临 较大的环境压力背景下, 必须走一条和谐、集约、高效、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提出了保护农 业生态环境,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认为中国应走工农业并拳的工业化道路,重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和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坚信通过合作化走向社会主义是中国农业的惟一道路,并想通过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来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在这一时期的探索中。毛泽东规划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方向,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步骤、途径,其中一些思想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但这一时期毛泽东关于农业现代化的探索留给我们的,不但有宝贵的历史经验,而且有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8.
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新常态下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PEST分析法对河南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宏观发展环境进行分析,发现河南省农业旅游发展拥有较好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环境,但依然还存在农业与旅游业产品融合形式单一、农业旅游产业价值链不完善、农业与旅游业融合过程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农业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缓慢等问题。在推进河南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创新发展过程中,需要创新农业旅游产品,延伸农业旅游产业链,采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农业与旅游业融合中的技术创新,推进农业旅游产业集群建设。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对中国农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不会等人,而挑战时刻存在。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加入WTO后需要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问题是采取什么方式支持农业。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农业财政投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之后,在WTO农业协议国内支持“绿箱政策”的框架下,寻求适合于青海农业的发展财政投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农业环境的破坏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乡镇企业和城市"三废"对农业环境的破坏很大,发展 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