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洁玉 《广东教育》2007,(12):43-4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基本的语言训练活动。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可以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领会作者的人格、思想和情操;在琅琅的书声  相似文献   

2.
有声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书声。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心灵直接交流。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和再现作品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书声。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朗读的过程是学生借助书面语言,运用形象思维,唤起自己的内心表象,把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在想像中产生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与作者情感共鸣,然后通过口语将自己获得的情感体验鲜明地表达出来。要使朗读达到满意的效果,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朗读指导淡化技巧“有感情地读课文…  相似文献   

4.
“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而读书声为最。”语文课堂上,当属琅琅的书声最美。要知道文字是思想的载体,只有通过朗读,通过心灵与文本的对话,才能使文本获得生命,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才能飞扬起来。有感情地朗读将一段段文字变成优美的旋律,加深了学生对作品思想的理解,使他们的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行心灵的碰撞。在课改浪潮的推动下,语文课堂的朗读,被前所未有地重视,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琅琅的读书声,似乎就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上,最美的声音是读书声。在朗朗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用心灵与作者对话。在朗朗书声中,学生在起伏跌宕、轻重有致的感情波涛中受到美的熏陶。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总得‘读’,因为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领会它的思想感情"。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学生  相似文献   

6.
曾经的语文课上,我们最爱听学生那琅琅的读书声。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用心灵与作者对话;在琅琅书声中,学生在起伏跌宕、轻重有致的感情波涛中受到美的熏陶。可是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已很难再听到或高亢激昂、或深沉婉约的读书声了,这未免让人感到有些遗憾和担忧。如何让我们的校园上空重新回荡起那优美的旋律呢?本文谈一下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7.
<正>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几年了,一直在探寻语文的味道。我陆续地把《青年教师》每期中的"名师课堂""经典课例"与语文有关的撕下来单独装订成册,精心研讨后,我忽然悟到了语文的真正味道。一、语文的味道是读的味道阅读理解,当然读是理解的前提,读为本。当年寿镜吾先生酣畅淋漓地尽情朗读,深入学生的心海,让学生一生永远记忆。师生们共同徜徉在琅琅的书声中,用心灵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强烈震颤中领会作者的伟大人格、深邃思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读书声。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颤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感;在琅琅读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朗读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方法。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去朗读,并逐渐读出滋味,就是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本课所选的三首诗都是唐诗,节奏鲜明、韵律优美、内涵丰富。每首诗不仅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画面,而且充溢着作者的情感。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吟诵,在琅琅的书声中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情感熏陶。”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以读为本进行朗读训练,让语文课堂琅琅的书声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的课堂训练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语文课堂上,琅琅的书声最美,当静止的文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来时,文字便成为一幅幅画面,一段段音乐。它用声音感染人,它可以跨越时空,沟通文本与读者的心灵。因此,说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古代诗歌种类丰富,既有古体诗,又有近体诗,还有词、曲等。古诗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还可以陶冶情操,丰富心灵,提高文化素养。在进行古诗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强调朗读,把握技巧语文课堂与其他课堂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琅琅的书声,没有书声的语文课堂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古诗语言精练,富有节奏感与音乐美,最适宜朗读。教师范读时要字正腔圆,充满感情,讲究语气的轻重缓急,注意节奏。要感染学生,让学生充分领略其中的美感。学生自由朗读时应强调吟咏,要读出诗味儿来。还可以分小组读,男女学生…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用"书声琅琅"来形容语文早读课的朗读。的确,语文学科积累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精美的课文是需要熟读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语文朗读的训练,到了初中应该是知道如何读书的,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初中语文早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今早读时间很少能听到琅琅的书声了。语文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很显然,语文能力的提高绝非老师的讲解就能解决问题,更多的需要学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贯串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多一些思考,精心设计,让我们的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那是传情达意的书声,更是浸透着学生思考与情感的书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重要的环节,抓好了朗读,也就能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材上的内容是极为有限的,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展丰富而生动的阅读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传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的方法主要有: 1.朗读.《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感情朗读.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的时间指导朗读,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开始崭新的每一天,在书声琅琅中度过愉快的每一天.  相似文献   

16.
从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公开课、优质课竞赛中,我真正感受到课堂发生的变化,琅琅的读书声,热闹的讨论声,极具个性的表演与形式多样的作品展示等代替了传统的教学。让琅琅的读书声充满课堂,让学生在吟咏诵读中自主地去感受精妙的语言,体味优美的意境,自由地与作者对话交流,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相似文献   

17.
<正>朗读不仅是教师将自己领会到的情感传递给学生的有效方法,更是学生准确理解课文、积淀语感的重要手段。课堂上能否切实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提高朗读能力,是衡量语文教师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尺。这是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专业素养。韩军老师的课堂里总是充满了朗朗书声,回荡着学生"天籁般"的优美旋律。韩军老师的朗读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的魅力在于是否具有“语文味”。语文课怎样才能上出“语文味”呢?我想结合苏教版第九册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读出“语文昧”“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要想使语文课堂“语文味”十足,必须紧扣文本,从语言文字人手,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感受语言,用心灵去感悟文本。  相似文献   

19.
张熙 《广西教育》2013,(29):26-27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朗读,学生能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读顺;通过朗读,学生能把课文读懂读明,读出自己的阅读感悟;通过朗读,学生能把课文读好,表达出自己的阅读体验。是否能听到“琅琅的书声”往往成了一堂课好坏的判断标准,学生通过朗读表情达意,教师通过听学生朗读来检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朗读教学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促进老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反馈。1.走进课文激发情感。语文朗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回归课本,让学生在咀嚼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教师必须教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朗读之中,让学生能够透过文字读出情感,要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抒发当时的情感,不但要了解作者在写什么,还要做到和作者有一个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