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4陶行知先生提出的"Life Education"理念中并无严格的"生活"与"生命"之分,是建立在他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理解,以及对"Life Education"与社会改造之间的关联的基础之上的。2013年,在生命教育领域,最有影响的事件之一,是生命教育专委会的成立。生命教育专委会是下属于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二级研究机构,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小蔓先生(已故)兼任理事长,由两岸四地的生命教育学者和实践工作者组成了常务理事会,共商、共促生命教育事业。所以,了解陶行知先生对生命教育的理念,对于我们理解、学习生命教育是必修课。  相似文献   

2.
<正>一、关爱尊重每一位孩子,践行"爱的教育"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认为:人的价值始终是社会的核心价值、终极价值。生命的尊严才是至高无上的,在神圣的生命面前,没有任何世俗之物称得上高贵。因此,陶行知先生以一颗广博的爱心爱国家,爱人民,爱师生。"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爱"更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他指出,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树立"爱满天下"的宽阔  相似文献   

3.
<正>陶行知先生有许多常被人提及的教育名言,比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等。这些当然是他教育思想的精髓,但是如果只知道这几句话,似乎很难明白,为什么先生被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重温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是对他伟大人格的传承,还可以找到很多大道至简、至为朴素的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倾其一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有很大影响。学习、研究、实践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对当今推进教育改革仍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已于十月十八日在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成立。陶行知先生是著名教育家。他在教育思想上有创见,在教育实践上有探索,在培养人才上有贡献。陶行知先生艰苦办学的精神,因材施教的方法,尊师爱生、互教互学的学风,对当前教育改革,加速培养四化人才,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这个研究会的主要任务是,组织会员收集和整理陶行知先生的有关资料,研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和实践,挖掘和继承陶先生珍贵的教育遗产,为当前教育改革、培养人材、实现四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理论,研究者甚多,诸如他的生活教育、社会教育、乡村教育等理论都有专文论及,然对陶行知的教育评价理论却殊少有人问津。其实,研究陶行知的教育评价理论不仅可以更为全面完整地认识其教育思想的全貌,而且可以为当前教育评价研究提供历史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0,(99):48-49
生命教育的概念是陶行知先生根据自己的教育和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非常有效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活动应以生命为教育和生命本源,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应用于生活。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活教育结合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中学语文学习与社会应用的交流与融合,是适合中学教育者深入研究与探索的经典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虽然他生活在近代,他的教育思想也是针对于当时的社会现状的,但是直到今天,我们拜读他的教育著作,研究他的教育思想,却依然会有很大的感受,还依然能够从中得到关于做人、关于教人的深刻的哲理思想。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他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的确,幼儿的教育离不开生活。作者尝试将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与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相融合,实现数学教育的生活化,本文结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一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救国事业、民主事业与教育事业。他在教育实践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直至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研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有助于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努力实践陶行知先生  相似文献   

11.
缪津娴 《考试周刊》2015,(8):164-165
陶行知先生在学前教育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千千万万的孩子日后的教育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当今社会的孩子们能享有幸福、快乐的有意义的教育生活。陶行知先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先生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创造教育是核心,民主教育是目标。他的教育思想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重要的学习价值,身为师表应该认真学习、研究和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当之无愧的先驱,他奋斗一生,奉献一生,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工作,用毕生的心血创立了一整套的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仅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师范教育改革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陶行知先生说:“师范学校负培养改造国民的大责任,国家前途的盛衰,都在他手掌之中。”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非智力因素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陶行知先生虽未直接提及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然而在他有关教育的论述中多次谈到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并强调这些心理因素在学生学习、成才过程中的作用。文章还认为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有关非智力因素的思想和实践,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而且对今天的教育工作也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今年10月18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陶行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及其实践,在中国教育史上占了光辉一页。陶先生不仅在中国是一个伟大教育家,也是世界教育史上伟大人物,他的思想是前进的、科学的、民主的,他的一生光明磊落,追求真理,无私奉献,他是一个时代的英雄。今天我们纪念陶行知先生,就要认真地继承、研究、学习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特别要研究和学习陶行知从中国国情出发,“为中国教育改造探获生路”的精神,从而推进  相似文献   

15.
姜河 《职业教育研究》2012,(12):179-180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我国平民教育运动的先驱,乡村教育的开创者。他在自己一生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博采古今,兼容中西,对我国当代的教育发展和改革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包含有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挖掘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所蕴含的职业教育思想,对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生九十五周年和逝世四十周年。为了更好地学习、宣传、研究和实践他的教育思想,我校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经过三个多月的筹备,于九月七日正式成立。自一九八○年以来,我校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校陶研会的成立,必将推动全校陶行知研究的广泛开展,促进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7.
梁秀芬 《生活教育》2012,(22):46-48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民主战士,“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生命轨迹和教育轨迹的真实写照,直到今天依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者。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并倡导教师要“爱满天下”。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立身于中国教育改革,极富创造精神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贯穿于他的生活教育运动的全过程,是他生活教育理论中最为亮丽的部分。他也是世界创造教育的最早探索者之一。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重温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我们更加认识到它对当前以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一、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1.体现了现代创造教育的目的。创造性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是…  相似文献   

19.
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陶行知教育思想,今天仍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他的“活”的教育思想仍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如他提倡教育目标要体现其“鲜活”生命之本性,课程资源要来源于生动“活泼”的真实生活,教学方法要活学“活用”,教师的任用要机动“灵活”.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真正体现了教育是对生命的教育及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20.
今年10月18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00周年。陶行知先生生活在国家多难民族危机的时代,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同人民大众休戚与共。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奋斗,为中华民族谋求解放,为中国教育探求新路,为整个民族的利益造就人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作出了永远值得纪念的贡献,堪称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巨人。陶行知先生怀着“教育为公”、“甘当骆驼”的精神,从中国国情出发,勇于改革实验,勇于开拓创新,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纪念陶行知,研究陶行知,就是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学习研究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新的贡献。为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我刊第4期、第5期分别开辟我省研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论文的专页,供读者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