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昆虫的口器》系列投影片陆均《昆虫的口器》是小学自然教材第三册《动物怎样吃东西》一课中出示的5框投影片。昆虫的吃食方式取决于它们的口器。学习这部分内容,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亲自去观察,看清昆虫日器中对吃东西起主要作用的那部分器官的形状和动态。但客观上,...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 l.通过教学,指导学生认识动物吃东西的一些方式,以及牙齿、口器的构造。 2.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自然状态下动物习性的兴趣,培养其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教学重点: 哺乳动物的三类牙齿和昆虫的口器。教学难点: 观察各种动物吃东西的方式。教具准备: 蝗虫模型。猪、羊、狗、马等动物的头骨标本。介绍昆虫口器的录像带,放大镜若干。学具准备: 蝗虫、蝉、蝈蝈、天牛、螳螂、蚊子、苍蝇、蝴蝶等活昆虫。  相似文献   

3.
正地球上超过50%的生命形态嘴巴都是左右开合的,剩下的大部分是没有嘴的微生物和植物。上下开合的嘴从物种数量上来说是个比较非主流的形式。昆虫的口器是左右开合的,而光是昆虫这一个类群就占了生物界超过50%的物种。取食流体的昆虫往往有特殊的口器,但这些口器也是咀嚼式口器的变形。其他的节肢动物口器也大多是左右开合的,滤食性的类群口器往往比较奇特,但也和脊椎动物的嘴完全不同。还有很多无脊椎动物的嘴是辐射对称的,比如海葵、海胆这些。结论:绝大部分动物的嘴都不是上下开合的。  相似文献   

4.
昆虫(一)     
昆虫可说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保守的估计,目前已被人鉴定出来的昆虫有100万种,昆虫学家估计约有5倍于已知种类的昆虫亟待我们去发现和分类。 动物分类上,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和昆虫纲,这一纲共分29个目,其中4个目的昆虫数量最多:鞘翅目,代表  相似文献   

5.
一切生物都要经过生长发育以及产生后代的阶段。有许多生物产生后代后,马上就死亡,如昆虫中的家蚕及蜉蝣在产卵(产精子)后就死亡。 家蚕属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虹吸式口器。家蚕的蛹在茧中经过12~15天后变成蛾,自己咬破茧爬出来。蚕蛾(家蚕的成虫)的口器已经退化,不能吃任何食物,生活所需的水分、养分和能量,完全是在幼虫期储存起来的。从茧中爬出来的蚕蛾,5~10分钟后即不停地扇动着双翅。雄蛾、雌蛾急于交尾,交尾时间大约10~15分钟,交尾后雌雄分开。雄蛾大约经半小时死亡。雌蛾产卵后大约经6个小时也死亡…  相似文献   

6.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类。据记载,现存种类达100多万种,约占动物界总数的85%左右。生活环境极其广泛,海陆空均有它们的踪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生物)第一册(下)所列节肢动物共计30种.分别隶属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和多足纲。现将它们的分类地位、主要鉴别特征、生态及其分布作一简介。1昆由纲(Inseta)东亚飞蝗(IXx。tamigratonamantle。U直翅目、蝗科。雌大雄小.雌体长42~55毫米,雄体长40~50毫米。全身绿色或黄根色。口器是典型的咀嚼式.为下口式。复眼一对,印圆形。单眼三个.从颜…  相似文献   

7.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中等林业学校林业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如何教好这门课程,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得到以下一些深刻体会。一、灵活、有效地处理教材,完善教学内容1.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调整森林昆虫基础知识内容。教材把昆虫的卵、幼虫、蛹的形态及其类型,以及成虫的性二型与多型性放在昆虫的生物学中介绍,明显与昆虫的外部形态割裂开来,缺乏连贯性,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总觉得不够明晰。因此,必须改变这种混合讲授状况,将昆虫基础知识内容调整为:昆虫纲的分类地位和特征;昆虫的成虫、卵、幼虫和蛹的形态及生物学…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昆虫》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八册第八课的教学内容 ,它是在小学自然第三册学生认识了蚂蚁、蟋蟀等动物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初步建立昆虫的概念。本课与《两栖动物》、《益虫和害虫》两课构成本册教材的“动物”教学单元 ;从能力培养看 ,属于“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的系列。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 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 ,使学生知道昆虫一生都要经过变态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 人格目标 :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多学好问、…  相似文献   

9.
蟑螂     
蟑螂学名蜚蠊,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蜚蠊目(Blat—taria)动物的总称。它们分布范围极为广泛,是世界性的卫生害虫。蟑螂虫体大小因种而异,小的仅0.2—0.5厘米)大的可达10厘米左右。体色亦各不相同,有淡灰色、棕褐色,或具华丽光泽、或体表乌黑发亮。成体扁平。体表着生众多的毛、鬃、刺。休分头、胸、腹三部。头盾形较小,大部隐于前胸背板之下。有细长触角一对。每一触角分节甚多,可由100个左右的环节组成。单、复眼各一对。口器咀嚼式。胸部前胸背板很大,形似三角形盾板。翅2对,从中、后胸节发出,前翅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身边日夜都陪伴着大量昆虫和蜘蛛纲动物,它们形态不一,体型各异,但由于长相恐怖,我们几乎不会将它们作为思考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有关无脊椎动物生物化石研究,尤其是中国云南澄江化石和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的寒武纪古生物研究,多有成果陆续发表,加上分子系统学、分子发育生物学等方面的有力佐证,勾勒了昆虫纲起源和进化的基本轮廓,然而,目前的专业教材中尚缺乏相关内容。根据文献,本文对相关的结论进行了概括:昆虫起源于泥盆纪早期,至少于石炭纪早期演化出了翅,石炭纪晚期出现了能折叠的新翅,二叠纪进化出了完全变态类群,白垩纪随着显花植物的出现逐渐繁盛,昆虫纲与泛甲壳类的Xenocarida类群亲缘关系最近。并用长诗的形式进行了生动叙述。  相似文献   

12.
青蛙以小动物为食,其中害虫约占80%。据统计,每只青蛙每天约吃60多只害虫,从春到秋的七、八个月中,能消灭害虫一万多只。每亩放养400~800只青蛙的早稻田,不再放农药,比喷洒两次“甲基1605”的对照田,枯心率大大降低,而粮食可增产9.2%。可见,青蛙对于人类是很有益处的。但是,我们能不能称青蛙为“益虫”呢?按照动物学的分类方法,“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一个;胸部有足三对,一般有翅两对”的蚊、蝇、蝗虫、家蚕等动物,属节肢运动门的昆虫纲(纲下还分目、科、属、种);而“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并兼用皮肤呼吸”的动物划在脊索动物门的两栖纲内,从青蛙的特征来看,它不是“昆虫”,而是“两栖动物”。所以,我认为青蛙以不称“益虫”,而称“有益的两栖动物”或“有益动物”为妥。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西部沙地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省西部沙地进行的土壤动物调查,选取了5个不同植被群落样地,共获得土壤动物40类,2240只。隶属于4门,6纲,11目,其中类群数最多的为昆虫纲,个体密度最大的为线虫类。对群落特征指数分析结果显示,DG指数是能够从总体上反映个体数和类群数变化的群落特征指数。从土壤动物垂直分布来看,各群落土壤动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都很明显,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基本上是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递减。  相似文献   

14.
纵观自然教材中的动物知识部分: 在第一册和第二册里,对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及昆虫等,以它们的身体构造、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为内容,作了初步的分类认识。另在第一册有一课是对动物越冬习性的研究。第三册,教材不再沿着分类体系继续展开,而是引导儿童研究动物的生活(或者说是动物的行为)。到了第五册,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本人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表达能力 ,观察能力 ,思考能力。“蝗虫”是采用CAI课件和实物相结合 ,进行兴趣教学效果较佳的一节课。1 教学分析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纲 ,在动物界中也是最大的一纲 ,在中学动物学无脊动物部分占重要地位。蝗虫的外形具有昆虫的典型特征 ,个体大 ,由于是害虫 ,容易得到实物进行观察和实验 ,因此本节课具有示范性。1.1 教学目标 注重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情感方面开展教学。(1)知识方面 ①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理解蝗虫的发育。②知道蝗虫对农作物的…  相似文献   

16.
鼠妇的饲养     
沈雁 《生物学教学》2003,28(1):24-24
鼠妇 (Porcellio)又称潮虫 ,在南方也叫“西瓜虫” ,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潮虫亚目。它们的身体大多呈椭圆形 ,长 15~ 2 0mm ,灰褐色 ,体表有颗粒状突起 ;常能卷曲成团 ,是草食的陆栖类群 ,口器咀嚼式 ,为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动物 ,从海边一直分布到海拔 4 70 0米的高地。鼠妇种类较多 ,身体能够卷曲、第一触角短小、后 7对胸肢变成步足 ,特别是腹肢有气管肺等都是对陆地生活适应的结果。但是 ,它们都需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的场所 ,不像昆虫和蜘蛛那样高度适应于陆上生活。常见的种类有潮虫科、…  相似文献   

17.
[课例简析]《昆虫》(“九义”教材人教版第八册第八课)一课,是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了《蚂蚁》、《蟋蟀》等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昆虫一生要经过变态;通过对虫子的观察和分类活动,归纳概括昆虫的共同特征;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判断一些常见的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材、教纲和考纲间的关系江苏省海门市三厂中学张永兴教材(亦称教本)是传递知识信息的一种媒体。教学大纲(简称教纲)和考试说明(简称考纲)是指导性文件,教纲规定了教学目的、要求、内容,考纲规定了考试的性质、内容、形式等,教材是教纲知识范畴的具体化。三者之...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是一门自然知识综合学科。其中动物学知识包括软体类、昆虫突、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形态特征、行为、繁殖;有益动物的保护及有害动物的防治;动物的进化等知识。现就自然中有关动物学知识作以扼要介绍,同时对自然中动物学教材的教学提几点建议,供教师参考。动物学有关知识动物分为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推动物。一、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胶肠动物、扇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现结合自然教材简要介绍一下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1.软体动物:代表动物——河蚌。…  相似文献   

20.
人教社1989年出版的小学自然第五册第四课第一图中的“蝴蝶”改为其“幼虫”——青虫更妥。该图展示的是河岸上的一条食物链。“蝴蝶”为鳞翅目昆虫,它的特点是:幼虫有咀嚼式口器,成虫有吸管式口器,发育是完全变态。成虫蝴蝶的吸管式口器的特征是这样的:下颚的一部分变成细的吸管,吸管像一根空心钟表发条,可伸直到花朵深处吸取花蜜,不用时就盘卷起来。由此可知蝴蝶是靠吸食花蜜而生存的。由于它的口器不是咀嚼式的,所以被吸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