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香迅的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川开创了中国小说新的模式.在叙事上他的小说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手法,不可靠叙事随处可见,<阿Q正传>从事实/事件抽和价值/伦理轴两个维度充分体现了叙事的不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历时九年完成的长篇小说,体现了"美国梦"的幻灭。作品通过叙事视角的变化体现了人物的不同性格和人物间的复杂关系,更好、更自然地把小说展示给读者。叙事视角的转换体现了作者精湛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3.
从分析鲁迅小说的两大叙事模式入手,提出鲁迅小说的叙事品格为主客合一.一方面,在两大叙述模式中鲁迅投入了自己最深沉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受,因而其小说叙事体现出强烈的主观性;另一方面,通过非戏剧化叙述者和戏剧化叙述者的"客观化",鲁迅小说叙事又呈现了强烈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4.
叙事空间是叙事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了话语空间和故事空间。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中,对故事空间的研究富有多重意义,是不可或缺的。宋元小说话本中包含了诸如街市、官衙、庙宇寺院和郊野等多种叙事空间,它们与民众世俗生活息息相关,是现实生活的投影和精神象征。宋元小说话本中的叙事空间有着鲜明的特点和重要的叙事意义,它表征着时代小说观念的变化,体现出"城市"与"郊野"相对的二元空间模式;它们变换频繁,是推进小说情节转换的主要方式,但这种快速转换也使小说中的细节性、场景性描绘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5.
《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代表作,其前两章采用成人俯视叙事,具有"散文小说化写作"的特点;后五章及尾声则采用儿童仰视、平视叙事,体现了"小说散文化"的特色。文本前后两部分在视角转换及内容叙述上,一方面彰显出较强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又因其紧扣情感基调叙事而凸显了内在的互补性,较好展示了作者不拘既定小说模式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6.
《说岳全传》作为清初英雄传奇小说的典型代表,一方面延续了"按鉴演义"的基本创作模式,另一方面又加入了很多民间叙事色彩较浓的材料,使得小说的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文学色彩也有所增强。民间叙事作为一种下层文化,其内容必然反映着民众心理、民众思想和信仰。与民间叙事作品结合非常紧密的最小事件——母题,在本书中也有着鲜明体现。钱彩、金丰正是巧借"因果报应"这一宗教观念为叙事框架,重新排列众多叙事母题,从而在突出小说"忠奸斗争"主题的同时,又对人类的生存模式作了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中《莲花公主》与《绿衣女》两篇,都叙写了蜂精和书生的爱情婚姻故事。前者采用"人入幻境"的结构模式,体现情节小说的叙事智慧;后者采用"精入人间"的结构模式,充满写意小说的诗性精神。蒲松龄在结构模式、叙事精神、人物形象等方面对两篇小说进行个性化处理,真正做到了犯中求避,各赋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和借鉴"五四"新小说以及西方小说创作技法的基础上,张恨水在其小说文本的叙事中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显著特征.他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间三个方面均对传统章回小说做出了富有现代性的改造.相对传统小说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全知全能叙事,张恨水小说的主要叙事特征表现在以"人物"为结构中心的限知叙事,及其文本的缓慢叙事和多变的叙事顺序上.  相似文献   

9.
张康 《文教资料》2009,(19):29-30
<英国病人>的结构性不仅体现在小说主题之上,更体现在它独特的后结构主义叙事--小叙事.本文从小叙事的角度,解读小说主人公之一的Almasy的二战个体经历,并由此论述小说是如何解构二战历史宏大叙事的二元论.  相似文献   

10.
保罗·利科曾经说过:"文学是时间的艺术."可见,时间对于小说叙事的重要性.而小说叙事时间的变形又为小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叙事空间.作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作品中的时间顺序,使作品产生特殊的叙事效果,体现出不同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意识,从而使读者转换思考和感受的角度,关注叙事的不同侧面,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本文将用叙事的视角,透过时序的变形,探讨叙事文学中叙事时间为叙事带来的明显的叙事效果上的增强与消解,以及由此带来的叙事所体现出的生命意识、生命价值与生命感受的不同倾向.  相似文献   

11.
"叙述视角"是理解小说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选择不仅直接影响作品的结构与内容的表达,也关系到读者对作品的接受情况。运用叙事理论与具体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全知叙事、限制叙事、纯客观叙事视角进行深入的探讨,叙述视角不仅具有结构功能,更具有意义内涵;不仅是形式的表达,更是内容的呈现。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作家对叙事视角的探索与运用,呈现了文本形式和故事内容相互依存的意义与价值,体现了作家独特的艺术眼光与审美敏感。  相似文献   

12.
鲁迅对小说文体的创新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叙事艺术上。“反复”是鲁迅小说在叙事方式上的鲜明特点。鲁迅小说的叙事视角、情节场面、人物描写、语词运用上诸种“反复”形态展现了鲁迅在小说文体特别是叙事方式上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小说的叙事中,叙事视角常常靠以叙事者的观察为中心的"发现句式"进行提示及显示。而在对"发现句式"的互译中,在时态和人称的处理上,汉语和日语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而英语却显示出高度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体现了不同语言体系下的叙事视角的不同,与东西方的哲学观以及小说的起源等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小说潮流的更迭演变体现为叙事话语的历史变迁。寻根小说推动了新时期小说叙事话语的历史变革,使其由当前客观性的社会话语向虚幻的历史与文化话语发展演变。本文探讨了新时期小说叙事话语变革的原因、寻根小说对新时期小说叙事话语的变革,以及这种变革对新时期小说发展演变的影响。从而认为,寻根小说在新时期小说叙事话语变革的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简·奥斯汀小说《诺桑觉寺》在日常生活叙事中以叙述者的大量评论赋予小说很高的叙事价值。从修辞方面看,评论使小说产生了反讽的效果,使日常生活叙事不沉闷;从主题来看,评论显化了小说的叙事主旨,凸显了作者的道德观;从叙述过程来看,评论使小说产生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体现当时英国中产阶级日常生活的清闲。  相似文献   

16.
余华小说的先锋叙事及其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华作为先锋小说作家的代表,他的小说在叙事上前后时期的变化体现和代表了先锋小说发展的 趋势、方向和必然。他的小说在叙事时间、叙事对象、叙事态度上分别经历了由零碎模糊转向具体明确、由人物的 欲望转向人物的性格、由冷漠紧张转向温和舒缓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7.
湖南当代乡土小说的特色总的来说是秉承湖湘文化和湖南现代乡土小说的传统,注重对人和人性的关怀和张扬,体现人道主义的精神和人文关怀之情,善于"地方色彩"和"风俗画面"的描写.可以以1978年为界,分为1978年前的近30年和以后的近30年.前期的作品除了以上特点外,还具有政治传声筒的特点,而后期的作品则更多的是用文化叙事代替了政治叙事,由传统叙事变为现代叙事,注意采用大量的民俗事象和山水风景来表现主题,也较多的使用方言俗语,体现一种强烈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8.
客观冷静的创作手法和叙事风格,使得梅里美成为19世纪法国文坛的特殊存在。从三方面论述了梅里美小说的叙事风格:第一人称的视角、现实主义的叙事原则以及精巧的叙事结构。这三方面使梅里美小说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体现了梅里美小说的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19.
《烟霞明宫》以其快节奏的叙事风格完成了对经典长篇小说叙事范式的一种改造,成为一部独特的剧本式长篇小说。小说叙事的剧本化风格,使本书在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选择上避免了宏大叙事,在对历史题材的处理和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上,体现了当代语境中作者对"历史"的重新审视或颠覆。  相似文献   

20.
莫言在《生死疲劳》中融合了古今中外的价值理念和艺术技法,完成了一次从小说内容到写作手法的升华。其中,"轮回叙事"成为小说叙事手法的一大亮点,本文试图以热奈特的"叙事层次"理论和"元故事叙事"理论对《生死疲劳》地叙述手法进行分析,理清小说叙事结构与"二度叙事"中第一叙事和元故事叙事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