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视角,是小说叙事者的立足点和观察角度。同一事件在不同的叙事视角关照下,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性质。因此视角的选择本身就隐含着叙事判断和价值倾向。当叙事者从性别意识出发来选取叙事视角时,必然就有了隐含着性别价值观的性别叙事视角。如果说男性叙事视角是中国叙事文学的传统叙事模式,那么张爱玲的小说便反叛了这一传统,显示出鲜明的女性叙事视角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莫言小说《红高粱》在全知的第一人称视角"我爷爷"、"我奶奶"的引领下,综合运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事,显示出一种自如和成熟的叙事调度。但小说中叙述人的介入略显频繁,缺乏节制。  相似文献   

3.
叶兆言小说《白天不懂夜的黑》发表于《人民文学》2014年第7期,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述了老师皆友人林放——一个典型在市井沉浮的文人——跌宕起伏的一生。建构了"二十世纪末文学和文人社会位置的变迁"的严肃话题,又以语言逐一消解。本文即从"句式中的语言"和"叙述中的语言"两个不同角度来论述该小说叙事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4.
唐传奇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具有独特的风格体貌。唐传奇梦幻小说因其叙述者的不同而形成姿彩各异的叙事视角。而梦幻小说之内容、特性也造就了其叙事方式、叙事视角的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唐传奇梦幻小说的叙事视角大体可分为中立式全知视角、第一人称限知视角、第三人称限知视角和越界式视角。  相似文献   

5.
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是对他叙事艺术的全面总结。在该小说中,叙事视角的自由转换、元小说叙事等多种典型特点都有所彰显。文章以《生死疲劳》为线索,主要分析莫言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并探究各个手法在莫言的"文学王国"中的初显、成熟运用和不同文本中所展现的具体变化。  相似文献   

6.
铁凝小说成功地运用了儿童视角进行叙事.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儿童视角的运用显示了作家叙事形式和言说方式的文体自觉.笔者在考察作家生平和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从母亲意象的缺位与母爱的缺失、"文革"记忆、救赎人类的赤子之心等三个方面,对铁凝小说中儿童视角的产生机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现行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着大量叙事类课文,其中既有虚构的,也有写实的,既有来自经典的改编,也有来自现当代作家的创作,因为它们具有故事性,所以对小学生的吸引力特别大,影响力也特别大.就像诗歌有个抒情角度一样,叙事作品也有一个叙事视角的问题,这在西方叙事理论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但是本文所说的叙事视角只是对这一术语的借用,有着自己特定的含义. 所谓叙事视角,最早源于对小说的研究,指的是"叙述时观察故事的角度",它又可以分为"外视角"和"内视角",而"外视角"和"内视角"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划分,不同的叙事视角会形成不同的叙事形态和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男性作家那里,儿童视角更多的是一种叙事策略,而对于女性作家而言,儿童视角的选择是生命意识的自然流露。在小说中,男性叙述常与"民族"、"历史"等内容相关,而女性眼光却经常与"小孩"、"女性命运"相关。这两种不同的叙述视角,决定了他(她)们的小说具有"粗犷"与"温馨"两副不同的面孔。  相似文献   

9.
1990年代以来的女性自传体小说叙事的形式技巧呈现开放的态势,"展示"与"叙述"的整合,在"经验自我"中穿插"叙述自我"的自传体小说,在经验视角与叙事视角的统一、多种叙事人称的共存以及个人化叙事与宏大叙事的遇合等三个方面,女性自传体小说的叙事艺术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叙事学界关注的是民间故事、神话和小说的叙事,而忽视了戏剧的叙事.通过对<哈姆莱特>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戏剧叙事策略:首先,戏剧中多个叙述者的外聚焦视角叙事不仅能揭示人物心理活动,而且还能造成一种特殊的叙事气氛,提高叙事强度并引导叙事发展;其次,作为"魔器"的"戏中戏"叙事是本剧叙事进程中的关键转折点;最后,哈姆莱特国王的鬼魂是叙事的"国王",主宰着全剧的叙事走向.上述叙事策略显示出莎翁独到的戏剧叙事艺术,同时还泽被后世,促进了戏剧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和借鉴"五四"新小说以及西方小说创作技法的基础上,张恨水在其小说文本的叙事中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显著特征.他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间三个方面均对传统章回小说做出了富有现代性的改造.相对传统小说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全知全能叙事,张恨水小说的主要叙事特征表现在以"人物"为结构中心的限知叙事,及其文本的缓慢叙事和多变的叙事顺序上.  相似文献   

12.
借鉴新批评主义和文学文体学主要观点,重点考察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英译中国现当代小说如何通过调整译文句式结构而重制原文语言张力,可以发现:译者通过句法成分变异(如形式/表达重复和词类变异)与句式结构变异(如掉尾结构、从属结构、倒装结构、句式杂合)等文体技巧调节叙事节奏,营造阅读悬念,刻画人物形象,高亮关键信息,带来了"突显"的心理效果;译者的处理有助于目标语读者提升阅读体验和审美情趣,从而为再现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性",走进海外读者内心世界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小说<当代英雄>是19世纪俄国作家莱蒙托夫的代表作,它不仅在内容、题材上有所创新突破--塑造了"多余人"毕巧林的人物形象,而且在叙事手法上也有别于其他传统小说.从小说的叙述逻辑层面看,小说的叙事时序呈现多元化跳跃性,叙事视角也出现了多重转化.这使<当代英雄>具有现代性的叙述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4.
《老人与海》小说原著与同名电影在叙事上有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小说和电影都综合运用了全知叙事视角和限知叙事视角,结构上具有鲜明的直线式结构和顺序式结构特点。小说与电影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两者在叙事手段上不同:小说是文学语言叙事,而电影是采用影视造型叙事;在叙事主题上,小说和电影是相似的,都赞扬了主人公的硬汉子精神,但是1958年美国拍摄的故事片《老人与海》对爱的主题的开拓更为深入,与原著相比主题更丰富了。  相似文献   

15.
任何小说(文学)叙事都是民族文化心理和文人心态的反映,李渔小说鲜明的叙事模式主要具有以下特征:"因果叙事"的结构框架,"大团圆"的结构方式,以及强烈的叙事干预和对故事的操纵等叙事策略.李渔的这种叙事模式的成因,大抵有四:首先,是史传文学对李渔小说叙事模式的影响;李渔对历史文化的接受表现在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历史文学重大事件真实性的消解,另一方面,是对史传叙事中议论和叙事人称的认同,其小说中大量的议论笔墨显示出史学意识对作家的渗透和影响.其次,李渔的短篇小说多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也和源远流长的史学叙事在总体上所采取的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有着同样的心理认同与主体态势.这种全知的视角,正与以说教为旨归的拟话本小说创作心态相契合,同时也是李渔身上优越的文人地位的潜意识的体现.复次,李渔的小说叙事也深受说话、戏曲、园林等艺术及观念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表现为李渔叙事模式中那种空间化的叙事结构趋向,使小说的形象构成呈现于共时态的不同空间环境之中,从而使小说的空间布局突破了线性的简单发展脉络,而出现了更为多重的网式结构,这在传统小说的发展史上,是极为重要的理论转向.尤其是在叙述体式上,它的多层次叙事拉开了作家与叙事人的距离,造成叙事角色的变化,对于近现代叙事文学体制生成有着重要的引发与启示意义.仅就这一点而言,李渔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6.
"五四"后随着人的个性解放,"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得以建构成型。在此基础上,儿童的形象逐渐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儿童视角叙事也在这种情况下在中国文学中迅速成长起来。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怀旧》就是以儿童视角来进行叙事,此后也在小说中也多次运用儿童视角叙事,不论是回溯性叙事中的儿童视角还是假定性叙事中的儿童视角,鲁迅在创作中都进行了开创性的尝试,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由于长期以来受学理性不足的"三要素"理论的深刻影响而缺少科学性。从小说形态学来看,小说本体形态并不是说什么故事,而是如何说故事。小说作品可以分两个层面:故事层(即故事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及其发生环境)和话语层(即故事讲述方式)。正是后者而非前者,使得小说在叙事作品中获得了独特的资质而成为小说。因此,获取三要素基本内容信息并非课堂教学中小说阅读的归宿。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故事层的基础上,充分感受和鉴赏作品中由独特的小说话语(如语气、语调、句式、修辞和叙述视角等)产生的艺术魅力,获得在别的艺术形式欣赏中难以得到的人生意味和审美享受,进而品出独特的小说味道。  相似文献   

18.
薛琳璐 《天中学刊》2015,30(1):117-120
日本短篇小说家芥川龙之介在其小说创作中有意识地采用了多种叙事策略,尤其对不同叙事视角的娴熟运用,为小说增添了耐人寻味的审美艺术效果。作者在《竹林中》采用了转换式和多重式内聚焦相结合的叙事视角,在《报恩记》中使用了转换式内聚焦,在《袈裟与盛远》中使用了多重式内聚焦,不同叙事视角的使用也为文本带来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对梅娘小说《鱼》的叙事视角和叙事时间的分析中发现:其小说在寻找爱、寻找男人的主题下隐藏着传统女性因袭下来的女性是男性附庸的“原罪意识”;这篇小说在第一人称内聚焦叙事视角下,将叙事时间分为过去和现在两个时间序列,在表面的斥责男权背后,则潜藏着对男权的深深依赖。  相似文献   

20.
金圣叹是中国小说评点史上一位标志性人物,在他的小说评点中存在着许多叙事学方面的观点。尤其是在叙事视角方面,金圣叹的理论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理论高度,他深刻地辨识了全知视角与限制视角的区别,同时还肯定了人物视角巧妙运用的特殊功用。结合西方叙事学理论,从叙述者全知视角与人物限知视角的区别、人物视角的功能对金圣叹小说评点中的叙事视角理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