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结合有关电影改编层级及电影叙事特点等影视批评理论,研究和赏鉴影片《活着》的主题和叙事结构,同时对比小说原著,客观评价张艺谋电影艺术创作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伤逝》与《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产生在五四落潮之后的两个经典文本。这两部作品在小说主题、叙事风格的抒情化、情感的低沉性方面有相同之处,在叙述立场、叙事模式与作品内蕴上又存在着不同之处。从此我们能发现男性作家与女性作家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思考。  相似文献   

3.
《红高粱》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同时运用复调和反讽等手法,有别于传统的小说。《红高粱》电影是对小说的改编,在叙事手法上也有独特之处:电影在叙事视角和画外音以及视听画面上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富有生命张力的艺术世界。小说和电影以各自的艺术手法表现出了独特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4.
叙事角度是叙事文及其小说结构全篇的始点,不同角度引出不同艺术旨归.《红楼梦》和《老人与海》共同选择了寓言式叙事角度,前者以世外灵石的寓言为全文张本,后者对老人形象及其处境寓言化,这种选择使两者的结构精深严密,叙事宏大、主题深邃.时间和空间都有着巨大差异的两位作家在创作上的这种共同选择,首先取决于创作方法上的“故意”,其次取决于对主题深度的哲理挖掘,再者,是思想上的先行者在表达其与时代社会不相融的思考时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5.
对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既要忠于原著,同时也是一次艺术再创造的行为。长久以来对作品改编的相似度的苛求束缚了电影本身的发挥空间。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和《茉莉花开》皆改编自苏童的小说。两部电影对小说故事的发生环境做了截然不同的两种修改,同时在叙事结构上各取所长,从时间、空间、细节、影像符号等方面做了导演独到的处理,和原著既有高度统一的方面,也有相辅相成的延伸,更多的是在影片既定的基调上大胆再创作。人物的刻画方面,也存在着和原著既相近又相悖的处理方式,对影片的整体基调的把握也体现出了导演的创作个性。两部电影,前者是大刀阔斧地改变了原著的外部呈现但是不触动精神内核,后者则在延续原小说气质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主题拓展,从而完成了对原著的成功改编。  相似文献   

6.
由万玛才旦的同名小说改编电影《气球》融合了文学和电影的多重叙事视角。采用双线并行的结构叙事方式,打造唯美真实的叙事画面,进行多种主题的表达,让整部电影呈现出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和年代感,增加了电影的深度和厚度。应用叙事结构分析这部电影的叙事艺术,有助于挖掘该电影呈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7.
文学与电影作为两种不同的叙事媒介,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与叙事方式,但二者也有相通的审美意义和叙事效果,由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叙事不一定高于或者低于小说本身的文字叙事.成功的改编往往使二者各显神通又相得益彰.通过对小说《可爱的骨头》及由其改编的同名电影的对比分析,探讨文学与电影所显示的不同的叙事魅力,阐明电影改编是对文学原著的再创造,既和原著呈现多重交叉的互文性关系,又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徐健钊 《考试周刊》2014,(80):41-42
小说《追风筝的人》和电影讲述了相同的故事,但二者效果却不同,这主要由于二者在叙事结构、叙事手段和人物形象塑造上存在差异。从叙事结构上看,电影《追风筝的人》保留了小说中的顺序结构,但对小说中独特的二元对立结构诠释得不够;从叙事手段上看,虽然二者都运用了象征手法,但电影特有的叙事手法要比小说丰富;从人物形象塑造角度分析,改编电影重现了小说中的一部分人物形象,对一些重要人物的处理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9.
世界名著小说《基督山伯爵》于最近由凯文·雷诺兹导演、詹姆斯·卡维泽主演拍成好莱坞动作片《新基督山伯爵》上演。电影在主题思想上,秉承了小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主题,在创作风格上沿袭了原著的浪漫主义风格。不过在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上电影和原著有了很大的差别。文章就从这两个方面对原著和电影做一对比。  相似文献   

10.
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为例,从艺术真实性的视角,对比探讨文本与影视二者在表现主题时体现出的差异,以及一次性和所有可能性的对抗,从跨媒体角度探讨在小说与电影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下对主题真实性表现出来的共性和差异,并以此来发现小说与影视之间的改编和互动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为例,从艺术真实性的视角,对比探讨文本与影视二者在表现主题时体现出的差异,以及一次性和所有可能性的对抗,从跨媒体角度探讨在小说与电影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下对主题真实性表现出来的共性和差异,并以此来发现小说与影视之间的改编和互动规律。  相似文献   

12.
电影《金陵十三钗》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故事选取特定的女性视角,着重叙述金陵14个风尘女子在教堂避难的遭遇。影片在设置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后,表达一个救赎的主题,从而反映出崇高的人道主义。本文尝试运用传统叙事学基本理论对电影叙事进行分析,并与同名小说叙事相比较,以揭示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叙事特征和魅力。  相似文献   

13.
杨烨 《海外英语》2014,(10):214-215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的一部小说,但它深受电影界的喜爱,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并且大受欢迎。其中1939年由威廉·惠勒导演的电影《呼啸山庄》是一部比较经典并且成功的影视作品,该文通过与原著进行比较,分析了它们在主题方面的差异。电影《呼啸山庄》通过情节上的删改,突出了爱情主题,淡化了复仇主题。通过比较研究电影与原著的差异,有利于了解电影与小说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呈现方式,并且共同领略它们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曾获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的《肖申克的救赎》,是电影作品对小说作品进行成功改编的范例。对比小说的叙事特征,电影则根据自身的叙事交流模式,侧重利用其特有的叙事结构元素来营造视觉幻象以表达主题。《肖申克的救赎》改编的成功,体现了小说与电影的可转化性。  相似文献   

15.
电影《秋菊打官司》是根据当代作家陈源斌的中篇小说《万家诉讼》改编而成的。原著小说作为电影创作的母体,为电影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基础。但电影并不是对原著小说机械被动的语言转译,编剧刘恒和导演张艺谋抓住原著小说的精神内核,按照“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关学原则进行再度创作,使电影与原著小说相比,在艺术上达到了典型化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电影开始用非线性叙事结构进行叙事.引发了对电影叙事模式的更多关注。根据英国女作家伍尔芙的意识流作品《达洛卫夫人》再创作而成的现代主义小说《时时刻刻》,其同名电影运用不同于传统线性叙事的独特的套层时空结构来进行叙事.巧妙地将小说中三个不同时代的三个故事与三位女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这部穿越影片的主轴,使整部影片浑然一体.为影片主题的表达提供了更深刻的依据.同时也为电影主题提供了多种诠释方式。  相似文献   

17.
《呼啸山庄》、《黑暗的心脏》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三部不同时代的著名小说在叙事手法上有着相似之处:它们都采用了相似的故事内容,"故事中的故事"的叙事结构,多重叙述者,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以及二元对称结构。但它们在叙事手法上也存在着细节上的不同,而且在故事表现的主题等方面也各不相同。所以这三个经典的叙事文本既相似又相异,它们集中体现了互文性和独创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电影《色·戒》的成功,与其同名改编的张爱玲原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色·戒》小说与电影改编的差异出发,重新审视《色·戒》文学与电影艺术性的差异,来探索文学艺术和电影艺术在当今文化时代的紧密结合。小说和电影这两种艺术形态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文本叙事策略和意识形态上,此类现象在两类文体中很多例子与之相对应。本文主要从小说的文本解读和电影的叙事结构分析并介入《色·戒》的主题,摒弃了以作者经验、印象和感觉为依托的传统批评,主张精细化的科学主义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19.
论《远大前程》的叙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州师专学报》2015,(5):26-29
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叙事内容等三个方面对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的叙事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分析。狄更斯在《远大前程》采用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述,并对经验自我视角和叙述自我视角进行交替使用。同时,他注重叙述结构整体的张弛平衡,与情节中的道德内涵紧密结合,并通过对两主人公之间联结、远离和再度联结的详细叙事,揭示了关注人性和道德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小说《金陵十三钗》是非常适合拍成电影的作品,强烈的戏剧冲突、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其极具话题性。正是这种话题性引起了电影制作人的浓厚兴趣。与小说相比,电影在叙事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小说的女性主义视角到电影的英雄主义叙事,完成了对南京大屠杀中妓女拯救女学生这一故事的电影化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