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论道德教育中反道德现象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德育本是培养道德的场所,是以建设道德的人与道德的生活为主要目标的,但是自身却常陷入反道德的泥潭之中,比如,价值强迫、道德灌输等等。这些反道德现象,不但无法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反而形成了对学生的控制。本文试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来分析这些反道德现象的发生机制,期望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学校德育重新回归德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 道德教学成功、愉快的关键在于道德教学应主要着眼于培育学生“植根于内部的道德性”, 而不是培养学生有良好的行为。道德性的培育只有通过培育每个学生的价值意识(即形成价值自觉) 方可实现。结构化方式的道德教学则是使学生形成价值自觉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高校德育存在着德育功能、内容、方法等上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主体道德价值体验模式。本文从道德价值体验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主动参与道德价值体验,教师促进学生道德价值体验,学校环境是学生潜在道德价值体验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这个模式。  相似文献   

4.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相对稳定的思想观念,是人们道德行为的内在体现,与道德行为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社会上频繁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就是人们一定价值取向的反映和表现。对"道德失范"现象进行价值观透视,目前道德状况不佳的深层次原因主要表现为:价值认识的片面性,价值标准的混乱性,价值实践的随意性。因此,文章基于这些因素考虑,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道德失范"现象的相关对策措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增强人们的道德自觉自信意识,促进道德风气的根本好转,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学生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引起道德冲突的情境,这对学校加强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提出要求。但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灌输现象导致学生道德选择能力低下。据此,提出发展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策略:在学生进行价值讨论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一些道德滑坡现象引起众多思考。道德评价失衡、价值取向混乱、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道德教育扭曲变形。从当前中国经济建设的实际出发,分析了目前道德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并提出加强和完善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制度建设;构建现代价值理念,以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引导个人行为;追求法治体系下的道德自律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存在一些道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诚信危机、享乐主义盛行、道德信仰缺失等。导致高职学生道德滑坡主要是因为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标准的多元、多样和复杂性,也与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及媒体的误导和高职教育失措有着很大联系。重构高职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导地位,同时改革思政课教学,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们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是青少年学生通过道德教育具有了比较清晰的道德认识,但是这种认识并没有真正转化为他们的内在道德动力,导致了很多青少年道德知识和行为“两张皮”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我们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道德信仰的终极价值支撑。而没有道德信仰教育引领的道德教育,处处凸显了其价值上的无根性,这就致使道德知识与规范杂乱无序。  相似文献   

9.
道德缺失造成一系列影响恶劣、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件,严重冲击着社会道德的底线,让社会各界充分感受到道德缺失的巨大危害.道德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市场经济发展对传统道德的冲击、社会调节机制不健全、道德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是形成道德缺失的深层原因.解决道德缺失现象,要从加强法制建设、提供坚实法律保障、提高国民道德修养、加强社会公共道德建设、提升道德教育的高度和扩大道德教育广度,增强教育的有效性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造成当前道德教育困境的因素很多。道德教育自身存在着反道德的现象:无视人生意义的规范化道德教育;无视儿童存在的成人化道德教育;无视人的主体性的强制灌输;无视德育方向性的放任主义;扭曲学生身心的道德规训等。我们必须对其批判,回归道德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教育中反道德现象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当前道德教育困境的因素很多.道德教育自身存在着反道德的现象:无视人生意义的规范化道德教育;无视儿童存在的成人化道德教育;无视人的主体性的强制灌输;无视德育方向性的放任主义;扭曲学生身心的道德规训等.我们必须对其批判,回归道德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一般包括两个维度:一个维度关注积极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包括分享、帮助和安慰,这些我们通常统称为亲社会行为;第二个维度关注给他人造成消极后果的行为,被称为抑制的或消极的道德。而道德判断属于道德认知的范畴,是指从道德方面对某种行为做出的判断,即个体运用已有的道德概念和道德知识对现象进行分析、鉴别、评价和选择的心理过程。当前德育教育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直接影响了学生判断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面对价值变迁和价值多元化给教育带来的挑战,德国学校德育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基于知识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主要关切,其中以世俗化的道德课为专门德育课程.“道德课”是柏林于2006年开设的一门中学必修课,它以道德知识为基础、以世界观中立的理性反思为主导,培养学生的道德反思能力.该课程可以作为一种基于知识的、能力导向的道德教育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知行不一和道德冷漠现象,那是人们道德行动乏力的结果.道德行动是合乎人的目的具有自足价值的活动,它体现人性的卓越和伟大.从个体角度追究道德行动乏力的原因,主要是道德情感淡薄,体现为道德认同感危机、道德敏感性钝化、道德幸福感缺乏.改变这种现状,既要培养积极和真诚的生活态度,更要做出积极的、有行动的道德努力.  相似文献   

15.
试论学校行为中的负道德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行为中的负道德现象,是指体现着落后、腐朽、蒙昧、自私、贪婪意识、导致学校教育活动中腐败现象横行、丑恶现象泛滥、反教育现象普遍的学校行为。其表现主要有;强烈的漫利倾向,明显的反教育倾向以及腐败现象等。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社会上不良环境的影响,教育主体地位弱化和教育职能减弱;教育运行机制及其主要构成要素不良等。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是:对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回答;阻止教育负道德现象泛滥,促进教育环境纯洁;丰富教育理论体系,为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陈小容 《中国德育》2006,1(3):50-56
通过对中国师生道德价值观总体特征、道德价值判断和道德现实评价等调查结果发现:(1)师生道德价值判断总体积极,道德现实评价趋于消极;(2)师生道德价值判断与道德现实评价严重错位,出现道德价值理想集中与道德现实评价分散的现象;(3)不同阶段教师、学生等的道德价值观基本没有显著差异; (4)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道德现实评价存在差异,高校学生与中学生、以及不同阶段师生的道德价值判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道德与法治课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为宗旨的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人文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特点。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文课堂的价值追求就是让学生精神成长、道德向上、内心向善、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中,道德或被表述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或直接表述为"道德是意识形态"。凯.尼尔森认为这些表述中的道德是特指意识形态的道德,并非是对道德一般本质的揭示,它揭示了意识形态道德的社会起源及其功能,而且,这些表述只是对意识形态道德的一种社会学解释,这里并不涉及价值判断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道德的批判也并不意味着是对规范性道德的否定。尼尔森的阐释有助于我们在意识形态的道德与规范意义上的道德之间做出区分,进而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反对道德说教的真实含义,对探究马克思主义究竟有没有自己规范性道德的问题,对克服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一种反道德学说的倾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建设,存在着一些矛盾现象,主要表现为强烈的道德规范要求和道德失范的矛盾、社会一元目标与个体道德实践目标多元的冲突、伦理目标与心理基础的不一致等。产生这些矛盾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深刻的社会变革,同时忽视道德主体内心的精神体念,缺乏对道德本质的深刻认识,把道德仅仅当作实现某种目的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竞争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机制。但对竞争的信仰和功利的教育价值取向催生了竞争性学习观,导致了一些不易察觉的道德后果,阻碍了学生的道德成长。因而,亟需对这种竞争性学习观进行道德化矫正,构建和谐、健康和道德的竞争关系与学习理念,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道德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