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70):24-25
根据《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是以培养"英语知识与技能"为教学目标的专业核心课程。《商英国标》对"英语知识与技能"的细化规定反映了一定的语言观、语言学习观和语言教学观。本文在此基础上对10所本科院校使用的综合商务英语教材进行实证研究和整体性评估,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商英国标》指导下的综合商务英语教材改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学者针对乔姆斯基语言观的研究虽多,但大多是对乔姆斯基几十年来语言观与语言研究的宏观整体性阐释,鲜少结合乔姆斯基具体的语言理论来进行论证。文章以《句法结构》为切入点,重点解读乔姆斯基语言天赋观的早期理论载体,论述其语言观的确立及方法论实现过程,从语言研究、语言与心智的关系入手,并对其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进行述评。研究发现,乔姆斯基的语言天赋观和转换生成语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为现代认知科学及语言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石;就现实启示而言,教育者应当正确认识乔姆斯基的语言观,避免理论语法在教学中硬嫁接现象的发生,从其方法论验证过程汲取经验,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3.
通过与《ACTFL语言水平指南》《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进行比较,文本确定了《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的基本定位;从教学观念、课程、课型、教学资源和教学法等方面探讨了《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中的教学应用问题,并就教学应用可能出现的误区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文本认为,教学中不能将语言能力标准等同于语言学习标准和语言课程标准,要重视标准体现的结构与功能并重以及知识、技能、交际三位一体的语言观,避免学生走为考而学的歧路。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语言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小学英语阶段,教学应以听、说训练为主,以帮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达成初步的倾听理解、提取信息、思考反馈、合理表达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一、二级目标总体描述中,对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要求也大多体现在听和说的能力上。因此,小学生语言技能中"说"这一能力的高低,就成为界定小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视语言为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还是"分类命名集",是现代语言学与传统语言学的分水岭.然而.现代语言学却从未思考过更无法回答语言何以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的问题;反之,语言何以是"分类命名集"的问题,却通过自古希腊以来的"词源"语源观预设得到了回答.由此暴露出现代语言学所不曾料想的两个互相联系问题:一是现代语言学实际持有必然导致"分类命名集"语言观的"词源"语源观;二是20世纪的语言学实际仍然为"分类命名集"语言观所支配.索绪尔的符号价值系统语言观之所以未能在20世纪真正确立,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不曾意识到语源观是一般语言观的基石.如果不能提出为价值系统语言观奠基的崭新的语源观,当代语言学就翻不出如来佛的手心.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讨论中,缺乏整体的课程观意识,重建现代汉语课程观需综合利用教育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现代汉语课程观的具体内容包括: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价值观,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研究能力相结合的目标观,语言理论和语言应用相结合的内容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观以及知识评价和人文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观。  相似文献   

7.
在以往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讨论中,缺乏整体的课程观意识,重建现代汉语课程观需综合利用教育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现代汉语课程观的具体内容包括: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价值观,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研究能力相结合的目标观,语言理论和语言应用相结合的内容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观以及知识评价和人文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观.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中的体现。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语文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中转变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来,确立了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哲学和语言学视域为研究切入点,梳理了麻赫默德.喀什噶里及其著作《突厥语大词典》中所蕴含的语言观,从中归纳出麻赫默德·喀什噶里将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在五个层面体现出的"语言工具论"的哲学观念,以及"历史比较主义"、"结构主义"、"象征主义"的语言观念。体现出他的语言观是维吾尔族民族智慧的储存库和历史记忆的档案。  相似文献   

10.
美国《英语语言艺术标准》总目标指出:"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语言学习的机会,并得到鼓励,使他们形成追求个人生活目标,包括丰富个人生活而发展语言技巧的观念,作为有教养的、有生产力的成员充分参与社会生活。"[1]把"发展语言技巧"作为丰富学生生活,提升学生素养,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凭借,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2011年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一改过去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界定,把语文学科定义为"是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徐松石教育观随其世界观变动问题,利用徐氏的译作和著作等资料,进行了探讨。认为徐氏的教育观基础从教化人伦的孔孟之道,到向西方学习的现代知识,到基督教的普世雨露,再到中西和基督教的三方柔和,最后到基督教本位,发生了数次重大转变。前面数次变化,均与徐氏见识的拓展和阅历的丰富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内容建构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效建构语文课程内容的前提是:建立广义的知识观;区别"语言"和"言语"。语文课程内容的要素主要有:言语活动的基本规律;言语行为策略和实践活动;言语成品的经验内涵;言语作品经典选粹与文化常识。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中对小学语言教育提出"通过语言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小学教师因此可能成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言语导师。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情感教育,建立良好的语言情境,是建立良好人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条件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美国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制定的《优秀外语教师标准》(第2版)为例,从“文化知识”和“学习的多元渠道”方面评介美国优秀外语教师语言文化素养标准,并展开其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职后语言文化素养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周宇岚 《双语学习》2007,(11M):41-42
话语分析是被同一个语言交际圈中的成员所使用的语言检查手段。对外语老师来说,话语分析不仅仅是调查他们自己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而且也是研究语言学习者之间交互作用的一种工具。本文讨论了话语分析和第二语言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指出语言学习者如何使用话语分析探究语言是什么的问题,以及如何应用话语分析在不同的语境中达成交际目的。本文还讨论了如何利用话语分析创建更准确的第二语言学习环境,从而鼓励学习者更有效地利用第二语言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6.
教材选用取向与不同的教材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实践中,对教师如何选用教材一般存在三种观点:“教教材”、“用教材教”、“不用教材教”。这三种不同观点反映了课程实施过程中三种不同的取向,即“忠实取向”、“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教师对待教材的不同态度实际上也折射了他们不同的教材观。作为新旧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材料式”教材观和“圣经式”教材观在诸多方面都显示出迥然不同的特点。但新的课程改革为教材观的转变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生存的土壤,“材料式”教材观将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的语言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学习一种外语的同时也在学习这种语言的文化。因此,外语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语言因素本身,而应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和学习目标语的文化知识。文化教学应当包含在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习得语言本身。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拓宽学习渠道,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知识哲学认为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给人现成的东西,而在于给人不断创造的“起点”。传统教育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的知识观正受到冲击。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的观点要求语文教学实践应让学生成为教学主角,语文课堂上的“美文听记”、“文化艺术节”活动不失为一种符合语文新课标精神的尝试,是大语文教育观在实践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当前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是相契合的,而且有很多的启发、借鉴意义,因此有必要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知识观、学习现、学生观、教师观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为我国当前教学理论的建构提供了心理学基础,为教学实践的深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学习观念受到挑战。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习观的转变与更新应从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三个层面着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观念、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学习的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教育与培养,以获得终身学习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