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简单叙述竞争情报产业链构成环节的基础上,重点评述进入21世纪后,竞争情报在开展主体(企业、公司、政府部门、社会机构等)、竞争情报软件系统、竞争情报出版物(书籍、期刊等)、竞争情报教育培训和竞争情报会议等诸方面的进展,以期给业内人士一个行业的全景图。同时,笔者对竞争情报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结合上海商学院应用型商业竞争情报人才培养的探索,剖析应用型竞争情报人才培养的特点,建立应用型竞争情报人才的能力素质模型,提出相应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研究如何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内容、动力、条件、管理、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突出竞争情报人才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引入SPF,把知识管理风险和竞争情报风险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将企业面临的知识管理风险和竞争情报风险分成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即:①低知识管理风险/低竞争情报风险;②高知识管理风险/低竞争情报风险;③低知识管理风险/高竞争情报风险;④高知识管理风险/高竞争情报风险。指出SPF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管理者可以通过分析自己组织在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从而确定相应的SPF值,并据此采取相应的知识管理和竞争情报策略,进而实现知识管理和竞争情报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苑钰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4):63-67
从竞争情报的内涵、特征及涉及内容入手剖析竞争情报在知识产权制度下的适用性,从专利、商标、版权及商业秘密4个角度就如何在知识产权制度下对竞争情报进行合理保护及规避进行简单阐述,明晰竞争情报的法律属性及其在具体实践中所应注意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希望借此提升对竞争情报的司法保护,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对首届国际竞争情报会议的基本情况做简要介绍,从竞争情报新方法及其应用、竞争情报典型案例、竞争情报人才培养三大方面,对会议代表性专家报告内容进行分析总结,描述当前国际竞争情报研究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最后结合此次会议的特点,对未来国际竞争情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竞争情报源于企业对复杂技术环境的深层次认知需求,具有主体突出化、作用层次化、外在形态多元化等基本特征。竞争优势理论、技术战略理论是技术竞争情报的两个重要理论基础,与技术竞争情报之间存在天然的契合关系。依据现代竞争优势理论,将企业技术竞争情报分为企业外部技术竞争情报和企业内部技术竞争情报两个类别,并结合技术战略管理任务,分析各自的工作重心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产业竞争情报产品与服务的细分内容既是产业竞争情报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供给者实际工作需要求解的实践性问题.本文在文献研究基础上,遴选湖南省竞争情报中心、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等6家代表性产业竞争情报产品与服务供给机构,主要基于供给的实际内容和业务管理视角,研究归纳出了产业竞争情报产品与服务9类细分内容,每类内容之下又可以进一部细分.此外,还从产业竞争情报的内容范围和外在表现形式视角出发,根据不同细分标准,对产业竞争情报产品和服务内容进行了另一个角度的细分.从两个视角开展的研究和结果可识别出产业竞争情报产品与服务细分内容的全貌.  相似文献   

8.
繁荣技术竞争情报研究,服务科技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概念外延看,技术竞争情报是竞争情报的一个子集,在信息分析流程、组织结构模式等方面可以借鉴竞争情报研究成果。但是,技术竞争情报在分析内容、分析方法、服务对象和服务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特殊性,其内涵也超出了竞争情报框架和限定。因此,在竞争情报理论研究相对成熟的背景下,针对技术竞争情报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识别出竞争情报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的价值增值活动,提出一种企业竞争战略咨询的模型工具--竞争情报战略价值链咨询模型,按竞争情报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作用分为三层,分析其在每一个环节中的价值增值意义。通过一个实例,分析说明该模型可有效识别竞争情报战略价值链活动中的问题,进而支持企业竞争情报战略的实施,最终获得竞争情报优势。  相似文献   

10.
竞争情报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态势及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在全球化竞争条件下,高等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尤其应该增强竞争情报技能的教育,以提升大学生的竞争情报意识和竞争能力。对信息与情报的认知度不高、对竞争情报技能的运用能力较差是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内江师范学院大学生竞争情报能力的现状,影响大学生竞争情报教育的主要因素,一是图书馆与信息技术因素;二是图书馆与情报服务因素;三是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具体改进措施是:转变教学模式,增加竞争情报教育内容,开展多层次情报教育;注重实践教学,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估体系;加强竞争情报学科建设,促进竞争情报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为改进当前图书评价体系在反映图书内容质量方面的不足,将图书评论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并应用不同学科图书分析评价体系的适应性,探索中文图书质量评价。[方法/过程] 从传统计量指标、Altmetrics指标和图书评论指标中筛选出16个指标,构建以CRITIC方法赋权的中文图书综合评价体系,同时选取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和物理学图书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图书评论指标在图书质量评价中的效用,并检验该评价体系在评价不同学科图书方面的适应性。[结果/结论] 实证结果表明,中文图书综合评价体系对不同学科图书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评价结果可以对总被引、入藏馆量反映的图书影响力和质量进行补充;图书评论指标可以反映不同学科图书读者的阅读倾向,有助于筛选出具有较高可读性、科学性与知识性的学科图书,为阅读推广、书目推荐等图书质量评价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浙江海宁私家藏书活跃,藏书名家、名楼蜚声东南,享誉华夏,其中海宁蒋氏藏书家族甚为典型。蒋氏家族藏书名家辈出,藏书名楼不乏宋椠元刻,收藏甚丰。蒋氏来青阁、别下斋、衍芬草堂及西涧草堂藏书世代相承,衍芬草堂藏书更是历经六世递藏,绵延二百余年,诸多善本精品悉数捐与国家,可谓流传有绪,泽被当今。  相似文献   

13.
人文社会科学外译图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意义]人文社会科学精品图书外译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方式,建立外译图书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展现图书影响力,为图书外译的内容类型选择提供指导。[方法/过程]从反映外译图书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10个维度出发,细化评价指标。利用熵权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加权平均得到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得分,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资助的外译图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40.48%的图书国内外影响力排名差值的绝对值大于10;部分国内学术影响力高的图书外译后未受到国外学者关注;外译图书的社会影响整体较低。选择外译图书的内容类型时需要同时考察该图书在国内和国外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胡潜  石宇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8):106-112
[目的/意义] 更全面地理解用户标签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标签推荐和应用实践提供指导。[方法/过程] 采用日志分析法,从人均标签个数、标签类型分布两个方面分析图书主题的影响,并以计算机、心理学、经济学、文学作品、绘画5类图书为例,基于社会化标注社区豆瓣网的用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图书主题会对用户的标签个数及类型分布具有显著影响:①在标签个数方面,计算机、心理学、经济学、文学作品主题图书的人均标签个数相近,显著高于绘画主题图书;②在标签类型分布上,根据5类图书间的差异可分为3组:计算机、心理学和经济学、文学作品和绘画。这一结论对图书标签推荐及图书分面检索和导航系统的设计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探讨Altmetrics指标对学术图书影响力进行评价的有效性,为学术图书评价工作提出合理建议。[方法/过程] 获取Twitter提及量、Mendeley阅读量、在线书评数量以及馆藏量指标数据,对数据集的覆盖率、分位数等统计量分析后,将被引频数与Altmetrics指标进行了指标间相关系数检验,再对高Altmetrics指标值的学术图书进行年份分布、学科差异及图书主题等实证分析,探究各指标在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中的应用。[结果/结论] 传统计量指标被引频数与Altmetrics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低,说明Altmetrics可以作为学术图书评价的一个新视角,不同Altmetrics指标反映了学术图书影响力的不同维度。未来的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建议结合学术图书的年份、学科等特征,将传统的引文与Altmetrics指标相结合,探索更全面有效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6.
英国传教士傅兰雅1885年在上海创办了格致书室,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科技书店,在中国近代西学东渐史和图书出版发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格致书室的特点是:主营译书、兼顾编译出版,主营售书、兼营科教仪器,建立网络、扩大发行渠道,开展邮购、满足读者需要,备有书目、注重广告宣传,图书连载、开展新书评论,维护版权、坚决打击盗版,关心收藏、关注教育和图书馆.  相似文献   

17.
周生杰博士的《鲍廷博藏书与刻书研究》一书对于徽籍文献巨子鲍廷博的研究与表彰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全景式展现鲍廷博之家世、行实及其藏书、献书、刻书活动等;其二,注重往深处开掘,揭示鲍氏藏书、刻书的背景、思想、特色及其影响等。此外,《研究》以细腻而又饱蘸情感的笔墨展开论述,为鲍廷博的研究与表彰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8.
Online book reviews reflect readers’ attitudes and opinions and serve as a data source for book impact assessment. Most research has only focused on the number of ratings and reviews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books. However, it is necessary to more thoroughly explore online book reviews, to analyze the viewpoints and sentiments expressed in them and the identity and motivation of the reviewer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different types of book reviews. In this study, we collect Goodreads reviews of books indexed by the Book Citation Index and consider them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the popularity of highly cited books in Goodreads, the influence of reviewer roles (of author, librarian, and ordinary user) on book reviews, and the emotions and opinions behind reviewers’ ratings. Results consider the number of books reviewed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the variations in ratings of highly cited and non-highly cited books, differences in book reviews given by the reviewer roles, and the way reviewers express their sentiments about the book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if online reviews are to be used as indicators of book impact assessment, key considerations should include the subject discipline, the reviewer's role, and the sentiment polarity.  相似文献   

19.
20.
Compared with journal articles, books can provide broader, deeper and mor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and often have higher expertise and academic depth. However, most researches on book assessment focus on measuring academic value of books (e.g. citations analysis) or identifying attitudes of readers (e.g. book review mining), depth and breadth reflected by book contents is neglected.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we measure books’ depth and breadth by mining books’ tables of contents, so as to enrich resources and methods for book assessment research, help users understand book contents quickly and improve efficiency of book selection. Specifically, we measured books’ depth and breadth based on books’ tables of contents via two levels: topic level and feature level. Firstly, we obtained topic-level metrics by identifying topics expressed in tables of contents and calculating topic distributions. Then, we got feature-level results via feature extraction and feature distribution calculation. Finally, we compared depth and breadth metrics and other book assessment metrics.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 that, books’ depth and breadth at two levels are different, and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disciplines and book types are obvious. In addition, books’ depth and breadth can provide alternative and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for assessing multi-dimensional values of boo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