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孔子与神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与神话袁珂一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领域,孔子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我国文化业绩多方面的缔造者:如象所传他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作《春秋》,等等。作为文化领域中重要源头之一的神话,过去曾经有过一种误解,仿佛孔子出世...  相似文献   

2.
孔府家宴     
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在先秦诸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影响泽被深远。他的思想包罗宏富,哲理至深,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加以分析和阐释,这不是本文的重点,本文所关心的是孔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蒙培元 《寻根》2003,(6):16-20
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文先生说过:“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见《中华读书报》2003年4月16日,胡祖尧文)这真是一个远见卓识。这不是因为他说了孔子的好话,能激发中国人的“自尊心”,而是因为,他看到当前人类的问题所在,从文化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但是,究竟怎样理解孔子的智慧?这倒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从根源上说,由孔子所开创的中国文化的智慧,不是别的,就是“究天人之际”的问题,其基本的思维模式则是“天人合一”。这样一种独特的智慧,正是从孔子开始的,并且形成了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4.
有人认为,孔子似乎完全否定战争。其实,孔子生活在战乱年代,他憧憬和平与安定,他的理想是和平压倒战争。作为杰出的思想家,孔子有着独特的战争观。认真研究孔子的战争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在这部经典文献中,他对个体人格和人生境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孔子看来,人生可分为四种境界:凡俗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孔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审美的境界,即“乐”的境界。在《论语》中,“仁”、“德”、“诚”“礼”、“乐”是孔子特别强调的,它们共同奠定了中国“礼乐文化”的基础。孔子对“礼乐文化”重要性的强调开启了中国文化重视“仁爱”教育、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传统,也开启了中国文化政治与伦理结合的传统。它对中国传统的“道德至上主义”和近代的“审美救世主义”潮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以《论语》为核心的传统儒家文化是关于真、善、美的文化,更是关系到人的自由解放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需要这种精神!《孔子家语》有句名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治好病,必须吃药;药是有苦味的。要使自己的行为端正,必须听得进尖税的批评。所以古人云"闻过则喜"。孔子说,他很幸运,一旦有错,别人就给指了出来。这种精神今天应当大力提倡。无可讳...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当代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当代教育[香港]汤恩佳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为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孔子的思想非常丰富,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的东西很多,下面仅从三方面加以探讨:第一,...  相似文献   

8.
二千多年前,当中国的大思想家孔子告诉他的弟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时,他无法想象几十年后,远在欧洲的另一位古希腊大思想家苏格拉底身体力行地实践了他的这一预言,为坚持真理饮鸩身亡。也许,更出乎两位伟大哲学家意料的是,二千多年之后,来自中国和希腊的学们竟会聚集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并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和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主要构成,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孔子的学说,广为传播二千多年,对后世影响极为巨大,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生活的指导原则。孔子思想业已...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养生之道□王心喜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教育家。他曾为鲁国中下级官吏,后自办学校,以教书为生,他曾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但均不为所用。孔子一生虽说大部分时间不得志,经历了许多政治与生活...  相似文献   

11.
曾德雄 《东方文化》2000,(5):120-121
邓晓芒教授在一篇章中,提出了一个概念:“要字句”。他说:“所谓‘要字句’,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的句式,有时不一定包含‘我们’,常常连‘要’字也省掉了,但意思每个中国人都懂。”“《论语》是中国传统官样章中泛滥成灾的‘要字句’的始作俑。”“在‘要字句’中,‘为什么要’是不能问的,一问你就成了异端,……因此是一种权力话语。”“一介儒生,权力从何而来?来自道德上的制高点,而道德制高点又是基于自己情感上的自信,即相信自己的情感合乎自然情理(天道)。”(邓晓芒:《孔子与苏格拉底言说方式的比较》,《开放时代》2000年3月号。)  相似文献   

12.
本探讨了简帛《五行》与《孔子诗论》的内在联系,认为孔子的《诗》学对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有深刻影响,开启了曾子、子思的“慎独”说,给中国的心性之学留下了印记。  相似文献   

13.
作为教育家,孔子很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从中总结出深刻的道理。比如关于颜回在学习中的表现,孔子是这样思考的:“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有感而发说:我给颜回讲一整天的课,他从来不会反驳我,也不提不同意见,就如同蠢人一般。但当他回去却反复思考,常常有很多新发现,这说明颜回一点都不愚笨。  相似文献   

14.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伟大的音乐家。孔子在音乐上有精深造诣,对古代音乐理论多有总结,对保存古代音乐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对音乐与礼、音乐与仁关系的论述,对儒家音乐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曾说过:“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从而一方面它消灭宗教本身,另一方面从它的积极内容说来,它自己还只在这个理想化的,化为思想的宗教领域内活动。”①依据这一经典理论去思考,我们认为,中国哲学也是通过对古代宗教的“扬弃”而产生的。关于“弃”这一面,哲学界历来论述繁多,对“扬”这一面却少有觉察,甚至根本否认。结果得出的结论大多是,中国哲学是作为古代宗教的对立面而出现的,这显然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就以先秦时代的两位哲学家孔子和老子来说,哲学界多认为孔子的道德主义和老子的自然主义是对古代宗教…  相似文献   

16.
庄子和孔子作为中国早期文化的建树者,各自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奠基性贡献。庄子生活的时代比孔子晚约二百年,所以他可以回顾历史,更加客观地对孔子进行认真评论。在评论孔子这位历史文化人物方面,庄子的巨著里,可以找到第一个文本。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性格是鲜明特立的。《论语》一书记载着孔子的言语行事,从其中的闲谈实录,我们似乎见着了他的容貌、声音、性情、思想,综合为一体,孔子的真性格跃然而出犹在目前。孔子坚韧不拔,乐观向上。孔子身处春秋时代,当时世事纷纭,礼崩乐坏,人欲横流,天下滔滔。为拯...  相似文献   

18.
谈谈孔子的社会观□刘献琛生活于春秋末期的孔子,不满于当时诸侯国分裂割据的混乱现象,立志变革现实,安定社会秩序。由于时代的局限,孔子不可能预先设计出一个新的社会蓝图。他研究了三代的历史,认为西周社会制度最好。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相似文献   

19.
犀(牛)樽、象樽,是祭孔礼器,用以盛酒。孔子,儒学创始人,名丘,字仲尼,山东曲阜人。孔子生活在言论自由、百家争鸣的春秋时期。他周游列国,宣传“仁爱”,提倡“忠恕”,主张“德治”,是我国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到了西汉武帝时,当时任江都相的董仲舒向武帝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被武帝采纳后付诸施行。这就是历史上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那时候起,孔子的学说,成了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化的正统,精神明的规范。孔子被尊为圣人。于是,便在他的家乡曲阜大兴土木,建盖孔庙,塑造孔子像,勒石歌其功颂其德,以供人们祭奠拜谒。历史的长河流淌到了唐朝开元二十七  相似文献   

20.
略谈儒学与现代化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钟肇鹏儒学创自孔子,迄今二千五百余年,成为一个札根中国影响世界的重要学派。二千多年来,儒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先秦儒学,孔子之后,支分为孟荀两派,孟子荀子取向不同,然宗师孔子,祖述六艺则是一致的,所以同属儒家学派。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