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儿童是诗,诗是儿童。儿童诗充满童趣、童心、童真。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儿童诗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这说明编者也意识到儿童诗教学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关注童诗的教学,还要引导儿童写儿童诗,积极培养他们写童诗的兴趣。首先,要引导学生诵读童诗。读是写的基础。优秀的儿童诗一般都是语言简洁、节奏明快、韵律流畅的。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4):47-48
语言是诗歌的灵魂,在儿童诗言语世界中,其语言不仅承载了儿童诗对童真、童心、童趣的坚守,而且映射了儿童诗教学的教学智慧和教学策略。学生读诗、写诗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美、享受美、捕捉美、创造美的过程。儿童诗的创作,可以大大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想象,进而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以儿童诗语言为跳板,可以为儿童诗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助力,更是引导低年级儿童逐步领略儿童诗的独特魅力,习得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儿童诗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对儿童诗的领悟和创作是一个发现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过程,儿童诗的学习对儿童精神价值的提升具有作用。教师可以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表现技巧,让童心飞扬,为孩子营造出一个充满诗意的童年。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儿童诗的代表人物的谭旭东.儿童诗创作.成果丰硕。在当代文化语境下.他坚持为儿童制造精神养料.坚持儿童本位.坚持“为孩子写诗”.堪称儿童诗艺术的守护者。他的儿童诗擅长以儿童视角描写童心童趣,是真正的儿童的诗。“风格即人”.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与他的“才识学气”分不开的.他了解中西文化,从事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虚心学习前辈成就.甘于奉献.锲而不舍.所有这些都是他儿童艺术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童真、童心、童趣集中反映在儿童的言语上,连缀在一起就是一首精美的诗。学习富有童真童趣的儿童诗,诵读诗文是基础,展开想象是关键,仿写创作是终点。朝着这三个目标努力,儿童诗教学的春天就会到来。  相似文献   

6.
孔凡敬 《新疆教育》2012,(17):47-47
在儿童的生命成长过程中,诗歌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教学更是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儿童诗篇幅短小,诗中有优美的语言,贴切的比喻,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是最适合低段儿童的文学样式,也是训练儿童语言最好的启蒙教材。儿童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小学低段中发展儿童语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让儿童多学习诗歌,已成为小学语文课改的共识。  相似文献   

7.
<正>儿童诗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精湛的言语、丰富的想象、美好的意境带给学生诗意的享受。儿童诗,选取贴合儿童生活的主题和场景,通过文字描绘与艺术加工,呈现出童真童趣,也就是将儿童生活诗意化,而这种诗意化因为饱含童心,故而十分贴近儿童。在教学时,教师要去模式化、机械化、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开发儿童的潜能,激发儿童创作诗歌的兴趣。苏教版高年段语文教材的第一课都是以诗歌为体裁的课文。基于此,我们就应重视小学高年级儿童诗的创作指导。童心遇童诗,教师可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对童诗的兴趣:撩起童诗的面纱,触碰童心的脉搏;尝试童诗的仿写,聆听童心的旋律;飞舞童诗的思绪,激发童心的创造。  相似文献   

9.
詹梅珍 《考试周刊》2011,(60):19-21
儿童诗必须符合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儿童诗要分行,有诗味,不在于长短。它具有饱满的儿童情感、丰富的儿童想象、新颖巧妙的构思、凝练形象的语言、童稚优美的意境等特点。儿童诗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诗和图画——好看的诗;诗和数字——好玩的诗;诗与拟人——有趣的诗;诗与联想——创造性的诗;诗与节奏——音乐性的诗;诗与灵感——巧妙的诗。通过儿童诗走进文学,学会文学地表达,学会讲述自己的话,孩子们会发现这是一件有趣的事,也许从此他就会爱上写作。从儿童诗中学会写作,能让童心永驻,让诗心永存。  相似文献   

10.
斯蒂文森的儿童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学中著名的儿童诗,包括以下内容:可爱的童心童趣,使身边平淡无奇的日常事物兴味盎然;天真的想象和幻想使平淡的生活富有生气;儿童对规矩的不满与守规矩;纯真的感恩之心与爱心。这些,都是可爱的童心的表现,可以说童心是太阳,为一切披上了诗意的金辉。  相似文献   

11.
儿童诗是一种两栖文体,它兼具儿童文学和诗歌的性质,以儿童化的语言姿态、儿童化的立场和视角、诗歌的艺术形式,表达儿童的情态与心声,使儿童性和艺术性成为儿童诗鲜明的特征,儿童诗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该目标从"语言、情感、想象"三方面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诗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用诗歌语言给予儿童诗性的启蒙,用儿童化的语言情态烛照并启露童心,如何通过儿童诗的教学让儿童沉浸在文学的审美愉悦中?笔者认为在童诗教学中讲童趣、重诗意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正儿童诗,内容简短浅显却耐人寻味,细细咀嚼,就能发现其中蕴含着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它像一个朋友,带着关乎生命的故事情节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儿童诗,它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其特别适合儿童读。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曾说:"诗歌,和儿童有着一种天然的默契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让我们借助儿童诗,为儿童安上想象的翅膀,激起童心的飞扬。  相似文献   

13.
在儿童文学这座缤纷的百花园中,儿童诗以其纯真的情感、丰富的律动、生动的意象、精炼的语言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一首首优秀的儿童诗,拨动着孩子们的心弦,孕育着他们阅读的兴趣,陶冶着他们的性情。几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儿童诗的教学,开辟了儿童诗赏读课,开设了儿童诗创作指导课,成立了青青草文学社,在校刊、校报、校园网等阵地开辟“童诗飞扬”栏目,让儿童诗浸润孩子的心田,用诗意熏染孩子的心灵,丰富儿童的语言积淀。一、经典引路,领进诗的大门1.赏读:领略儿童诗的魅力一位位儿童诗人以其独特的童心解读着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写下了一首首充…  相似文献   

14.
杨万里诗作中的自然景物诗、儿童诗,风趣幽默,清新活泼。这类诗歌凸显出物我统一思维、儿童视角、游戏精神三大特点,体现了杨万里童心的回归,提升了其诗歌的艺术境界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诗歌的灵魂,在儿童诗浅语世界中,它的语言"真善美"之上,不仅承载了儿童诗对童真、童心、童趣的坚守,而且映射了儿童诗的教学智慧和教学策略。剖析儿童诗语言的"真善美",实际是对儿童诗进行的一场从形式到内涵的循序渐进的总结和审视。  相似文献   

16.
儿童诗顾名思义是以儿童为读者,叙事生动形象,想象丰富,语言稚嫩活泼,节奏琅琅上口,融童真、童心、童趣为一体的语言表达形式.在新课程理念引导下,小学语文教材非常注重开发儿童潜能、张扬儿童个性、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比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就安排了以“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主题的读诗、赏诗、写诗活动.基于这种认识,儿童诗的写作教学成为了一门亟待探索和研究的新型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一 具有大丈夫的智力和婴儿的心的人,才能够踏入他的圣殿。 ——别林斯基许多优秀的诗人是怀着一颗童心写诗的。郑振铎说泰戈尔是“孩子的天使”;宗白华说歌德的“一双大眼睛,笼罩了世界,但也隐约地透出,你婴孩的心”。可见童心对于诗的重要。写儿童诗,更要有赤子之心。儿童的想象海阔天空,神奇无比;儿童的感情纯洁透  相似文献   

18.
童年·童诗     
顾文艳 《人民教育》2013,(11):38-40
儿童是最富有想象力的群体,在他们的认知体系中,大千世界的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风儿会说话,小鸟会唱歌,雨点会跳舞,星星眨眼睛……儿童是天生的诗人。透过儿童的眼睛,万事万物都有喜怒哀乐;经过童心的诠释,我们生存的世界充满了美好、纯真和爱的力量。在文学创作中,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称为儿童诗。著名儿童文学家金波说:"儿童诗首先是美的诗。它发掘出人的心灵中丰富的普遍存在的美,去陶冶儿童稚嫩的心灵,是儿童感情上的营养品。"儿童诗通过文学的、艺术的途径,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儿童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进而形成稳固的道德品质,并在提升其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美好入诗,教育无痕。让我们一起走入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诗世界。  相似文献   

19.
儿童诗以它"浅语的艺术"和"智趣的想象"受到小学生的喜爱。教学儿童诗《我想》一文,要从诗歌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教师要以诗语为切入口、以童心为生长点、以学情为落脚点,开掘、优化、创生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符合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使学生深入体验诗歌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0.
左婧 《成才之路》2014,(32):84-84
正诗歌蕴含着人类对未来生活美好的追求与守望,是人们表达个性情感的最好方式。尤其是儿童诗,其篇幅往往短小精悍,语言生动优美,联想丰富多彩,构思新颖奇特,感受细腻真实,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了童心的纯真。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理应有效利用儿童诗资源,训练儿童语言,给儿童一个美丽的诗意童年。一、要适当补充篇目教学场景之一。在学完了《鲜花和星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老师也看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