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公民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公民教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适应时代的发展,公民教育在各个方面凸显出了我国社会对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更高要求,也更加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思路,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当前,提高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这是关乎教育改革发展成效的重要保证,也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在要求。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注重顶层设计,合理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愿景;致力全面发展,科学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多样特色并存,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等。  相似文献   

3.
将公民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和学界共识。这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更具有科学性,符合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关于公民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公民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实施方式等,近期学界已有很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试从公民教育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的地位和价值方面进行多角度的阐释,以其有益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体而言,当代公民教育的政治价值主要体现为:公民教育对健全自律的公民社会形成的规范作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新形势下,探讨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切实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而建立在尊重基础上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增强教育实效性的前提。一、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是人的活动,人是教育的主体,并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要在尊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要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的社会化为发展点,以人的态度为着眼点,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全面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整个公民意识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利用教学内容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符合我国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的客观要求,这对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实效性也有重要的意义。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可以采取案例式教学模式和互动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是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完善大学生品德结构的需要,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文章通过分析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主要因素,提出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综合素养、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实效性不强是当下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一个需要破解的难题。重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有关论述,我们发现: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人的本质思想、存在决定意识的观点、历史合力理论等都在启示我们: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造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根本原因。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全方位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全员思想政治教育、协调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的各要素、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全面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等。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增强其实效性,教育者关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尽管是一种创新,但是若不关注学生的需要,仍旧是缺乏实效性的应景式过程,而且,这种类似于"围追堵截"的工作方式会徒增学生逆反心理。增加日常对话和采用参与教学模式是了解尊重、满足引导学生需要的最佳路径,继而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角论证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教育对象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具体表现在:在教育内容上,关注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在教育对象上,关注人的生活世界、生活质量与生命价值;在教育性质上,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特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社会成员的精神动力,从而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培育具有公共意识、公共美德和公共理性精神的公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大学教育中,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合格公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确理解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事关能否有效将大学生培育成具有健全的自我意识、积极参与并建构公共生活的合格公民。如何真正实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在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中给我们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强调政治教育且实效性不高。通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相契合的地方,如何将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共同发挥育人功能,最终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值得深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实效性是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的生命。当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的现状不容乐观。要增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的实效性,必须全面提高行为主体的综合素质,全面改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的外部环境和氛围,建立健全科学的行为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4.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重视承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中重视修身、注重整体精神培育与和合理念教育等优秀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社会责任和协作精神,形成大学生自身的内在动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科学发展的灵魂,做好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增强实效性,对于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坚定政治信仰、固化理想信念、完善健全心理具有重大作用。立足高校实际,针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的现状,着重分析其深层次导因,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新价值路径及有效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突出强调了人的主体属性,这一理念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必须把尊重大学生独立性、重视其自主性、激发其创造性作为前提,以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超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扬弃,是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践;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增强主体意识、尊重主体地位、发展主体能力;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有创新理论体系、营造环境氛围、建立引导机制、拓展教育渠道。  相似文献   

17.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需要多管齐下,全面建设。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和改进理想信念教育、信仰教育;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借鉴西方隐性教育方法,使其融合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18.
实效性不强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一个需要破解的难题,出路在于从整体性视角研究和处理该问题.重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有关论述,我们发现: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人的本质思想、存在决定意识的观点、历史合力理论等都在启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整体性原则的重要性.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原则、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全方位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全员思想政治教育、协调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的各要素、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全面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希望。然而近年来高校校园内自杀、投毒、虐待等事件频频发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生命教育有契合之处。通过把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化生命教育的教学成果,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同时也是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0.
要增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深刻地把握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特点,正确地面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各种挑战和考验,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挖掘和拓展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思想政治教育要与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相结合,才能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