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胡进 《考试周刊》2011,(64):29-30
所谓美育.即审美教育,即美化教育、情感教育,就是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引导教育对象的心理情感,培育符合人类崇高理想的心理情感和审美意识,从而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灵、高尚的情趣。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其宗旨就是在教学中实施美育。那么,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呢? 一、朗读——感受美  相似文献   

2.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呢?一、从语言上审美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借助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美是独特的,不同体裁的文章各具独特的美。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精致美,心理描写的细腻美,散文语言的流畅美,杂文语言的犀利美,诗歌语言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3.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作了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审美心理,由此可见,美育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感受美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美文,有的描绘山川大河的隽秀  相似文献   

4.
所谓美育,即审美教育,即美化教育、情感教育,就是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引导教育对象的心理情感,培育符合人类崇高理想的心理情感和审美意识,从而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灵、高尚的情趣。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要“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其宗旨就是在教学中实施美育。那么.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呢?  相似文献   

5.
吴小东 《考试周刊》2009,(23):24-25
语文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帮助和指导学生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说过:"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中学语文教育必须体现智育、德育和美育的统一,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中学语文教育中审美教育的重要目的和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7.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学到领会事物美或艺术美的方法,产生美的感觉或体会,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学语文教师结合教学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美育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自然美、社会生活美、人物心灵美等内容,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因而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这个思想教育,既包括德育教育,也包括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完成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那么,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美育的内容和美育的方法又有哪些?本文将做浅显的阐述。 一、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看什么是美育。《美学原理》上说,“美育即审美教育,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审美观是人们对于美和丑的总的看法,它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审美观。”有了正确的审美观,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就是通过教材中的艺术形象,优美语言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的能力。因为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感知形象,咀嚼文词,从而使学生辨别真善美、假恶丑,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力,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强烈的向往美、追求美的心理倾向和歌颂美、表达美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美,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字眼,它令人向往和追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审美活动是人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审美是人们对美的对象进行观察、欣赏时的一种心理、生理活动.美感是人们在审美的过程中,由美的对象所引起的一种欢愉的心理、生理活动,从而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某种满足或享受的情感.美育是施教者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借助各种各样的审美媒介,向受教育者施加审美影响,愉悦他们的性情,从而达到性情和心灵的陶冶、塑造的日的.物理教学中的美育就是要把握物理教学中美育的基点,深入理解教材本身的美感,分析物理知识中存在的美质,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学的形式美、对称美、和谐美、科学荚.揭示自然界的真谛的奥秘美,鼓励学生去发现,迫求和创造物理美.下面,笔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肖雪梅 《考试周刊》2009,(38):54-54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是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灵魂、美化人们生活的德育。在现代化教育中,以美去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情感、审美意识,并使之获得高尚的审美情趣.已成为造就一代新人的重要手段。学校美育,除了发挥音乐、体育、美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外,还应通过各种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美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美存在于自然本身,社会美存于社会本身,人性美、人格美存在于人物自身。中学语文课本入选的篇目大多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因此,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运用教学艺术,按美的规律设计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语文教学的责无旁贷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审美教育是培养审美意识的教育。中学语文教学是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审美的教学活动:朗读中激发美,分析中鉴赏美。训练中创造美。美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教育内容,要贯穿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许承宗语文课主要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除此之外,它还是“兼有思想性的工具课”,也具有审美教育功能。本文拟就语文教学中审美功能作一短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内容是丰富的。(1)教材中的自然美。在自然界中,无论是荷塘月色...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学的美育目标,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语文为美学载体,其中既有文学形态的优美呈现,也有教学形态的审美表现。在美育的视野中重新认识中学语文教育,能提升语文学科教学效益,同时也能对学生的情操予以陶冶。本文就美育与语文的关系、中学语文教育当下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美育教育三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词美的赏析,感受诗词的美,从而培养他们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陶冶心灵,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起到美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来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类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不能替代的功用。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下面就散文教学谈谈对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依据新课标对中学生语文方面应具备的能力要求,中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就是一种审美教育,是一个发掘美、创造美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文学欣赏的手法,创造审美情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将美育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感受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7.
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来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类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不能替代的功用。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下面就散文教学谈谈对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语文美育的主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写道:“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中学语文教材大部分都选用了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所蕴含的美各有千秋。各种体裁的文章都蕴藏着或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美、自然美、艺术美、理性美或其它美。这些内在美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出来,并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这对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是人生灵魂天长地久的伴侣。精神美育语文教学中精神美育蕴含在古今中外和各种体裁的文章里。精神美育对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智能的发展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美化人的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的道德与智慧。地理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特点,蕴藏着丰富而绚丽的美育素材,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在教学时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掘地理教材的美育知识,有意识地把美育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不断提高能力的同时接触美,感受美,并使思想品德也受到良好的熏陶,在体验学习中表现出智慧美、创造美和心灵美。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认识以及能力是通过学习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和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过程中逐步培养的。中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语文教学应唤起学生“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审美能力,做到“润物细无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审美看成是人的高级精神需要之一,认为“审美是一种高级需要,美在自我实现者身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也指出:“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成为整个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