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全面促进作用,不仅可以推动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陶冶情操,增强体能,实现幼儿素质教育的目的。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机会与充足的游戏时间。  相似文献   

2.
学前教育中少不了游戏,游戏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游戏的自愿、自主,游戏的趣味性,游戏的虚构性,游戏的社会性,这些特点从不同方面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游戏能促进幼儿对社会认知的发展,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以及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和良好个性,还有助于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多向交流.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更加注重幼儿身体发展,幼儿园必须积极响应号召,在教学过程中,多开展游戏和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在体育运动中增强体质,全面发展。同时,体育运动还能不断提高幼儿兴趣,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本文对幼儿园中的足球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作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4.
覃丽 《广西教育》2014,(13):127-128
语言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尤其是小班幼儿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均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幼儿园应该采取多种方式为幼儿提供运用语言的机会。而角色游戏既是幼儿期常见的游戏形式,又是小班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在角色游戏中,语言不仅是幼儿的交际工具,还是游戏的必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角色游戏"娃娃家"为例,  相似文献   

5.
游戏是人类发展中不断创新的活动,而且人类在游戏中也能取得收获,对人的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游戏作为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个性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应积极研究如何在游戏中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姜肖艳 《文教资料》2014,(4):161-162
幼儿期是一个人主体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主体性发展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新课程越来越以关注幼儿个性特点、充分挖掘个性潜力为教育的主旨,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角色游戏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能为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作者以“小菜场”游戏为例,通过“小菜场”的变迁,从幼儿应该拥有的(1)游戏开设的决定权;(2)游戏建构的选择权;(3)游戏交往的话语权;(4)游戏发展的走向权四个方面展开实录与分析,以此体现幼儿主体性在角色游戏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户外游戏活动的内容,户外游戏活动空间的特殊形式,在活动中幼儿娱乐或嬉戏或探究或挑战高难度运动,在活动中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对幼儿的社会认知发展、亲社会行为发展以及人际关系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此情况下,文章主要围绕探索户外游戏如何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分析户外游戏是如何促进幼儿人际关系的发展的,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8.
与幼儿“心灵辉映”,是我园教师游戏素养的理想追求,我们从培养四种能力入手,在游戏中不断提升师幼“心灵辉映”的素养。一、培养解读幼儿游戏需要的能力解读幼儿游戏需要的能力,是指读懂幼儿的内在需求、游戏渴望与游戏潜质的能力。只有读懂了幼儿的游戏需要,才能为游戏提供恰当支持,并在心灵辉映中促进幼儿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幼儿园游戏的重视,自主游戏越来越成为幼儿园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成为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停车杂乱”而决定建设一个停车场开始,每一个孩子都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像一个真正的设计师一样设计着幼儿园的小停车场。在此过程中,幼儿享受着游戏过程中的起伏和成功所赋予的快乐,发展着思维、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了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真正地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成长。  相似文献   

10.
盛虹 《山东教育》2005,(33):35-35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更提出了要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尊重幼儿游戏的意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身的满足和发展。这些我们都能明白的道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举步维艰。几年来,游戏的话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相似文献   

11.
刘培平 《教师》2014,(33):53-53
自主游戏是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的游戏。小班幼儿喜欢自主游戏,且随意性强,持续时间短,易受周围同伴影响。教师应根据幼儿这一特点,寻找适宜的支持策略,在一日活动中关注幼儿自主游戏,在满足孩子游戏兴趣的同时,提高游戏水平,自然地渗透教学目标,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华 《学苑教育》2019,(4):87-87,89
民间游戏历史悠久,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流传和发展,它给人们童年带来了无尽的乐趣,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成为了我国民间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积极运用民间游戏,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民间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和社会性发展,帮助其养好良好品格,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相似文献   

13.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与发展。当前,幼儿教师普遍存在"无法抓住支持幼儿的适当时机及提供幼儿适宜支持"的问题,已成为阻碍幼儿在游戏中实现高阶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结合案例分析,推导出游戏中教师支持幼儿高阶发展的理论框架模型:一是当幼儿图式稳固平衡,对幼儿在游戏中呈现的两种状态,教师可采取的支持策略;二是当幼儿图式不平衡,对幼儿有挑战目标但处于不同层次的游戏状态时,教师可采取的支持策略。这一理论模型阐释了教师在幼儿图式状态转化过程中支持的时机与内容。  相似文献   

14.
游戏是幼儿幸福童年的保证,幼儿园必须克服为游戏而游戏的弊端,为此,教师必须能根据幼儿的需要设计符合幼儿发展要求的游戏,并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采取多元化的途径和方式保证幼儿既获得游戏体验又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纲要要求教师做到:"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尊重幼儿游戏的意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满足和发展。"可见,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杜荣华 《甘肃教育》2021,(4):180-181
角色游戏是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广泛运用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象征性游戏。幼儿在生动、愉悦、自由的氛围中通过再现现实生活经验和与他人沟通交流与互动,促进其朝着社会性方向不断发展。幼儿在参与角色游戏时会产生强,烈的愉悦感,体验不同于自身年龄的行为与生活。基于此,文章从多方面分析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为幼儿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公会娟 《学周刊C版》2019,(6):175-176
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幼儿混班游戏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而且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跑、跳、唱、讲、说、模仿等动作发展了幼儿的身体能力,为了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他们思考、探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其次游戏活动中的幼儿协作互助,也是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8.
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游戏.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活动,它能够培养孩子们认知、交往、动手、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还能展示幼儿的创造力.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考虑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游戏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是幼儿发展最真实的反映,也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要从幼儿发展与游戏环境之间的适应性、教师对游戏指导的有效性、游戏预设目标的准确性等角度,全面评价游戏中的幼儿发展,帮助教师反思目标预设与游戏指导,提高在游戏中观察幼儿、解读幼儿的能力,为个体教育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幼儿教育活动开展中,游戏精神是一种核心价值理念,对于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推动的积极作用。对此,幼儿教师在幼儿活动中要提升对幼儿游戏精神的重视,只有提升对游戏精神的重视,才可以在深层次中提升幼儿的素质能力。本文主要探究了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幼儿优质行为习惯培育过程中游戏精神的重要意义与相关策略,希望可以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