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倪焕之看叶圣陶的早期教育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圣陶写于1928年的教育题材长篇小说《倪焕之》,是20世纪初叶中国社会教育状况的一面镜子。小说主人公倪焕之极力追求并实践理想学校和理想教育,主张教育要认识儿童,注重开源教育和诚意感化。探寻叶圣陶的早期教育理想和追求,对我们今天的中小学教育仍有深刻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育小说是教育和文学结合的最好形式,借助教育小说思考教育问题是叶圣陶常用的方式。从叶圣陶的教育小说探究其语文教育思想,可行而必要。透过《倪焕之》这部教育小说,探究叶圣陶的教师自己编撰语文教材的教材观,思考当下的语文教材建设,可行而必要。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始终情系教育、献身教育的著名小说家,他写于20年代的著名长篇小说《倪焕之》不仅成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走向成功的重要信号,而且也是他的教育情结和历史感受的艺术释放。本文探索了叶圣陶的教育情结与主人公倪焕之的心灵变迁的关系,着力透视了主人公的精神典型意义,并揭示了小说在艺术上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写于1928年的长篇教育题材小说《倪焕之》,当时曾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今天我们再来审视这篇章,尤其在现今教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会发现在当时,倪焕之已经在用今人的眼光进行超前的教育尝试。本将从教师育人和学生学习两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的《倪焕之》作成于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较早、也是成就较高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形象生动鲜明,内容丰富深刻,风格朴实严谨,以往的评论已有充分的肯定,这里不再赘述。本篇只是从“教育小说”的角度,略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的长篇小说《倪焕之》,作为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扛鼎”力作,是当之无愧的,同时,它又是一部教育小说,对教育作用与教育变革、教师地位与使命、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等重要问题的探索与思考,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通过对《倪焕之》的分析,追循作者当年投身教育改革的脚步和对教育理论问题思考的轨迹,进而研究作者早期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教育家又是文学家的叶圣陶,几十年来,创作了大量被称为“教育文艺”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教师、学生和儿童们的生活,自然地流露了叶圣陶的教育观以及他对改革教育的主张。叶圣陶的“教育文艺”中最著名的作品当推《倪焕之》。这部长篇小说,作者于一九二八年一月动笔,同年十一月十五日作毕。最初连载于一九二八年的《教育杂志》的“教育文艺”栏内。叶圣陶在这部长篇小说中,力求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反映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叶圣陶是以文学家和教育家并称于世的。他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创作了大量的小说,童话、散文、诗歌以及文艺论著。特别是他的以教育为题材或与教育有关的作品,在新文学史上开拓了“教育文学”这一独特的创作领域。叶圣陶毕生献身教育,对旧中国的教育界十分熟稔。因此,描写旧教育内幕,表现教员和学生的生活,就成为他创作最重要题材。据估算,在他写的一百左右的短篇小说中,与教育有关的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著名长篇小说《倪焕之》,也是以教育为题材的。丰盈充实的教育实践给叶圣陶的教育文学提供了多姿多采的内容和坚固厚实的  相似文献   

9.
《倪焕之》是叶圣陶1928年连载于《教育杂志》上的一部长篇小说。长期从事乡村教育的作者,通过主人公倪焕之的奋斗历程,寄托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80年过去了,时过境迁,但在这个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时代,作者对教育的真知灼见仍具有发人深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倪焕之》是叶圣陶1928年连载于《教育杂志》上的一部长篇小说。长期从事乡村教育的作者,通过主人公倪焕之的奋斗历程,寄托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80年过去了,时过境迁,但在这个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时代,作者对教育的真知灼见仍具有发人深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是文学研究会一位重要作家,也是该团体作家中创作劳绩最为卓著之一.五四运动前后,他就开始写小说,除长篇《倪焕之》外,还有短篇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四三集》等.叶圣陶遵循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艺术”的主张,他的小说一开始就“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其主题富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他的创作态度是极端严肃的,曾说道:“我似乎没有写过什么自己不怎么清楚的事情”、“中国革命逐渐发展,我粗浅的见到一些,我就写那些.”(《叶圣陶选集·自序》)因此,真实地反映时代特征、描绘平凡的人和事,从而揭示重大的社会问题;语言的朴素精练,感情的淳厚朴实,这就是叶圣陶小说创作的一个基本风格.  相似文献   

12.
《多收了三五斗》是叶圣陶先生的短篇小说。叶圣陶(1894-1988)是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他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  相似文献   

13.
就小说的“写实”性而言,当代的小说家在创作的观念上与“五四”时期叶圣陶小说的创作观念有明显的不同。有鉴于此.该文从小说的叙事艺术与表现艺术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认为叶圣陶小说的“写实”艺术与“写实”风格对于当代写实小说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宜宾学院学报》2015,(5):17-25
本文从《倪焕之》的个人经验出发,说明这部小说的价值与意义和叶圣陶个人经验与人生历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揭示,表达了民国知识分子的个人心灵史与这部小说的内在结构和精神追求的关系;说明了作家个人的体验构成的基本观念及其对历史变革之际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把握对小说的决定性作用。本文梳理了小说中"教育"与"革命"的具体指涉,分析了叶圣陶的革命观,强调对这部小说的解读不仅要建立在大历史框架内,更要侧重于作家个人的精神与体验历程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5.
《倪焕之》叶圣陶著,发表于1928年。《倪焕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长篇小说,曾被矛盾称赞为“扛鼎之作”。它讲述一个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期间的小学教员倪焕之的生话经历和思想变迁。他曾经进行教育改革实验,但在旧势力的阻挠下失败了;他希望在事业基础上建立理想家庭,但妻子沉溺于家务变成了一个旧式家庭妇女;他后来终于无法忍受周围生活的平庸,在时代感召下,离开家乡来到上海,参加了大革命。革命失败后在精神苦闷和肉体病痛的双重折磨下死去。小说将主人公的命运与十年来变化的时代相联结,并从倪焕之的一生道路中写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变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     
叶圣陶,又名绍钧,是我国“五四”以来的著名作家。江苏省苏州市人,一八九四年十月出生于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一九一二年中学毕业,因无力升学,辍学当小学教师,达十年之久。一九一九年开始写怍。他的早期作品大多取材于受压迫受剥削的下层劳动人民的不幸遭迂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当时社会压迫下走投无路的艰苦生活。一九二一年同茅盾、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其后主要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担任编辑工作,也曾在上海的大、中学校教书。一九二四年发表的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比较成功地再现了某些知识分子卑怯、庸俗、自私的心灵,受到了文艺界广泛的注意。一九二八年发表了著名的长篇小说《倪焕之》。这部小说在从“五四”到“五卅”的广阔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倪焕之  相似文献   

17.
《倪焕之》是叶圣陶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源于现实,对民国时期的历史及知识分子的生存进行了还原性书写。本文旨在以小说主人公倪焕之为中心,探讨民国时期乡村教师生存境遇的艰难与尴尬,并揭示其迷茫、复杂、失落甚至绝望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名的作家、教育家。钱杏邨曾评价他的教育小说的成就在他的创作中是最好的。从一九一二年开始,叶圣陶连任十年小学教师,又曾在五所中学和二所大学任教。他从一开始就把执教与创作结合起来,将学家的生涯与教育家的生涯合而为一,这在我国现代学史上,是最典型的代表。长年的教员生涯使他对中国现代教育界的情形了解得深切详明,对学校生活的各个侧面观察得细致入微,对教员和学生的思想状态、希望欲求、心理活动了如指掌。他以教育界、以学校生活为题材创作的“教育小说”,在他全部的小说创作中约占三分之一,而目.他的描写是那样全面、深刻、精细,这存现代学史上无人可与之匹敌。本拟就其教育小说的时代意义和思想意义作一些粗浅探讨,意在说明叶圣陶教育小说的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逝世的噩耗传来,令人有顿失良师之痛。 圣陶先生(当时以绍钧名于世)是我从青年时代起就仰慕的人。我读过他写的长篇小说《倪焕之》,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位追求进步的小学教师的形象,感人至深。我教过他编著的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的小说《倪焕之》里,有这样一段关于学校农场景象的文字:脚下是煤屑平铺五尺来宽的步道。两旁一畦一畦高高矮矮的完全是浓绿的颜色。西瓜像特地点缀在那里似的,那么细弱的藤叫人不相信会结那么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