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远山     
所谓心理位置互换,是指教育者设想处在教育对象的那种现实境地、心理位置上.从受教育者方面推测自己教育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并激发学生产生类似的行为反应,亦即达到设身处地、以心换心的叠加渐进的效益.即发展起教师与学生间“忧乐与共”的行为来.促进教学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陈广文 《湖南教育》2002,(14):23-23
尊重和理解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前提条件,它直接影响着教师其他教育教学行为作用的发挥。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教师只有发扬民主作风,建立人格上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才能取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达到教育好学生的目的。一、教师尊重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需要尊重学生是由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教育的对象是人,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要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来进行。青少年时期是青少年身心急剧发展的时期。他们心理面貌…  相似文献   

3.
知识传授 ,以理论性、科学性为其特征。如何将这些内容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需要有一个信息传递和让学生理解接受、掌握运用乃至发现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教学规律在起作用 ,而情感的作用也是丝毫不容忽视的。如何实现情感教学 ,使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和学生认知的投入 ,而且也是情感的积极参与呢 ?   一、尊重学生人格 ,了解学生心理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对学生的移情性理解 ,努力实现心理位置的互换。所谓心理位置互换 ,是指教师设想处在学生的那种现实境地、心理位置上 ,从学生方面推测自己教育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并激发学生产生类…  相似文献   

4.
采用心理位置互换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兴和县教研室方玉奎兴和县第二中学王景亮心理互换是说,一个人应常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体会其所思所为。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心理位置互换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心理互换,从作者的角度、所处地位、位置、环境去感知...  相似文献   

5.
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笔者认为,心理位置互换是最佳方式。“心理位置互换”是指教育者设想处在教育对象的境地和心理位置上,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推测出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即我国俗语中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这种方式的益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一、心理位置互换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心理位置互换即心理换位,是指在人际交往中,站在对方的角度从对方的实际出发,去理解对方、体察对方,去分析对方的行为动因。也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心理位置互换的实质在于求得对他人的了解、理解和谅解,以实现人际之间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为此,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应该对学生有准确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这是师生达成心理换位的前提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其独特的发展内容和发展规律,决定了这一时期典型的心理特点。首先,中学生具有强烈的成熟感和…  相似文献   

7.
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的主要形态,是影响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形成和建立起什么性质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起着主导作用,而师生交往的成败关键取决于教师。教师不仅要搞好教学工作,而且也应致力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这是作好教学工作及其它教育工作的心理基础。 心理位置互换即心理换位,是指在人际交往中,站在对方的角度从对方的实际出发,去理解对方、体察对方,去分析对方的行为动因。也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心理位置互换的实质在于求得对他人的了解、理解和谅解,以实现人际之间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8.
朱燕 《成才之路》2010,(18):5-5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而教育的情感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所谓心理沟通,即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作为一名高中教师,要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应做些什么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9.
牛云 《教师》2013,(13):86-86
任教十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怎样高效地搞好教育工作,让学生健康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应学会用"心"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不尊重学生,体罚、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很少研究学生的心理,不讲究科学,跟着自己的感觉走,甚至把自己的爱好兴趣强加于学生,导致学生沿着不健康的方面发展。要让学  相似文献   

10.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把尊重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尊重学生看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起点,把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工作中的一种基本态度。教师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用真诚的心去体贴学生。一、尊重学生,与学生平视在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把尊重学生放到教育工作的主要位置。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不良影响,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但许多时候他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教育学生,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这样的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和自尊,他们以学生对自己“服帖”为荣,无形中拉大了…  相似文献   

11.
<正>小学是人生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它为人的一生奠定基础,也是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近几年来,部分学校的学生出现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问题。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的学校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学生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一、心理教育理念应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教师以尊重、接纳和理解的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教学中 ,有些教师不仅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而且还阻碍、削弱学生健康发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思考、研究的来源于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心理的障碍 ,即“师源性学习障碍”。那么 ,在教学行为过程中 ,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 ?一、个性人格障碍教师有特定的职业要求 ,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教师。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得好 :“智如泉涌 ,行可以为表仪者 ,人师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在教育工作中 ,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  相似文献   

13.
田晓荣  马忠梅  秦坛山 《教师》2013,(4):109-109
要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好育心教育的思想,就要突出一个“全”字,立足一个“动”字,抓住一个“趣”字,讲解一个“情”字。一、育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育心教育活动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把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心理、行为与习惯作为教学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人体育教学之中。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考试项目和标准的制定上,必须顾及全体学生健康心理的育人标准。教师要充分地尊重、信任学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全面发展自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发现者、倾听者和参与者,要善于发现、珍惜学生的创造冲动,倾听、理解、尊重学生的内心表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尊重是一种具有普遍道德意义的理念,在学校教育中,其核心就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尊重的教育理念突出的是以人为本,强调了国民教育、普及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点实施教育,其终极目标是要促进每一位学生和谐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尊重即意味着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尊重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和需要。  相似文献   

15.
心理主题班会的设计思路及其实践来源于主题班会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整合,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德育工作的理念深度融合,其融合点在于"育德育心,育心养德"。心理主题班会的设计尊重学生生命成长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教师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将心理教育与学校德育相结合、将心理学知识与游戏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找到自我和展现自我。学生的参与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你应该这样做"变为"我要这样做",产生发自内心的自愿参与动机。这样,教师在体验中充分开发学生的心智潜能,在培育学生健康身心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现教学的三个维度,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学校完成"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育行为自主 ,主要是指教师作为教育实践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发挥。教师作为教育实践主体 ,其主体性作用的主要标志是教育行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师享有教育行为自主的权利 ,是教师教育主体地位被确认的重要标志。同时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 ,对“自由”有着强烈的期待 ,对“教育自由”的价值有着深刻的理解。让教师享有教育行为自主的权利 ,能够满足教师内在的心理需求 ,对维护教师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此外 ,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行使自主权 ,教师将因自身的主体地位得到学生和社会尊重 ,会反过来尊重学…  相似文献   

17.
孔静 《教师》2013,(33):126-126
从学生走向教师,位置虽然改变,但我的思维方式却常常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处理问题。我放下高高在上的身份,走下三尺讲台,用同理心、真诚之心以及尊重与我的学生交流沟通,让我在教学之外受益匪浅,同时又进一步促进了我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教师威信指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力、号召力。它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的根本保证。一般教师的威信有两种:一是权力威信,一是非权力威信。权力威信由教师的职业性质所决定,即教师是上级,学生是下级,下级服从上级。非权力威信是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品德、才能、教育教学能力被学生所认可,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威信。权力威信带有强制性,它容易使学生产生惧怕感,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处于被动位置。显然,这种威信不利于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师生之间的情感难以沟通,心理难以相容。这种威信的滥用,学生…  相似文献   

19.
教师角色的两种变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新课程,面对个性化的学生,教师要变换自己的角色。一是变高高在上的管理者为与学生和谐共处的组织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二是变事无巨细的主导者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者。给学生环境上的适应感、心理上的安全感、行为上的成功感;作好学生的引导者,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发展其所长,完善其人格;教师还要在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中,不断优化教育方式,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教师走进一个和谐有序、宁静温馨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望知识、充满友好的眼睛,教师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幸福感、满足感和使命感,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怎能不才思涌动、神采飞扬?看到激情燃烧、妙语连珠的教师,听到充满爱心、耐心的讲解,我们的学生又怎能不对教师充满敬意、对学习充满渴望呢?在组建班集体、树立良好班风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到建立健康、和谐、融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用“心”搭建起师生沟通的桥梁。一、贯彻尊重教育理念,倡导“心理互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我们的工作做得多么优秀,要想绝对地避免学生与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