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华章》2008,(2)
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一是体育方法贵在少而精,二是体育锻炼贵在持之以恒。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掌握一两种体育技术的基础上,学会体育锻炼的方法,并在坚持锻炼的过程中磨练意志品质,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真正养成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体育之研究》进行剖析,论证了毛泽东同志对体育的真义、作用、地位、体育与教育钓关系、体育锻炼的方法等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3.
《少年儿童研究》2003,(9):19-21
毛泽东同志是非常重视体育锻炼的人,他曾写过《体育之研究》一文,专门论述体育对人的重要性。原文是文言文,现将译成白话文的部分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体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此文是我国现代体育事业发展初期具有代表性的文献,也是我国现代体育史上一份不可多得的体育思想文化瑰宝.毛泽东在此文中通过对体育锻炼的目的、体育存在的意义、体育原则、三育并重以及体育哲学等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时至今日,毛泽东体育思想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对当前广泛开展的全民健身运动和学校阳光体育活动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堂教学,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并磨练意志,有助于身心发展。其教学要以追求健康、快乐、积极为主,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身体能力,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特别是对于跑类教学,更需要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毅力、体能等,而且其本身较为单调的形式需要更加丰富,以多样化的教学角度和方式吸引学生兴趣,丰富课堂,打造全新的体育课堂跑类教学。以此为目的进行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6.
谭奕平 《师道》2024,(2):32-33
<正>“阳光体育”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开展的一项惠及广大少年儿童的群众性运动,旨在引导少年儿童主动走到太阳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我校利用全国阳光体育运动的契机,深入开展以“走到阳光下,快乐齐运动”为目标的体育运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强健体魄,磨练意志,提升学习效率和班级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青年毛泽东的体育思想在其论文《体育之研究》中得到了系统地阐述。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思想感情来研究体育,深刻地揭示了体育的本质,并辨证地分析了体育、智育、德育三者之关系,阐释了体育之效: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提出体育锻炼的要领:有恒、注全力、蛮拙。青年毛泽东的体育思想在体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体育思想,从总体上讲是对毛泽东体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是邓小平同志体育思想中的核心内容。小平同志终生坚持体育锻炼,以保持旺盛的精力。邓小平的体育思想是体育理论与具体实践有机融合而构成的完美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9.
湖湘文化熏陶下的杰出人物毛泽东是一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典型代表,曾国藩提出把武术和爱国相连,贺龙同志倡导体育要为革命战争服务,这些都是湖湘体育文化中爱国主义的体现。同时,湖湘体育文化在实践中具备的霸蛮敢胜的精神气概,也支撑和鼓舞着现当代出色的湖湘体育健儿们。  相似文献   

10.
丁立奇 《考试周刊》2011,(74):148-149
1.前言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这说明只有对体育树立自觉积极的态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健身成效,帮助学生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就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转变学生消极帮助的体育态度,在体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颜之推是我国古代的儒学教育家,其对家庭教育的意义、作用、原则、方法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本文通过颜之推家教思想的阐述与挖掘,以期对今天的家庭教育有所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2.
仁与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孔子的修养思想也正是基于仁与礼的思想体系建构起来的。孔子修身思想的目标及根基在于"礼",养性思想的目标及根基在于"仁"。仁礼合一,成就君子人格。当今人们对自己生活品质的重视,理当积极吸纳孔子修养思想。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音乐教育对学生健康情操的培养、增强信心、磨练意志、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很大的作用。针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书法由来见性真”,是陈独秀对中国书法美学最本质的把握 ,其对赵孟顺、汪精卫、沈尹默书法的评价皆以此为准则。他自己的书法 ,也正是他高尚人格的象征 ,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嵇康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富个性的文人之一。他天生凤姿与淡泊修饰完美结合的仪形、最大限度地张扬自我的才气、泊然纯素与刚肠疾恶高度统一的人格实践 ,都具有独特魅力 ,至今仍是令人神往的远方绝响  相似文献   

16.
面对美国学派的责难,基亚坚守比较文学的合法性.因为在他看来,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对文学、自然也是对文化的理解来作出答复.基亚这种充满个性的学术追求无疑是我们寻觅新的学术增长之处的安身立命的基点.  相似文献   

17.
论信仰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德育过程中影响人的德育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是道德意志 ,而对道德意志起直接推动作用的精神因素是信仰。信仰主要有促进情感的激化、意志的推动和知行的统一三种功能 ,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必须开展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8.
学报要发展,关键在于提高学报的质量,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除了要有高质量的稿源外,更重要的在于编辑职业道德的内化。学报编辑工作者必须通过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执行出版法规的法律意识;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更新来提高职业道德,才能保证期刊质量,实现期刊的传播价值和保存价值。  相似文献   

19.
母语修养是文化修养的重要显现,联系学习主体的文化背景实施母语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学语文教师肩负着守护民族语言情感的重任。他们有必要在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中渗透强烈的文化意识,以此展示母语的文化内涵和表达习惯,从而维护汉语的健康纯正和中国文化的独立品格。  相似文献   

20.
苏轼“书如其人”观的确立,与其贬居黄州时的际遇与心态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本对“书如其人”观的历史渊源,苏轼“书如其人”观的形成原因、化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考察,并揭示了“书如其人”观在当代社会政治、化、教育及艺术创作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