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9 毫秒
1.
朱剑 《考试周刊》2015,(47):45-46
《荷花》这篇课文运用优美的文字向读者传达荷花的美及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同时欣赏荷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培养学生审美之情。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美、感受美、欣赏美,使他们获得丰富的美感。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桂林山水》、《海底世界》、《荷花》等,作者以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创设意境,向孩子们展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给人以美的感受。教学这类课文,教师一般是从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入手,进而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感受祖国山河壮美瑰丽的同时,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讲读课文;它介绍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作章写小兴安岭春天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夏天野花盛开、枝繁叶茂,秋天色…  相似文献   

3.
邱凤春 《山东教育》2005,(10):23-23
《荷花》是苏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经典美文,按照闻花香——看花多——赞花美——变花舞的描述顺序,把荷花写得生动异常,情趣盎然,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荷花的赞美之情。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评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荷花的形象与生命之美,是突破重点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荷花》是六年制第六册看图学文的一篇课文.作者以细致的观察和奇妙的想象,把荷花写得异常生动、有趣,给人一种美的感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这种美呢?一、引导看图,感知画面美.图画是形象化了的语言.触发想象的媒介,是学文的凭借.从图入手,兴趣盎然.先出示一幅荷花图:满池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荷梗亭亭玉立,荷叶挨挨挤挤,荷花灼灼,蜻蜓飞舞,小鱼嬉戏.这幅图画的是哪一个季节里的什么景象?从哪儿看得出来?通过双边活动,既引导学生感知画面的美,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察能力.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二、指导朗读,感受荷花美.朗读是传达情感的一种艺术.教学中,教  相似文献   

5.
《荷花》虽是一篇不足400字的精致短文,却把荷花写得异常生动、有趣,给人以美的感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想象,来感受这种美呢? 一、引发视觉想象,感知画面美图画是形象化了的语言,触发想象的媒介,是学文的凭借。教学时先出示一幅荷花教学图:“满池荷  相似文献   

6.
《荷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出自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笔下。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主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全文内容不多,意境却特别美,遣词造句十分精妙。细细读来,荷花之美赏心悦目,用词之美溢于言表。本着“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原则,教师可紧扣“美”进行教学设计,引领学生感悟美、发掘美、品析美、升华美、积累美,用“美”启迪学生的心智。一、研读文本发掘美小学语文教学不能照本宣科,教师要善于钻研,吃透教材,寻找切入教材的最…  相似文献   

7.
听一名教师上《荷塘月色》,为了“活摹”出荷塘月色之美,让学生感受文章意境之美,这位教师把文中有关写景部分全部化为画面,一会儿荷花,一会儿杨  相似文献   

8.
听一名教师上《荷塘月色》,为了“活摹”出荷塘月色之美,让学生感受章意境之美,这位教师把中有关写景部分全部化为画面,一会儿荷花,一会儿杨柳,就连每一幅画的进出都设计了变化,或百叶窗状,或收缩……再伴以风铃声,车辆驶过的声音,整节课弄得学生应接不暇。  相似文献   

9.
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审美教育,使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一、在范文中寻找美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范文,文质兼美,有童话、儿歌、寓言、古诗等各种体裁,这既体现了形式美,又包含有内容美。有的作品歌颂祖国建设的巨大成就,有的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如《赵州桥》;有的歌颂老一辈革命家献身祖国、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可贵品质,如《飞机遇险的时候》,这体现了内容之美;有的课文写得慷慨激昂,有的写得流畅抒情,如《荷花》,这体现了风格之美;教材中还编排了丰富的插图,展示了极为广泛的自然美和社会美。这些美的因素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  相似文献   

10.
审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重“实用”轻“审美”。为此,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一课时,教师可基于学生的审美心理,通过启美阶段、探美阶段、鉴美阶段和创美阶段的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这篇文章的语言之美、人物形象之美、风筝意象之美,同时开启学生探究原著《红楼梦》之美的阅读之旅。这样,由一篇文章到整本书阅读,从课内到课外进行探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正《荷花》是叶圣陶老先生所作的一篇美文。课文记述了作者到公园里看荷花的情景以及感受,文质兼美,读来清新悦目。据文析义,这节课的教学我力求将学生带上欣赏美、品悟美、创造美的旅程。《荷花》是苏教版小语三(下)第四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以叙写大自然美景为线索串连了三篇文章。编者的意图之一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是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课文描写细腻,语言表达生动形象,是学生积累语言的范本,而课后练习题也有相关要求,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  相似文献   

12.
李丽 《广西教育》2014,(13):51-5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是借由文本解读实现审美体验的历程。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能够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课文《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散文佳作。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从儿童的视角感受散文之美、品味美文之境呢?  相似文献   

13.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 《荷花》这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描写了公园里荷花的美景和作者感受美景的真情,给人们展示出一幅景情相融景更美的活的画面。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注意通过画面和语言文字,激发学生感受大自然美的情感,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荷花》全文有5个自然段,教学可分3个意义段来进行。第一段写公园荷花的清香把作者吸引到荷花池边。第二段(2、3自然段)写荷花的美丽。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第三段(4、5自然段)写作者仿佛变成荷花时产生的幻景。这是课文教学的难点。《荷花》的图画表  相似文献   

14.
黄春建 《课外阅读》2011,(5):248-248
教学《桥之美》,宜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鉴赏其美学特质:一,引导学生鉴赏《桥之美》的诗意美;二,引导学生鉴赏《桥之美》的图画美;三,引导学生鉴赏《桥之美》中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九课《词两首》中的《渔歌子》。教学目标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大意,感受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背诵全词。3.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通过想象,体会词的意境。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词的意境之美,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聊一聊:同学们,你叫什么名字?谁起的?有什么含义吗?2.猜一猜:张志和是唐朝词  相似文献   

16.
一、活动设计的背景围绕第20课《荷花》的学习而设。二、活动目标1 通过指导学生对荷塘进行参观写生 ,侧重训练学生对景物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表现力 ,领略荷花的静态美 ,为解决课文的重点铺平道路。2 组织学生课外阅读有关描写荷花的诗、文 ,摘录有关诗、句 ,开展“夸夸荷花美”的活动。三、准备工作1 铅画纸、水粉、笔等写生材料。2 向学生推荐或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描写荷花的诗、文。四、活动程序(一)感知感悟1 猜谜激趣 :出污泥而不染(打一花名)。2 带队至荷塘边 ,实地观察。(1)远望———谈总体印象及感受。(2)近看—…  相似文献   

17.
付秋莲 《湖南教育》2005,(21):37-37
《荷花》是人教社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本课的学习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相似文献   

18.
《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写的一篇抒情散文。主要写了“我”在荷花池边的所见、所思,由静到动描述了荷花的香、密,美。通过“我”看到千姿百态的荷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联想,展示了自然景物的美,表露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  相似文献   

19.
张娟 《山东教育》2005,(19):64-65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以优美简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那种独特的美,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如何突破这个重难点呢?教学时我们做以下设计:  相似文献   

20.
杨丽芬 《云南教育》2002,(31):26-28
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强,对美的敏感性和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感受和认识人的道德行为之美,体会社会生活之美,培养学生分辨良莠,识别美丑的能力。这对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活泼、乐观性格的塑造,爱美情趣及良好习惯的形成,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以小学思想品德教材《粒粒粮食要珍惜》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发掘教材蕴含的美的因素,恰当渗透美育。一、导入新课,创设美的情境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产生的,直觉的情感体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