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昆,1962年出生于湖北省云梦县。法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新闻传播学组成员、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2.
2006年12月7日至8日,来自大陆各主要新闻院系的负责人以及香港、英国、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界的知名专家共50余人,汇聚复旦大学,针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会议由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新闻学  相似文献   

3.
若不着手建立自主的、完善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创新体系,则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科与新闻传播教育势必遭到越来越多的潜在挑战,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势必面临越来越大的现实危机。  相似文献   

4.
新军事变革背景下军事新闻传播研究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 《新闻界》2007,(1):60-61
童兵教授对军事新闻学做过这样的论述“如果说新闻学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普遍规律的一门科学,那么,军事新闻学则是一门专门研究军事新闻传播现象、军事新闻传播事业及其特殊规律的新闻学分支学科,即为新闻学的一个子学科,是新闻传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我国新闻教育的实际状况以及作者自己的思考 ,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卡莱教授在《新闻教育错在哪里》一文中提出的新闻教育的三条原则作了分析和回应 ,强调新闻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新闻教育应当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理念和职业素养 ;不能把新闻简单地等同于传播和媒体 ;不能把新闻学同广告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相混淆  相似文献   

6.
关于构建高校新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魏少华 《新闻界》2005,(6):144-145
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二届四次会议暨新闻学会五届四次理事会会议于2004年11月21—26日在西安召开。据新闻专业学会对新闻专业点的摸查:目前我国新闻专业点全国共有459个,新闻专业现有在校生10万以上,每年毕业2万5干人以上。现在的新闻传播专业共有10个博士点,博士生导师60人,教授260人。新闻传播教育呈加速度在发展。新闻传播学成为高考与考研的一大热门。  相似文献   

7.
韦路 《今传媒》2013,(1):14-15
为了适应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将呈现以下四大转型趋势:学科融合,大学需要优化内部的所有资源,通过学科的融合推动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媒体融合,如果一则新闻能够用30种不同的方式、以30种不同的技术形式来讲述,我们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新闻的本质,并使用最适合的媒体报道新闻;科技创新,高校应该成为新闻传播的创新引擎,而不是创新的跟随者,应加强针对新媒体环境的应用性研究,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理解生态,只要我们身处的媒介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报道新闻的方式就没有理由不变,我们新闻教育的模式也没有理由不变。  相似文献   

8.
正辞典之为"典",在于其系统、海量、精典、多维的成书特点及其对于学科发展的标杆意义。正如甘惜分教授所说的那样,当一门学科逐渐成熟时。便应有一种辞典作为它阶段性的研究总结,成为这一学科的知识总汇。2014年9月30日,甘惜分、方汉奇等30多位新闻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新闻传播大辞典》出版座谈会,围绕我国辞书编撰与新闻传播学科发展之间的关系与历程以及该辞典的成书特点、价值等议题展开了讨论,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简论当前新闻传播学科教育的矛盾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新闻传播教育呈现出下述矛盾关系:高校人才输送与社会需求供大于求、业界急需人才出现断层与人才培养缺乏不可替代性、学科构架边界不清与专业发展缺乏个性,并逐渐或已经转化成学科结构性和社会性的矛盾。其中学科诞生先天性学养缺失与后续发展强劲之间的矛盾、新闻学科主干(新闻理论)发展脆弱与边缘学科发展强盛的矛盾、学界与业界对学术研究成果鉴定标尺差异的矛盾、学科的独立性与意识形态的操控性的矛盾、专业教学梯次不明与课程设置区分度不明的矛盾制约新闻传播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自1984年1月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两家高校获得新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至今,总体可分为萌芽、成熟、拓展三个发展阶段。现阶段中国具有18个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具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有15家,具有新闻学或传播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有3家,主要集中在国内较早开展新闻教育的、师资水平一流的综合性高校;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教授或副教授已从3位发展到268位,博导的年龄、性别、专业方向结构趋于合理。近年来,大陆博士生教育开始走向国际化、注重内涵发展、学科特色,以及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1.
消息     
《国际新闻界》2012,(3):11+17+22+34+76+90+126-128
新闻学院承办"全国首届新闻传播教育联席会议"全国新闻传播教育高层联席会议3月10日在我校举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以及国内部分新闻学院院长聚首中国人民大学,  相似文献   

12.
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新闻教育学会会长邱沛篁教授等主编的《四川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论》于今年8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中国省域内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全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新闻传播教育蓬勃发展的情况,重点介绍了四川新闻传播教育的经验成绩,具有学术史、教育史的学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媒介融合的趋势是伴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的。媒介融合给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带来了新问题、新变化和新机遇。在媒介融合的形势下,学科结构、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实践平台作为构成新闻教育的四大基础要素,仍然是决定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质量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14.
院长视点     
《青年记者》2016,(4):55
近年来,业界的"军阀混战"和学界的"跑马圈地",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现象。新闻传播学科在新闻价值、新闻自由、舆论舆情等方面仍缺乏共识,核心概念分歧很大;新闻传播共同体之间缺乏相互支持、相互认同,新闻职业尊严和归属感下滑。请看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骆正林的《学科的整体焦虑与学人的圈地梦想》。当前,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真正培养出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具备多媒介知识、  相似文献   

15.
许剑 《新闻界》2003,(2):11-12
作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十周年系庆的主要活动之一,“新闻传播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月12日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该系部分师生齐聚一堂,表达了对加快新闻传播理论创新、开创新闻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新局面的殷切期望。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何梓华教授强调,理论的探讨与创新难  相似文献   

16.
"新文科建设"是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文科人才做出的战略部署,也为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和变革提供了方向.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应该实践智慧教育,通过强调人机协同的教育理念、打造"新闻传播学+"的学习空间、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智慧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教育全面繁荣的背景下,论文选取了山东省作为个案分析,较系统的梳理了山东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文章认为山东新闻教育在全国新闻教育中处于边缘地位,与山东文化大省的地位不大相符。主要存在专业建制多依附于其他学科、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教师结构出现外聘现象突出、中层缺失等特点,以及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尚未成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霆 《今传媒》2012,(4):138-139
随着媒介的融合发展,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突出学科价值,培养职业新闻传播者,导引传媒经济发展,培养传媒职业经理人,助推社会进步,积极开展公民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成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今后的主要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9.
接受新闻传播对绝大多数受众来说,不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是一种自主的行为,有很大的选择性。如果受众对传播毫无兴趣,就可能不注意它,即使注意也不会持久。因此,符合受众的兴趣,对于新闻传播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受众的无意注意虽然主要是由新闻信息的特征所引起的,但也和受众自身的状态,如需要、情感、兴趣、过去的经验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相同的外界刺激的影响下,由于受众自身的状态不同,无意注意的情况也就不同。因此,新闻传播引起受众的注意不仅取决于新闻信息的特征,而且也取决于传播内容和受众的关系。近年来,我国许多新…  相似文献   

20.
尹兴 《新闻传播》2007,(2):23-23,25
近些年来,我国新闻传播类专业高等教育的“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使新闻传播教育更引人关注,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具显性。首先最突出的是教育趋同、教学理念落后,即各院校所依据的教学大纲基本雷同,教学计划相互“克隆”,教学思想大同小异,在许多新闻院校里,对于新闻学这样一个重实践的学科,新闻课堂还是一味教授空洞的概念和僵化的理念,大大抹煞新闻学作为实践学科和职业教育的存在意义。这无疑会造成学生知识内容、知识结构、思维模式的趋同化。众多高校所培养出来的知识结构单一、思维僵化的毕业生自然很难在媒介中找到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