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鸥 《四川教育》2010,(10):36-36
有幸和学生跟随着张祖庆老师一起走进亚马逊河,体验了一次新奇的探险之旅。课堂上,孩子们在张老师的引领下,想象丰富,创意无限,一颗颗心灵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2.
张祖庆老师的《亚马逊河探险记》是一堂典型的想象作指导课,为当前想象作教学的研究和拓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要求作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儿童期是发展人的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语文教学又是一个主要的渠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作文课堂上充分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以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总目标”中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对于想象作文教学,《标准》提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的实施建议,并要求在小学一二年级的写话和三四年级的习作教学中,学生能写想象中的事物,  相似文献   

5.
想象力是创造奇迹的源泉,是对无穷奥秘的探索。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在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想象力对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显得更为重要。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画面,通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感受内涵。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成为小学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未来世界最需要的是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创造力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我以为,在作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改变命题方式,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命题是唤起学生作文兴趣的关键。传统作文命题存在弊端。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师出个题目让学生作文的时候,学生并没有作文的实际需要,只因为要他们练习,才出了题目让他们作。”比如《难忘的一件事》、《新学年的第一天》、《我的老师》……  相似文献   

7.
一、缘起——蓦然回首,那课却在……亚马逊,一条美丽的河;亚马逊,一条神秘的河。半年的时间里,因四次上想象作文《亚马逊河探险记》,我和亚马逊河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白天念叨它,晚上梦见它。亚马逊河,是我生命中魂牵梦绕的河。尽管它离我的生活那么遥远,尽管我可能一辈子也见不到它的庐山真面目,但我始终觉得它近在咫尺,异常亲切。2004年9月底,我接到了紧急通知:为“浙江省习作写话研讨会”准备一节习作课。说实在的,对于习作公开课,我真的很发怵。一是公开上,老师们大都喜欢热闹的场面,而习作课却必有一段冷场的时间;二是习作课很难在4…  相似文献   

8.
《语课程标准》十分注重想象力的培养,多次提到“想象力”一词。在“课程目标”中提出“在发展语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义务教育第四学段“写作”中提出“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能根据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相似文献   

9.
赵娟 《新疆教育》2012,(5):91-9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阶段目标”中,具体提出了小学三个学段的相应目标。第一学段: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雒: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对于想象作文教学,《课程标准》提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的实施建议。可见,要求小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想象写出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怎样培训小学生的想象作文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做到三点:首先重视想象材料(表象)的储备,其次让学生大胆想象。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门极富睛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对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效。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最活跃的,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黄金时期。文章以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一课的教学为例,从“创设情境,引发联想”“精读课文,放飞想象”“内化迁移,提升想象力”“拓展思维,发展想象力”等方面,探索激发小学生语文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提出的新要求。孩子们充满了想象,他们是想象的天使,写想象作文可以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培养创造精神。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写出富有想象力,展现个性的作文呢?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3.
单梅 《文教资料》2006,(9):76-77
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需要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想象?什么是想象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写道:“想象在心理学上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也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概念告诉我们,“创造新形象”需要想象;反映已有的“不再眼前的事物”也需要想象。作文教学、作文创作和文章阅读都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是…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想象因素,培育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不言丽喻,语文课不仅要关注语文“双基”的训练,更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因而,课堂上,教师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同层面的交流中发挥主体作用,进行多角度的思维碰撞,在撞击中绽放智慧的火花。这样才能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从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李亮 《考试周刊》2012,(89):27-2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赏析出色词句,理解文本内容。想象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有目的、有意识的练习培养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以文本为依据,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再造想象,发展想象力呢?下面,我谈谈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几种方法。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想象每一个新的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都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在导人新课时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出色的开头能让学生对文本产生无限的好奇、爱好,使教学事半功倍。传统的接受学习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常见教师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请翻开课本。”然后让学生跟读,接着是对课文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反而会令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相似文献   

17.
王龙 《课外阅读》2011,(6):267-268
文学影响着人的精神世界,为人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给人类带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给学生以充分想象和联想的自由,让语文课堂因想象而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想象因素,培育学生的想象力。一、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  相似文献   

19.
新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那么作文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呢?一、立足课文——想象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一、缘起——蓦然回首。那课却在……亚马逊,一条美丽的河;亚马逊,一条神秘的河。半年的时间里,因四次上想象作《亚马逊河探险记》,我和亚马逊河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白天念叨它,晚上梦见它。亚马逊河,是我生命中魂牵梦绕的河。尽管它离我的生活那么遥远,尽管我可能一辈子也见不到它的庐山真面目,但我始终觉得它近在咫尺,异常亲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