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背景下,地方政府或出于晋升竞标赛的需要,或出于对创新发展的内生需求,都积极动用有形之手推动创新发展。但财政分权体制下,具有不同财政支出偏好的地方政府,其财政支出结构和支出效率各有千秋。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Tobit方法,从创新价值链角度入手,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和财政支出效率为中介变量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对两阶段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与途径。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于成果转化阶段的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但对科技研发阶段的区域创新效率影响不显著;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所起到的间接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且在科技研发阶段的遮掩效应较大;财政分权会降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从而对双阶段区域创新效率均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0~2013年中国省份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半参数空间面板滞后模型( S-PSLM)结合工具变量法分析我国地方政府财政分权度对于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财政分权度对于碳排放增长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该作用随财政分权度的增大而先增后减,由抑制到促进再到抑制;重工业发展会促进本地区碳排放的增加,而周边省份的重工业发展则会降低本地区的碳排放上升压力;自身对外贸易发展虽然对碳排放影响不显著,不过区域间的外贸合作却是降低碳排放增长的有效途径;R&D研发强度增加有助于减缓碳排放增长,而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不平衡阻碍了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郭炳南  林基 《软科学》2017,(9):59-62
在传统的EKC模型中引入腐败因素,建立了一个包含腐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扩展EKC模型,利用1998~2014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静态与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腐败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腐败显著地提高了中国的碳排放量,腐败程度与碳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中国成立,中国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外资在中国存在“碳光环”效应,而贸易开放会增加碳排放量,存在“碳泄露”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减少碳排放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2004—2014年中国各省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在控制环境污染可能存在的空间关联效应的基础上,从财政收入分权和财政支出分权两个角度,实证考察了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财政收入分权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财政支出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则显著为负,说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分权恶化了环境污染,财政支出分权则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文章研究结论为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以及促进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构建基尼系数测算中国各省环境质量地区差异,基于测算结果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地区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可通过直接效应缩小环境质量地区差异,但作用于经济发展的间接效应抑制上述效果。此外,财政分权扩大东部地区的环境质量差异,对中西部地区的环境质量差异则表现为缩小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作用是导致了区域创新水平的“竞次”还是“竞优”。鉴于此,基于2000—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的估计方法,分析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区域创新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创新产生空间外溢效应。(2)中国式财政分权显著改进了区域创新水平,深化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对区域创新水平具有推动作用。(3)中国式财政分权影响区域创新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效应,财政分权程度增加会显著提高相邻地区创新水平,是形成相邻地区创新“趋优竞争”的重要原因。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区域创新空间策略的外在驱动力,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地方政府和企业创新动力不足问题,文章在中国式分权框架下,通过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三层博弈,对财政分权如何影响地方政府偏好,进而作用于企业创新活动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解释。进一步地,利用2007—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和城市数据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发现:(1)财政分权会显著影响地方政府偏好的形成,且收支分权对地方政府投资性偏好具有非对称影响。财政收入分权会使地方政府的投资性偏好下降,而在财政支出分权下,地方政府行为会出现短期倾向,更偏好经济效益明显的短期投资。(2)地方政府投资性偏好会抑制企业创新,且这种抑制效应在国有企业、有关联企业和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中更加明显。(3)官员绩效考核指标的变化对分权影响地方政府偏好具有调节作用,官员绩效考核变革强化了财政收入分权对地方政府投资性偏好的抑制作用,弱化了财政支出分权对地方政府投资性偏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财政分权给我国经济带来了诸多方面的影响,在此背景下讨论财政分权、政府竞争与房价之间的关系。首先,在局部均衡框架下探讨了房价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显示:房价依赖于财政分权度、政府竞争、建筑投资成本、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等因素。然后,利用我国1999—201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表明: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对房价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且这种推动作用存在着地区差异。认为要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应适当降低目前财政分权的强度,降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激励,推进以房产税为核心的财产税改革,转变地方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9.
李惠芹  朱德贵 《预测》2023,(3):82-89
本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使用随机前沿法(SFA)计算了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运用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财政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部分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收入分权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而财政支出分权具有抑制效应;财政收入分权和财政支出分权均主要对技术进步率和规模效率具有显著影响。从传导机制来看,产业结构升级是财政分权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利用PSTR模型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促使财政分权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形成了非线性关系,当产业结构升级达到一定程度时,有利于扩大财政收入分权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弱化财政支出分权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财政分权视角,以2003~2013年中国11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联立方程,探讨城市级层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加剧城市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人均GDP与工业SO2排放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分别呈倒N型、负相关关系;外资的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确定,但能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1.
农地经营规模与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琼  肖海峰 《资源科学》2020,42(6):1063-1073
本文利用2000—2016年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对农地经营规模影响农业碳排放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碳排放既具有直接影响,也产生间接影响;②直接影响体现在“规模效应”: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呈现“U”型变化趋势;间接影响是通过影响农地利用方式来体现的:农地经营规模与种植结构、化肥投入强度之间均呈现“U型”关系,与农业机械投入强度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种植结构、农业机械投入强度的提高抑制了农业碳排放,化肥投入强度的提高促进了农业碳排放;③财政支农政策在种植结构、化肥投入强度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较高的财政支农支出水平加强了粮食种植比例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负向关系,削弱了化肥投入强度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正向关系。因此,为促进农业低碳发展,一方面要适度扩大农地经营规模,加强对农地利用方式的科学管理;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财政补贴结构。  相似文献   

12.
吴勋  王杰 《资源科学》2018,40(4):851-861
中国式分权带来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带来的雾霾污染问题也引发利益相关者的高度关注,考究中国式分权、环境保护支出对雾霾污染的作用机理,可以为中国城市雾霾治理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利用2008—2015年中国73个重点监测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环境保护支出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无论是财政支出分权、还是收入分权亦或是财政自由度均与雾霾污染呈显著正相关,环境保护支出与雾霾污染呈显著负相关;②财政分权与环境保护支出交互项与雾霾污染呈显著负相关,交互项系数远小于财政分权系数;③经济发展程度与雾霾污染并未呈现出“倒U型”关系,外商直接投资与雾霾污染呈显著正相关。基于此提出:完善地方政府环境考核体系,建立官员终身追责制度;规范地方政府间竞争,改革环境预算软约束问题;推进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凤娇  吴非  任玎 《科研管理》2021,42(2):112-120
文章利用1999—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财政分权对地区创新的影响,并将政府效率因素纳入框架,以深入探讨财政分权的创新驱动绩效。结果表明,地方财政分权在区域创新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进一步地,地方财政资源支持创新的有效程度离不开政府运作效率的影响,将政府运作效率保持在合理区间,是发挥财政分权促进地区创新的一大条件。特别的,调整地方财政力量支持导向,是促成地区有竞争力创新驱动的重要路径。此外,建构一个适配创新产出转化成为切实经济、社会福利的基础条件,是当前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竞争与土地财政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鹏  石晓平  曲福田 《资源科学》2014,36(4):702-711
中国式分权制度对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地方政府关于财政资源和资本要素的争夺,促使其实施土地出让策略和土地引资策略,以获取与土地有关的收入。本文基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构建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策略选择的理论框架,分析认为不同的土地财政策略面临不同的激励机制,而且由于地方政府竞争策略的互动行为,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之间的土地财政策略呈现空间模仿效应或者替代效应。本文选取1999-2007年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模型,分别考察了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策略和土地引资策略面临的主要激励及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收支约束是其实施土地出让策略的主要激励,而地方政府之间的资本竞争是地方政府实施土地引资策略的主要激励。地方政府在实施土地出让策略中的模仿效应表现为土地出让面积竞争,土地引资策略的模仿效应表现为对大规模资本的追逐。同时,土地引资策略的替代效应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对低价出让土地频率的替代。  相似文献   

15.
从财政与金融联合治理碳排放出发,运用外部性与庇古税、科斯定理和协同治理理论阐释环境财税政策与金融支持对碳排放的作用机理,认为环境财税政策与金融支持共同影响碳排放;利用1999—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GMM两步法实证检验环境财税政策与金融支持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财税政策与碳排放显著负相关,获得金融支持较大的省份,其环境财税政策的碳减排效应更明显,金融低碳度与碳排放显著正相关。因此,政府应加大环境治理财税改革,加快发展碳金融;同时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充分发挥环境财税政策与金融支持的碳减排联合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16.
均等化是科普服务的应有之义,也是政府职责所在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要求。本文采用泰尔指数对我国财政性科普教育经费的区域差异进行分解和描述,揭示了区域间科普教育经费的差异性。为了解释这种差异性,本文利用30个省市的数据进行面板分析,发现财政能力、地方政府财政自主度、城镇化水平是影响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基于这些原因的挖掘,本文对实现科普教育均等化的路径进行了重新思考,认为改善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自身财政状况,提高城镇化水平,完善现有的财政分权体制,是实现科普教育均等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薛慧光  石晓平  唐鹏 《资源科学》2013,35(6):1134-1142
分析中国式分权制度安排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以及土地出让价格偏离的影响作用,有助于探寻土地财政和土地出让价格偏离的制度成因.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释了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及土地出让价格的影响,然后利用1999年-2009年长三角地区的城市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式分权对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倾向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促使了地方政府扩大土地财政规模.对土地出让价格偏离的影响在于财政分权导致了土地出让价格的正向增长,政治集权导致了工业用地出让价格与商服、住宅用地出让价格之间的偏离.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倾向和土地出让价格的偏离与中国式分权制度安排紧密相连,进一步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具有较强激励作用的中国财政分权制度和政治治理体制,将更有利于修正土地出让价格的偏离.  相似文献   

18.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包括科技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效率评价体系,采用三阶段超效率SBM-DEA模型对中国30个省(区、市)财政科技支出效率进行测度。研究表明:全国整体财政科技支出效率未实现DEA相对完全有效;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政府干预度对提高财政科技支出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而对外开放水平、财政分权度不利于财政科技支出效率的提高;剔除外界环境和随机干扰因素后,多数省(区、市)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上升,规模效率下降,全国整体及各省(区、市)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没有达到最优规模;中国财政科技支出效率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