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炒菜     
妈妈在厨房里炒菜,3岁的儿子潇潇站在一旁看着。妈妈说:“潇潇,你什么时候会烧菜给妈妈吃?”潇潇答:“等我长大变成了妈妈,我就会烧菜给你吃  相似文献   

2.
不懂就问     
妈妈:“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什么地方不懂就应该问老师.”孩子:“我问过了,可老师不肯说呀.”妈妈:“什么时候?”孩子:“就在昨天考试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如今,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认为“早期教育”就非得让孩于超前学会识字、学会弹琴,学会画画,觉得学会了这些就能体现该孩子的智力水平高。如此教育,孩子感到一片茫然,“爸爸让我当这个家,妈妈让我当那个家,叔叔,您说我该当什么家呢?”妈妈,我什么时候退休?”“象爷爷那样退休了,我就可以玩  相似文献   

4.
据抽样调查:中小学生对妈妈的要求是希望“妈妈不要对我板着脸”。这个请求天真而有趣,应当让做妈妈者想想。人们总以为,妈妈总是“慈母”型的,不想在不少孩子的眼里,她却是“板着脸”的人,这个形象出人意料也就不太雅观了。这就发生一个问题,在众多的妈妈里究竟是板着脸的多呢?还是笑咪咪的多呢?社会上又另有一说,认为现今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溺爱的多,孩子是家里的“皇帝”、“公主”、“太子”,要什么买什么,给什么,小宝  相似文献   

5.
我的儿子明明快7岁了,已经上小学了,可还总是离不开他妈妈,玩的时候、睡觉的时候都要妈妈陪着。平时,只要妈妈在,他就寸步不离地缠着妈妈,明明对妈妈的依赖远远超过和他同龄的孩子。这是什么原因呢?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重庆读者朱月孩子在儿童期是敏感性和依赖性最强的时期,如果妈妈过分保护和溺爱孩子,就会造成孩子的恋母心理。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中曾提出男孩的“恋母情结”,即男孩对妈妈的爱超过了一般的母子感情,带着某种占有欲。一般来说,过于恋母的孩子往往是由妈妈的“感情私有”造成的。这些妈妈希望孩子只爱她一个人,只对妈妈一个…  相似文献   

6.
孩子会说话了,可怎样培养孩子的言语能力,许多妈妈都感到困惑,可乐乐妈妈自有一套办法。乐乐妈妈说:“开始,要借助情境自问自答,以后孩子就会用单词句和你应答了。”比如,夏天的时候,乐乐家阳台下的院子里种着丝瓜,瓜藤爬上瓜棚,开满了黄色的小花。瓜棚下还有两只母鸡,一只白,一只黄,它们不时啄啄食,理理羽毛。乐乐和妈妈常常趴在阳台上看。妈妈问:“这是什么瓜?”当然,乐乐没有反应。妈妈就自己回答:“这是丝瓜。”“丝瓜花是什么颜色?”妈妈还是自问自答,“丝瓜花是黄色的。”妈妈这样提问,这样自答,乐乐就专心听着…  相似文献   

7.
一位妈妈领着孩子找我咨询,还没开口就伤心地流下了眼泪,稍微稳定了一下情绪说:“我这个孩子白养了,他竟然诅咒我死.” 我关注地引导这位家长:“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她说:“我现在只要和孩子说话,孩子就会让我闭嘴,并且会狠狠地来一句‘你不说话会死啊’!” 孩子听了妈妈的话,白了她一眼,愤怒地说:“这能怨我吗?  相似文献   

8.
孩子下课以后同到家,妈妈总是会问:“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啊?”但是,孩子如果同答说:“我们今天上了幸福课。”你会怎么想呢?妈妈肯定会反问:“那是什么课啊?”  相似文献   

9.
一些幼儿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时妈妈的回答往往是哄骗,例如,“你是拣来的”、“你是别人送来的”、“你是从妈妈肚脐眼里生出来的”等等,有的妈妈还责骂孩子:“真不害臊,你问什么不好,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这些回答,常会给孩子  相似文献   

10.
6斤有多重     
6斤有多重“娃娃家”中,“妈妈”快乐地抱起自己的“宝宝”要送她上幼儿园,可“宝宝”太重了,“妈妈”怎么也抱不起来。“妈妈”一边笑着,一边大叫:“你真重,像只小猪……”“宝宝”任凭“妈妈”摆布,同样快乐地回答:“当然喽,今年暑假我长胖了6斤。”“6斤是什么呀?”“娃娃家”的几个孩子相互询问起来,可谁也说不清楚。交流的时候,这个问题引起了全班孩子的关注。教师同样感到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于是也问:“6斤是什么呢?”“6斤是重量!”班里有许多孩子赞同这个说法,甚至还有幼儿补充:“妈妈告诉过我,我出生时是6斤。”这样的解释让所有孩…  相似文献   

11.
曾经在《报刊文摘》上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个三岁的美国小姑娘有一天指着一只包装盒子对妈妈说:“我认识上面的这个字母,这是O。”妈妈很惊讶:“谁告诉你的?”“是幼儿园的韦拉老师。”妈妈表扬了孩子,但是随即就把这家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孩子的妈妈在法庭上陈述,以前她的孩子不认识字母“O”的时候,可能会把它想象成太阳、汉堡包、鸡蛋。可是幼儿园过早地教了孩子这些,她的孩子就再也不会这样去想象了,是幼儿园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这位家长胜诉了。这个故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儿子是否实施了过度教育,是不是…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2002,(6)
有时孩子看了街头广告后问妈妈:“扁平疣是什么?”“什么是阳萎?”有个孩子看了报纸刊登的《在歌厅包间抓获“三陪女”》的新闻后,问爸爸:“三陪女都陪什么?”当广播、电视播放某某市副市长涉嫌受贿、贪污被停职检查的消息时,一个孩子问家长:“这个副市长是中国共产党员吗?为什么共产党员还贪污呀?” 诸如此类的问题,孩子通过看广告、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都会在脑海里留下印痕和疑问。有的孩子会直接向家长提问;有的会在同学之间嘀  相似文献   

13.
聪聪3岁了,聪明伶俐的他哪一点都好,就是有一点让大人头疼—总是离不开妈妈。妈妈走到哪里,聪聪就跟到哪里。妈妈上班聪聪要跟着;妈妈做饭聪聪要跟着;就连妈妈去洗澡,聪聪也要跟着妈妈去浴室。只要妈妈一在聪聪的视线范围内消失,这孩子就大哭大闹:“妈妈呢?妈妈呢?”“这孩子,什么时候才能不再黏着我呢?”聪聪妈妈感叹道。  相似文献   

14.
一滴水     
“妈妈,我的老师今天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如何才能使一滴水永远不干涸?这可能吗?”“当然可能,亲爱的孩子。一滴水很快会干涸的。可如果我们把它放入大海,它就会得到永生。你就  相似文献   

15.
沟通大堵车之一孩子的心声:妈妈总问一些无聊的问题,比如,你中午在学校吃的什么莱呀?王老师对你好不好呀?你有没有犯错误呀?今天的作业会做吗?老一套。我怎么回答?“会”;“没有”;“还好啦”;吃什么莱?“不记得了。”有时候在学校受了委屈,回来对妈妈说,妈妈就会马上立起眉毛对我说:“这点事就哭?你可是个男孩子呀!”堵车原因:  相似文献   

16.
前一段时间看了一本书,书上有这样一个案例:中国小孩在读小学时,一回家妈妈会问:小明,今天上课听讲了没?老师教了什么?而美国孩子的妈妈常问的是另外一句话:彼得,今天你又问了老师些什么?看完这个案例我被深深触动了。作为既是家长又是老师的我也常会问孩子类似的问题。可是这种教育抑制了孩子的智力发展,使得他们从小就不敢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家庭游戏3则     
1.我们的手真有用准备:图画纸,彩色笔。玩法:妈妈先将手按在纸上,用笔把手描下来,边描边问孩子:“妈妈的手会做什么?”让孩子回答。然后请孩子也学妈妈的样子把手描下来,问:“宝宝的手会做什么?”让孩子回答。接着妈妈在自己描的“手”中画上孩子回答的内容,如孩子说“会洗衣服”就在“手”中画上衣服。让孩子在自己描的“手”中画上他回答的内容,如会刷牙,就画上牙刷,表示会做的事,边让孩子回答边画,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力。2.小小游艇  相似文献   

18.
明明的心愿     
夏夜,月光白得像雪。妈妈刚讲完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急坏了明明。他一个劲地问:“后来呢?后来呢?再后来呢?”“什么后来?”妈妈问。“就是,就是牛郎织女的两个孩子,他们在哪上学?学校远吗?上学的时候,要不要穿过大街?”“还有呢?”妈妈又问。“天上会不会下雨?下雨的时候会不会打雷?冬天下雪的时候,他们堆雪人吗?还有,织女被隔在了天河的那边儿,他们想不想?要是想了,牛郎怎么哄他们?是讲故事还是逛公园?还有,天上的公园里也有蝴蝶吗?”明明就是这样,问啊问,滔滔不绝地问。于是妈妈笑了,告诉他这是个传说,而传说肯定不是真的。但明明还是说得斩…  相似文献   

19.
在家打工     
我是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孩子。反正在家有妈妈这个“高级保姆”在身旁,我还愁什么?只要我一开口,她就会给我  相似文献   

20.
在家打工     
我是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孩子。反正在家有妈妈这个“高级保姆”在身旁,我还愁什么?只要我一开口,她就会给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