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外交”是邓小平外交思想内容与特征的总括。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的民间外交思想、时代主题的转换、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经验教训以及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等等,是邓小平“大外交”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渊源、历史依据和时代背景。“大外交”思想的形成对我国外交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推进理论的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外交思想,这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江泽民外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外交事业开创出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特点的阐述,表明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当代伟大的国际战略家。他确立了新中国的外交战略思想,为新中国的外交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的外交战略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演达外交思想在大革命时期初步形成,大革命失败后又不断丰富和发展。它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晚年外交思想,顺应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潮流。尤其是,其中的主要主张与以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外交主张基本一致,不仅对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新民主主义外交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迄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建设中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所以,邓演达外交思想在近现代中国外交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当然,它也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和种种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根据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出现的新变化,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不扛旗,不当头”的外交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毛泽东外交战略的形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的外交战略大体分为三个时期: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其战略思想可以概述为“一边倒理论时期,两个中间地带理论时期,一条线、一大片理论时期”。毛泽东外交战略的三个基本特征是:(1)制定外交战略的前提或对时代特征的总的判断是:战争与革命是时代的主题;(2)制定外交战略的原则和支撑点是独立自主;(3)贯穿于毛泽东整个外交战略中的主题是:维护国家的安全,捍卫民族的尊严。毛泽东的外交战略为新中国赢得了安全和独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但是也有不足之处:过于注重国家安全问题,而忽略了国家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作为一位杰出的外交战略家,在新中国诞生后,基于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新变化,正确及时地制定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对外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提供了原则基础。因此,认真研究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对于发展和完善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创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对日外交思想内涵丰富。中日友好是邓小平对日外交思想的重要基石;对日经济外交是其对日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既团结又斗争、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求同存异是邓小平对日外交的基本策略。邓小平对日外交的真知灼见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思路是开阔的,思想是很开放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的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10.
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工作最基本的指导原则。毛泽东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的、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笔者将其概括为三个发展阶段。一、新中国成立至50年代末,稳健的生存外交时期;二、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盲目的、半封闭外交时期;三、从60年代末开始,务实的开放外交时期。  相似文献   

11.
本阐述了抗战时期毛泽东外交思想提出、深化并逐步完善的过程,指出其基本内容有坚持独特自主,自力更生的抗日外交、坚决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争取外援,大力发展国际合作、建立和发展国际关系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积极开展民间外交、维护国际和平;抗战时期毛泽东外交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争取获得真正独立平等的国际地位的强烈意愿与决心,是毛泽东剖析近代中国殖民化过程总结其教训的结果,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当时我党的外交工作以及制定建国后我党外交政策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和平崛起"外交策略的提出,是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进一步继承与发展,体现了我国外交策略发展的"与时俱进性".  相似文献   

13.
1911年底,沙俄曾照会清政府,企图维系和扩大其在外蒙古的利益,该照会集中反映了沙俄在外蒙古问题上的一贯政策。然而,我国史学界对这一重要史料具体日期的认定尚存分歧,有多种说法并行,因而有必要对其予以辨析。相关史料证实:该照会的准确日期为1911年12月31日。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但在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外交工作从认识到实践,都出现过偏差和失误,背离了和平外交的本意。自党的十二大重新确立我国要继续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和平外交思想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对和平外交思想内容从理论到认识均给予了不断的丰富和升华,乃至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确立了中国以和谐世界为目标的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通过对党的十二大至十七大报告进行文本解读,可以看出,中国和平外交思想得以稳定、成熟、持续运行并且不断丰富发展的动力,既来自于国内政治、经济改革的需要,也来自于中国对以往历史经验的不断反思和对自身国际定位的深刻转变。这种源自内发因素的外交思想的转变和发展必定是长期的和持续的。  相似文献   

15.
晚清时期,在中国外交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过程中,其外交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国人外交思想的整体框架由于政治文化背景的差异,表现出了不同的倾向。其次,群体是审视社会变迁的一个很好的视角,对特定群体外交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近代外交思想的变迁。再次,从西方传入的均势观念对晚清外交思想的变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与中国传统的"以夷制夷"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6.
“以夷制夷”是近代中国历届政府运用的一项主要外交策略,与晚清不同,在南京政府时期,此政策的运用却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在叙述这一思想的来源与和演进之时,具体阐述了南京政府在外交实践中主要表现,并简要分析了取得成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构建和谐世界对外战略的历史必然与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国内战略构想的自然延伸,这一中国对外战略新理念体现了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对外战略思想的一致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路径的认识,突出了中国对内对外政策的统一性,开创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外交辞令是外交工作的重要载体.外交辞令有其不同于一般语言的独特之处,其显著特征就是讲究策略和礼貌.这在<战国策>中表现尤为突出.运用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诠释其外交辞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领悟到我国古文化的智慧与精深.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邓小平稳定周边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外交思想关键的一环。邓小平从战略的高度出发,主张睦邻外交,稳定与周边大国的关系,创造性地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战略举措。邓小平稳定周边的战略思想,不仅深刻地影响了邓小平时期的中国外交,而且也对后邓小平时期的中国外交产生了持续而深远地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