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米兰大教堂、斯佛萨家族古堡,到众多的现代建筑,米兰像中国的首都北京一样,拥有着传统与现代两副面具。这个古老的城市,同时是世界最知名的时尚设计“朝圣地”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现在市场上的仿真人皮面具,制作材料是硅胶,近看很容易辨别真假在一些小说、影视剧中,会有易容高手的出现,有的甚至拥有人皮面具,可以把一个人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的模样。影视剧中的易容高手令人羡慕,可是,如果我们身边有易容高手,而且不巧又是坏人的话,那可就不是好事情了。前不久,在网络上热卖的仿真人皮面具就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买这种面具的人如果带着这些面具做坏事该有多危险?如果坏人拥有了一张假脸,别人还能辨别他是谁吗?  相似文献   

3.
有史以来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教师人格是实现“不言之教”的隐形教育力量。教育是塑造人的活动,人格是人的重要方面,塑造人不能无视或忽视人之格。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教师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教育者的人格成长。可以说,教育亦应是“人格熏染人格”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龙月冰 《科教文汇》2008,(19):190-191
《独具魅力的面具》是岭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的教学内容,它向我们展示了世界面具的风采,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面具在世界面具宝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深厚的文化底蕴,精良的制作工艺。然而,它在岭南地区人们的认识中却是极其苍白,不由人深感遗憾和不安:在我国辉煌数千年的民间艺术—面具,应如何在现代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光大中国艺术文化呢?  相似文献   

5.
王娟 《科学与管理》2000,20(6):58-58
<正> “人格”一词源于古典拉丁语的Perona,有“人”、“性格”、“品行”等含义。各国的不同学派对人格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从伦理学角度讲,笔者认为、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道德品质及惯常行为等特征的总和,是人能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说到底,人格问  相似文献   

6.
陈志坚 《大众科技》2012,(7):260-262
“和谐的人”是具备完整人格的人,而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却是形成完整人格的前提.在当前狭隘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泛滥的时代和就业难的现实社会中,重提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这个老问题却有新的时代内涵和意义.整合两种教育的可能性和途径的根据源自于两种文化的内在相通性.  相似文献   

7.
人格,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品德、能力等内在精神因素的总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人格同性格、品格、气质的内涵具有密切的交叉关系。人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风度、品格节操等,都可以从人格上显现出来。与人格紧密联系的人格力量,就是人的内在精神因素在实践产生的效应,也就是宣传者、教育者以身作则,带头实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倡导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人、激励人和教育人,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明传统的国家,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把“修身”放在第一位,形成…  相似文献   

8.
李晶 《科教文汇》2009,(9):223-223
曼斯菲尔德的许多作品人物都涉及到身份确认问题。这些人物的身份复杂又多元,并不能笼统地用“她们是谁”来给身份下定义。一些人物,比如《序曲》和《在海边》中的玻丽尔和《已故上校的女儿》中的康斯坦蒂感到自己就是在扮演这某一个角色,而这个角色是自己创造出的一个“假我”。本文将通过曼斯菲尔德的小说中的这些代表人物来探寻人物身份的多层次性。运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解读这些人物为了符合对她们的社会预设形象所展现出来的“另一个自我”。  相似文献   

9.
说说面具     
面具决不是个轻浮的东西:除了戏谑和娱乐,它还成为营造另一个世界的道具.透过其不变的、凝滞的形态,观众可以看到人类最为深沉的情感流露、文明发展的阶段、人的世界观以及社会时尚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王艳玲 《科教文汇》2007,(10Z):42-43
当代新型人格特质论——“大五”模型是目前比较完善且有价值的人格观点。与此同时,众多研究者借鉴“大五人格”模型.研究形成了类似于成人的少年儿童“小五”人格结构模型。本文拟从“小五”人格模型角度谈谈对儿童人格培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浅浅地快乐     
日本作家多田洋七.小时候家里极贫穷。有一次.他到朋友家玩,看到万圣节时才有的、用西瓜皮做的面具,很喜欢。朋友见他赞不绝口,就把那西瓜皮面具送给了他。他喜不自胜.很郑重地抱回家给外婆看。外婆说:“哦,很有意思。”晚上睡觉时他把西瓜面具放在枕边。打算第二天带到学校向同学们炫耀。  相似文献   

12.
话说面具     
<正>面具决不是个轻浮的东西:除了戏谑和娱乐,它还成为营造另一个世界的道具。透过其不变的、凝滞的形态,观众可以看到人类最为深沉的情感流露、文明发展的阶段、人的世界观以及社会时尚的演变。古往今来,各式面具有用木块精雕细刻的,有用粘土简单  相似文献   

13.
廉锋   《世界发明》2009,(7):16-17
说起面具和木偶,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日感疏离和陌生,偶尔在诸如《夜宴》之类的电影中一瞥其影踪,便已大为惊艳。殊不知这般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虽然大多隐没于乡里坊间,但它们的光彩和魅惑,依旧是今日艺术和创意的灵感之源。正因为如此,对面具和木偶艺术感兴趣的朋友,绝不可错过6月份中国美术馆特别策划的“古风遗韵——中国美术馆藏面具木偶艺术精品展”。  相似文献   

14.
人人都想拥有健康心理、追求健康人格,这是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文章从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各学派的心理健康观入手,着重阐述了健康人格的定义、理论模式、影响因素、特征和作用,并提出培养健康人格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当代新型人格特质论-"大五"模型是目前比较完善且有价值的人格观点.与此同时,众多研究者借鉴"大五人格"模型,研究形成了类似于成人的少年儿童"小五"人格结构模型.本文拟从"小五"人格模型角度谈谈对儿童人格培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馆长是搞好档案馆管理工作的关键.本文阐述了馆长的人格修养的作用及人的其基本内涵,提出了要想塑造高尚的人格必须加强修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2家科研机构中的35个研发团队,共496人为样本,运用"大五"人格量表测量研发团队成员的人格类型,并计算了团队人格异质性的H指标值.交互记忆系统作为中介变量,运用多元回归分析了研发团队成员人格异质性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结果显示:研发团队的人格异质性与交互记忆系统强度、创新绩效呈正相关;交互记忆系统在研发团队的人格异质性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爱情作品占有相当的比重,它主要根据当代学生内心发展教育的需要而设置,符合新课程理念.教材中的婚恋作品,与其他优秀作品一样,是“人生活中的教科书”.是陶冶情趣、美化心灵的灵丹妙药,对塑造真、美、善的人格具有重大作用,也同样承担着育人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正确利用教材来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爱情观和高尚的人格.让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去看待这些作品.  相似文献   

19.
赵勇 《科教文汇》2008,(14):55-55
现代社会需要“自由而充分发展的人”,拥有健全的人格成为社会对人的基本素质要求,阅读课堂不再崇尚“权威”的威严,不再排斥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韩英丽 《科教文汇》2009,(1):126-126,128
大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育“人之整全人格”,而通识教育秉持的正是一种“全人”的教育理念,是实现培育“人之整全人格”的最有效的途径。哲学教育通过对人是什么的问题的追问来探讨“整全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哲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通识教育环境下西方哲学课教学意义的理解,提出了经典阅读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教学法三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