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争取国际受众的认同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必要环节。从概念看,自我维度的认同是人在道德视界中的自我确认;互动维度的认同是个人主体对他人他物产生的认可和归属感。根据这两种不同定义,认同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道德视界中自我确认的形而上的自我认同研究;另一类是在现实世界中制造合意的形而下的社会认同研究。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和文化学等多视角的认同研究为国际受众认同研究提供了理论资源与学术参照。未来认同研究将转向跨学科和跨文化发展,运用大数据、智能技术精化受众调查和实验,以理论研究引领传播实践,让国际受众认同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成为“同路人”。  相似文献   

2.
赵曙薇 《今传媒》2011,(12):81-82
随着社会进步和信息化发展,以强调和维护受众的表达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权和使用权为主旨的受众参与理论,不仅在传播研究中日益深入,而且在传播实务中也逐渐得到体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的纷纷崛起,电子媒介作为大众传播媒体,要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必须制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受众参与策略,不断探索创新更符合时代特征和受众需求的传播内容,对受众参与媒介传播的方式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这也是大众媒介与电子信息技术同步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3.
移动互联网的全面发展,使直播电商这一新型商业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从传播游戏理论角度看,直播电商与传播游戏理论实现了高度契合,受众在参与直播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游戏式愉悦体验。从受众角度看,直播电商受众在直播间形成了身份认同和集体归属,集结成了游戏共同体。从传播需求角度看,直播电商对受众参与式传播、场景式传播、反馈式传播的游戏传播需求满足,有助于提高传播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对受众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4.
柳长盛 《今传媒》2016,(1):136-137
当今,媒介环境正在巨变,电视受众的收视需求也随之"升级".网络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对电视媒体的受众青睐度产生冲击,但其自身的传播弊端也为电视媒体重塑受众认同提供基础,本文将对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受众的需求方式进行分析,提供相应对策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童琼 《青年记者》2015,(6):58-59
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活动,正确认识受众心理变化是实现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基础。尽管资讯、求知、娱乐等日常性社会心理需求还是人们观看新闻节目的重要动机,然而人们表达个人意愿、参与公共事务、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自我认同"心理需求也更加迫切。它体现了人们对个体化生存向社会化存在的不断进发,属于一种较高层次的社会心理需求。目前学界对受众心理和电视新闻报道创新多有论述,从宏观角度对媒体与受众心理需求的关系也有  相似文献   

6.
张婷 《新闻世界》2013,(3):78-80
当今社会,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推动着网络社会的崛起,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正是由于互联网的出现,我们有了更广阔的平台去了解世界,也拥有了更大的舞台来展现自己。时下最为流行的微博、微信、QQ空间等网络空间为网络受众提供了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的平台,本文以“人人网”为例,利用传播学中的观展表演范式分析网络受众的自我构建。  相似文献   

7.
档案信息网相比档案馆,受众类型更加多样.要增强网站信息传播效果,满足不同受众需求,可以把受众细分为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制定相应的网站传播策略.最后要注意统筹传播策略和稳定现实受众、争取潜在受众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受众对传媒的注意力可分为短期偶然注意力与长期注意力。本文所指的注意力属于长期注意力,即指受众对于特定媒体的价值与情感认同,这种情感的忠诚度主要是由于特定媒体的传播内容对于其目标受众的价值亲和力所造成的。要增强受众对某一媒体的情感忠诚度,主要是强化受众对特定媒体的价值探索经纬认同,而这一认同的强化过程,从媒体自身角度来说主要由三方面要素构成:一是明确传播对象(受众定位),即明确自己的受众是谁;二是明确传播内容(功能定位),即你向受众提供的是什么;三是明确你的优势(优势定位),即受众的客观需求与媒体的主观愿望在什…  相似文献   

9.
网络广告与传统媒体广告相比,已得到越来越多广告主的认同,随之而来网络广告的投放量近年也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充分分析和研究受众心理,制定更加精确、高效的广告传播策略,对于提高网络广告在整个广告市场中的占有率、提高网络广告的传播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从"两微一端"的出现,作为一种新兴的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新媒体越来越受到党政机关的重视。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运用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的形式,向人们更加全面的对政府的职能作用进行展示,以及传播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这也使得政务新媒体获得较为广泛的受众群体。人们通过互联网设备可以直接参与到政务新媒体信息的生产与传播,获取政务信息的渠道也逐渐多元化。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在新的传播格局下,政务新媒体的发展已经突破了传统政务媒体所存在的弊端,尤其是突破了传统政府网站受众参与的局限性,大大强化了政务信息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网络传播受众",一个在互联网时代的新产物,一群能在互联网呼风唤雨的人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个专门的信息传播空间,相对于传统读书看报的受众相比,这部分人群是比较独立的,他们不仅能给互联网带来新的血液,更会注入很多鲜明的特点。网络媒体的受众与传统媒体的受众在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想要获取及时的信息,但是细分开来,使用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并不能完全地适用于新时代的网络受众。本文通过对网络传播受众与传统媒体的受众双方面的研究,根据传播受众的特点,提高新闻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受众是大众传播事业发展的基础,只有深入研究受众的心理需求,才能提高传播效果,媒体的权威性与美誉度也随之在受众心目中树立起来,这对提升传播效果具有一种长远的、内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传播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有必要对网络受众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本文试图从网络媒体及互联网传播的特性入手,进而探讨网络受众不同于传统媒体受众的一些新特点,从而对网络受众的媒介素养培育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李欢 《新闻世界》2013,(5):104-105
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体育信息的受众也发生着改变。受众群体对体育信息的需求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变为生活的消遣,以满足自我精神的愉悦。而体育信息传播媒介为适应受众的这些变化,也在逐渐改变着体育信息的传播模式。以往那种缺少与受众互动的填鸭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已被彻底抛弃,代替的是多渠道的满足受众知情权的双向传播模式,这种新模式将信息传播的话筒交给了受众本身。  相似文献   

15.
田瑶  单志芳 《今传媒》2016,(11):76-77
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报纸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报纸媒体为突破瓶颈加强与互联网的融合.在"互联网+媒体"背景下,传统报纸媒体不断树立互联网思维,通过提升内容质量、明确受众需求、转变报纸的经营和服务方式来提高报纸媒体的影响力,这是提升传统报纸媒体传播品质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其新的经营模式和内容渠道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6.
徐珍珍 《新闻世界》2012,(7):151-152
"网络暴民"是大众传播发展过程中的产物。随着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地位的上升以及互联网的发展,网民成为主要的受众群体,他们努力争取受众权利以及自我赋权。在面对社会事件时,因网民群体的特质,易发生群体极化现象,导致"网络暴民"现象的产生。"网络暴民"存在双面人格,一是纯粹意义上的网络暴民;二是社会行为的监督者与卫道士。在"网络暴民"的监管问题上,需要政府、媒体以及受众三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档案信息网相比档案馆,受众类型更加多样。要增强网站信息传播效果,满足不同受众需求,可以把受众细分为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制定相应的网站传播策略。最后要注意统筹传播策略和稳定现实受众、争取潜在受众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6,(18)
"互联网+"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互联网的关联更加密切,其新闻信息接收行为与习惯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此次研究从"受众新闻信息需求与接收习惯调查"的项目数据出发,以报纸、广播、电视、电脑、手机五种媒介的使用情况为重点,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力图还原"互联网+"背景下五种媒介的用户群体情况,以及受众在新闻信息接收过程中的行为与习惯,为新时期的新闻传播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弹幕视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衡 《传媒》2016,(7):70-72
当下,弹幕视频已经被大众所熟知,它即时评论、共时共享的特点也已被接受.本文在使用与满足的理论范式下,通过对弹幕视频的深入观察分析发现,弹幕让受众对视频进行“吐槽”发泄不满,不仅满足了受众情感交流的诉求,也使其在评论中获得收获和启发,满足他们求知、幼稚化心理及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的需求.基于满足受众需求理论,弹幕视频的应用发展正在趋向于多元化、大众化,在管理上也将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20.
赵洪艳 《新闻传播》2012,(8):99+101
新闻编辑是新闻传播过程中起主导和衔接作用的重要环节,现代社会受众信息获得渠道多元化,因此,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心态随着社会的变化,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新闻媒体也正在寻找更加能够迎合观众的新闻形式和新闻内容,尤其是民生新闻的出现以及新闻娱乐化的发展趋势,使得电视新闻对受众欣赏口味的迎合度也越来越高。本文从创新思维出发研究新闻编辑如何更好地满足公众的新闻和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