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献纪录片是创作者的二次创作,也因此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价值。这一特征在历史题材文献纪录片身上表现尤为明显。近年来历史题材文献纪录片作品,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形成了一些规律和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大量运用访谈形式。即请历史事件的当事人、知情者或是历史问题的权威研究人士讲述或评述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2.
作为纪录片家族中的一种重要类型,电视文献纪录片利用影视的多种表现手段,对重大历史事件或一个阶段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方位的回顾与审视,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样式的影视作品.文献纪录片从创作目标上看是将“旧事”变为“新闻”,是一种视听形象的文献.  相似文献   

3.
文献纪录片叙述的是历史人物或事件,由于历史记录的不完整性带来了画面缺失的缺憾,因此,导演往往要借助纪实拍摄、情景再现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使过去的人物或事件“复活”。然而,文献纪录片的素材无论是以往记录的历史资料,还是为合理描绘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重新拍摄的素材,都必须通过一种手法即剪辑技巧的运用,才可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相似文献   

4.
文献纪录片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影视节目样式,过去的30年,中国文献纪录片忠实地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2007年底召开的"中国文献纪录片20年论坛暨展映"活动第一次将"文献纪录片"作为命题进行了大规模学术研讨.有学者认为,近来以大型文献片为主的新的纪录片创作高峰是中国纪录片全面复兴的先兆.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同志诞生110周年,1999年10月,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部推出了大型文献纪录片《李大钊》。在这部纪录片的创作中,首次发现了关于李大钊同志的活动影像资料和一批从未面世的珍贵照片,引起了社会轰动。纪录片完成以后,摄制组及时总结经验,大家最大的收获是:做文献纪录片,一定要有文献意识,要树立起把“文献纪录片”做成“文献”的观念。文献纪录片的题材,自然是具有文献价值的史实,包括历史伟人、文献性著作、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等。这些题材必须以现有的文献资料为基础,进行电视化的艺术加工。而电视化的基本…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献纪录片的价值发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创作实践论述了通过彰显思想性、文献性、开放性来发掘中国文献纪录片国际政治与文化价值、思想启蒙与创新引领价值、文献典藏与文化传承价值的路径,进而阐明价值发掘的目标是构建中国文献纪录片的经典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文献纪录片与其它类型纪录片的比较,在分析其所具有的一般价值后,着重论述中国文献纪录片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文献纪录片与其它类型纪录片的比较,在分析其所具有的一般价值后,着重论述中国文献纪录片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9.
全媒体时代文献纪录片叙事策略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纪录片亟待在创作理念与办法上寻求创新与突破,当务之急是叙事策略须尽快突破原有框框.文献纪录片创作者必须实行把故事讲得生动、真切的新策略.与此同时,泛剧情化、情景再现滥用也应引起足够的警惕.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强国的社会背景下,文献类纪录片以其独有的文化价值、史学价值,记录文明,传承文化。成为这个全民记录时代的最具传播和影响力,也广受大众欢迎的纪录片门类。然而,由于此类作品所呈现的都已成为历史,如何让这些往事重新鲜活起来,做到准确而权威的还原历史真实,这不仅需要纪录片人恪守求真求实的职业操守,还需有探索发现的勇气,善于思考的品质和极高的史学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由中央电视台、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陕西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5集大型文献纪录片《大鲁艺》,于5月19日开始至26日,短短的一周之内,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综艺频道、综合频道、中文国际频道和陕西卫视,八个轮次联动播出.该片以口述历史的纪录方式,对百位平均年龄90岁的老一辈文学艺术家进行抢救式采访拍摄,全面准确地阐释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意义和精神内涵,也成为口述体文献纪录片创作新高度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温细鎚 《现代传播》2016,(4):109-112
文献纪录片以重大革命历史、重要历史人物和重点人文历史为传统关注对象,问世至今已先后跨越"形象化政论""新纪录电影"和"新媒体时代"三个审美转型期。围绕纪录片创作的"真实性"和"艺术性"两个修辞维度,各审美阶段的文献纪录片在创作观念、题材领域、叙事手法等多个方面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13.
文献纪录片立意的价值在于其历史文献性,如今更多的创作者开始注重其隐含层面——精神价值的挖掘,精神价值既有历史性也具有时代性,其作为纪录片主旨和灵魂的作用正在被放大.本文以文献纪录片《长江支队:从太行到八闽》为解析对象,从文献纪录片所应承载精神价值的必要性入手,对其导入方法和形式进行探讨,对其之于当下价值观的影响和传播进...  相似文献   

14.
文献类纪录片在我国的纪录片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它的创作理念和价值构建自有一番别样的风景。本文以纪录片《中共六大纪事》为例着重阐述了文献纪录片的意义、发展近况、史料考证与选择、口述历史的作用、细节运用等多方面义理和总结分析,为此类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献纪录片”的叫法源于《大型文献纪录片——毛泽东》(1993年出品,中央电视台与中央文献研究室联合摄制),尔后相继推出了《朱德》(1996年出品)、《邓小平》(1997年出品),1998年又将有两部同类作品——碉恩来》、《刘少奇》问世。对中国电视纪录片范畴而言,此类片种仍算是较为陌生的研究对象。我从1996年开始主持文献纪录片《周恩来》编导方面的创作工作,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有了一些认识和体会.我认为,“文献纪录片”的字样可以现出在片名,但不能称为纪录片的一个片种。虽然这些片子里面出现了一些文献材料(如文件手稿等)…  相似文献   

16.
孟坚 《视听纵横》2007,(6):56-58
在我国影视界,文献纪录片的创作历史悠久,成就辉煌。文献纪录片在纪录有关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政治人物、重点社会活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各地社会经济生活和地方文化建设中,文献纪录片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本文结合地方台纪录片创作的具体实践,对地方文献纪录片创作的理念、地位和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0月2日《光明日报》上公布了我国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理论、文献电视专题片人选作品,共22部,其中《新中国重大决策纪实》、《使命》、《春秋五十度》、《半个世纪的回响》、《红旗飘飘》、《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共和国摇篮》、《毛泽东与湖南》、《瞿秋白》、《中国特区》等是自1993年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毛泽东》以来的又一批影视文献纪录片的精典之作。这些高品位的文献纪录片作为20世纪的文献笔记和历史备忘录,向我们展示了恢宏的历史,真实、全面、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们走过的艰难历程和创造的辉煌业绩,弘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时代主旋律,受到了亿万中国人民的欢迎和厚爱。作为一名普通公民,面对电视屏幕上一部又一部感人、奋进的文献纪录片,不禁为我们的时  相似文献   

18.
杨吉琳 《出版广角》2016,(12):80-82
口述作为一种文明传承的主要形式先天具有文献性,而从纪录片的起源则可以看出文献性是其本源特征,因此,口述体纪录片是最能体现本源特征的纪录片形式.借由口述方法的使用,口述体纪录片的文献性主要体现在私人化和当代性两个方面.私人化为我们呈现新的历史视角与历史细节,当代性为我们建立对当代生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试论文献纪录片的特质及创新之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洁 《东南传播》2011,(10):137-138
随着电视这一传播媒介的普及,电视纪录片已逐渐广为人知,同时受众对纪录片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献纪录片作为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类型,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本文将从三方面逐一探讨这一类型纪录片:(一)关于文献纪录片的界定。根据其定义找出区别于其他类型纪录片的特质。(二)文献纪录片的特质。分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两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0月,为纪念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同志诞生110周年,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纪录片部拍摄制作了电视文献纪录片《李大钊》,时长100分钟,分为上下两集。播出后,引起了党史研究界和文艺理论界、影视研究界的关注。中央电视台研究室和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于1999年11月20日,联合召开了电视文献纪录片《李大钊》理论研讨会。党史研究专家们对《李大钊》摄制成功,给予了很高评价。文献纪录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实事求是,忠于历史。《李大钊》生动地再现了李大钊同志一生的革命经历,从他思想的发展进步过程,到他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