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政治与史学恒相依相赖,互为利用,政治为历史编撰和史学研究提供动力和保障,史学则为政治欢呼,论证,鼓噪,政治刮什么风,史学就下什么雨,唐前五代史是唐朝初年官方组织编撰的正史,它因政治而作,倚政治而成,具有强烈的经世致用,为现实政治服务的色彩,突出地反映了古代史学与政治的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2.
刘知几的史才三长论对才、学、识三长分述很明确,但后来史学家对其中“识”字含义有不少歧见。借用当代史学新观念,重新剖析《史通》有关内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的逻辑线索,可以确认刘知几才学识三长论中的“识”,指历史编纂学见识,而非历史见识。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6月,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教授主编的20卷本《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丛书在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资助下,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学者与校外专家通力合作,历经十余年编撰而成,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学科建设的最新成果。2015年6月18日,教育部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历  相似文献   

4.
《史通》有关史书体例的理论知识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史通》较为详尽地考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记言体、国别体与通史的编撰;揭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编年体的盛行状况及其原因,指明这一时期史例中兴与编年体撰述盛行的特殊关系;批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纪传体史书撰述中种种“体统不一,名目相违”的弊端。《史通》对魏晋南北朝史书编撰中体例运用情况的考察,论证并充实了《史通》的史书体例的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5.
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评述文学理论的著作,其中的《史传》专论史学,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篇。本文从“论史学之起源和演变”、“论史学之社会功能”、“论撰史之原则和态度”、“论史书编纂之方法”、“论史家著作之优劣”、“论编年纪传二体之得失”等方面,对《文心雕龙.史传》的史学成就进行梳理和辨析,着重探讨其在中国古代史学上的贡献,并探析其在史学评论上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注重历史传统的国家 ,而中国同越南是友好邻邦 ,越南在史学上继承了中国史学上的优良传统 ,采用中国古代史书的体裁 ,秉笔直书 ,编撰了大量的历史著作。同时越南史学家结合本国实际 ,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7.
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评述文学理论的著作,其中的《史传》专论史学,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篇。本文从“论史学之起源和演变”、“论史学之社会功能”、“论撰史之原则和态度”、“论史书编纂之方法”、“论史家著作之优劣”、“论编年纪传二体之得失”等方面,对《文心雕龙.史传》的史学成就进行梳理和辨析,着重探讨其在中国古代史学上的贡献,并探析其在史学评论上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
章学诚是中国古代集大成的史学理论专家,其史学思想十分丰富,包含有较多的改革内容,主要体现在主张“六经皆史”,倡言“史意”,推崇通史。史书编纂应力求“会通”、“详近略远”,创设新的史书体裁,立史官专传,区分史籍为“撰述”、“记注”两类,针对旧史提出了一系列的变革主张,成为其史学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我国学术界对《文心雕龙》之《史传》篇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从文学角度批评并加以贬抑的观点,似嫌片面;从史学角度批评并加以赞许的观点,则显得公允。这是因为,探讨史书编撰理论是刘勰撰写《史传》篇的初衷,总结"史传"的文体写作理论是《史传》篇的既定目标,适应我国古代史书编撰工作发展需要是《史传》篇的宗旨。《史传》篇作为一篇史学专论,它应当全面地论述历史著作的编撰问题,而不该仅仅"着重从文学的角度来总结古代历史散文和传记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就古代史学理论而言,中国远远走在了其他文明古国的前面。古代西方并不乏史学巨著,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波里比阿、阿庇安与塔西陀等大师也曾分别就治史原则和方法留下了各自的一些见解,却没有形成一门史学理论体系。在中国,承太史公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理论意识的影响、唐代  相似文献   

11.
<中国通史简编>是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地叙述中国古代历史的著作,范文澜继承了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大大发展了"通"的意识,对通史编撰提出新的要求.范文澜在长期的通史研究工作中,总结出通史编撰的"直通"、"旁通"、"会通"原则,对今天的通史编撰仍然具有极其宝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本思想的演进和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作为时代的缩影,各代史书的编撰中必然渗透了当时人本思想的流变,暗含撰史者对当世的理解与阐释。先秦是中国古代人本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人本思想发展为线索反观该时段史书编撰的变化,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中国古代史家独特的历史见解和以人为重的史学传统。  相似文献   

13.
刘颖 《宜春学院学报》2008,30(Z1):79-80
刘向是我国西汉时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文献学家。他在汉成帝永始元年编撰的《列女传》,在史学、文学、编撰方面均具有开拓创新的贡献。《列女传》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古代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为我们研究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生活情状及其精神风貌提供了相关史料。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史学经过漫长的积累,逐渐形成一套"言之成理"的理论话语体系。这套话语体系,小到一个字、一个术语或范畴,大到一种言说模式,都传递着古代史学精神。中国古代史学理论话语的形成过程中,经学的影响与子学的渗透较为明显。古代史学理论话语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零散到体系化,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先秦时期是古代史学理论话语体系的酝酿期,秦汉至隋唐五代时期是成长期,宋元时期是持续发展期,明清时期是成熟期。中国古代史学理论话语体系产生于古代历史与文化传统中,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它在表述上,言简意赅,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在意蕴上,同一话语在不同时期的含义有差异,甚至一词多义、时代愈后内涵愈丰富;在精神上,它与中国文化的伦理性和资政性血脉相通。当前,史学界普遍认识到重建中国特色史学话语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有时不我待之感。在这个熔铸史学话语体系的关键时期,史学工作者需要在坚持中国史学本位的前提下,处理好"今语"与"昔言"、本土与域外的关系,同时从当代史学实践中提炼新的话语,为中国史学理论话语体系增添新的内容,这是新时代赋予史学工作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史传》篇专论史学,对史学源流、史书体裁、史学功用、撰史原则、修史态度、著史方法和步骤等都有精辟见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文,在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魏应麒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知名的史学家,他撰写的《中国史学史》是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中国史学史专著,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魏著《中国史学史》,在编撰上,注重对中国史学整体发展特征的总结;在章节设置上,注重揭示不同时期中国史学存在的内在联系;在体例安排上,采用"以类相从"的编撰方式。作为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中国史学史专著之一,对其编撰过程与编撰特点的系统考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中国史学史早期的编撰情况。  相似文献   

17.
高校历史学专业低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存在几点模糊认识。而这些认识的产生,是同中国古代史学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当前中学教育尤其是高中文言教育、当前史学发展前景的不容乐观及中国古代“文史不分家”的传统密切相关的。“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有其特殊性,澄清模糊认识,对于搞好这门课程以及其它历史教学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史学改良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通过对古代史学思想、史学编撰方法以及对史料态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刻批驳,指出其貌似发达的传统史学,其实质无益于国民,并在西方史学理论基础上,对史学近代化从它的任务、史料、方法、撰述以及与他学关系上具体探讨了新史学的创建,为史学的近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文化由复苏而踏上繁荣.在史学界里,史学史的研究,成绩十分显著.不但有了专门刊物《史学史研究》,而且出了一批史学史的专著和类书.目前,史学史的研究,我国实居世界领先地位.今趁拙作《中国古代史学史略》即将问世之际,就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抒管见,敬请史学界同志教正. (一) 什么是中国史学史?它的任务是什么?它应当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一些学者,尤其是解放前的学者,把史部目录学或者历史文献学当成中国史学史,以致在他们的著作中,中国史学史就成了中国古代史籍介绍,现在坊间可以购到的台湾学者李宗侗《中国史学史》就是如此.即使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史学前辈金毓黻先生所撰《中国史学史》,也不免如此,充其量只是中国古代史学编撰史.  相似文献   

20.
古人在整理古代文化时,分类为经、史、子、集。中国史学文化遗产的珍贵、丰富,在全世界首屈一指。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史学家,对“史学”的看法和要求是怎样的呢?以下试窥其一斑。一、史学批评中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的关系中国古代的史学批评也有政治标准、学术标准两个方面。刘知几的“才、学、识”,章学诚的“才、学、识、德”,就是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的统一。识、德,指封建政治、道德的修养。才、学指学术修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各个阶级社会中的各个阶级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