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心亭看雪》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九上第三单元中的课文,笔者翻阅众多教学笔记和教学设计后发现,大部分教者往往都是抓住文中的“痴”这个词来展开教学,分析张岱对于雪景的痴迷和看雪背后的“痴情”,而略处理了文中另一个至关重要的词语——“独”。笔者认为,“独”字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一句“独往湖心亭看雪”,用笔极简却意蕴无。  相似文献   

2.
讲完《湖心亭看雪》,我在幻灯片上打出这样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学生朗读) 师:课文附录了柳宗元的一首诗——《江雪》,假如时空可以穿越,让张岱与柳宗元在湖心亭相遇,张岱会和柳宗元成为知交吗? 生:我觉得会的,因为两入有很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谈“更定”     
近几年的人教版教科书对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更定”的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是古代小品中的名篇。此小品的文跟是一个“痴”字。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作者张岱的“痴”和湖中人的“痴”。  相似文献   

5.
《湖心亭看雪》存在两个叙事主体声音的和弦共振以及两重叙事视角的交融切换。叙述者“余”以隐性介入的方式,向读者讲述了他在湖心亭所看之奇景与所经之奇事,是一个孤标傲世的名士形象。隐含作者——1645年前后创作《湖心亭看雪》时的张岱,透过叙事视角的转换、叙事内容的设计安排,表现了他在繁华落尽之后更加清醒的自我认识。  相似文献   

6.
陈国安 《教师博览》2013,(12):58-59
<正>历来江雪之诗以柳子厚二十字为逸品,而湖上雪色,逸品之文,张岱《湖心亭看雪》自无异议。论者常以二者为同调,其实,柳子《江雪》,苦地谪人之静守孤寂也;宗子《湖心亭看雪》,山河陵谷之变后,遗民痴人傲然静说往昔梦境耳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二期刊发的《〈湖心亭看雪〉析疑及其教学》一文,对张岱看雪的时间提出了质疑,认为张岱看雪的时间"更定","似乎可以推定为五更结束(早上五点左右)"。现就此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湖心亭看雪》字字弥漫着孤独的情愫,崇祯五年时的张岱经历的是时空和人情上的孤独,体味到的是人生的况味;写作《湖心亭看雪》时则感受到的是命运和宗教式的孤独.以孤独为核心,从五个层面围绕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微妙情感进行解读,还原作者两种精神状态下不同层次的孤独感,从而体悟张岱的精神成长史.  相似文献   

9.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一篇小品文,全文简洁的文字,不仅描绘了绝世美景,更是依托空濛阔大的画面来写家国大历史,人生大孤独,文字背后包孕着作者遗世独立、旷世孤独的形象,值得反复细读和咀嚼。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二期刊发的《〈湖心亭看雪〉析疑及其教学》一文,对张岱看雪的时间提出了质疑,认为张岱看雪的时间"更定","似乎可以推定为五更结束(早上五点左右)"。现就此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继公安三袁之后,张岱(1597—1689)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算得上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一位“殿军”。《湖心亭看)》是其代表作。写)景,一般人都是从视觉来写,而张岱却从听觉上着笔,“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不敢外出,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一个“绝”字传出了冰天)地的威严,它使我们联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柳宗元的这幅江天大)图是从视觉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鸟无踪,独有一个“钓)”的渔翁。张岱笔下则是“人鸟…  相似文献   

12.
近日,听一些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上《湖心亭看雪》。很怪异张岱在寒冬腊月的晚上八点光景还能看清“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相似文献   

13.
张岱小品《湖心亭看雪》中有一个很关键的字——“强”.如果读qiáng,那么“强饮”就是“痛饮”的意思.可是,这里“强”如果读作“qiǎng”,是“勉强”之意呢?因此,要了解张岱当时的心情,“强”字的解释就很关键.  相似文献   

14.
李晴霞 《甘肃教育》2006,(9A):26-26
继公安三袁之后,张岱(1597-1689)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算得上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一位“殿军”。《湖心亭看雪》是其代表作。  相似文献   

15.
明代张岱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入选初中语文课本已有很长时间了,老师们对文中“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的“更定”一词的理解尚存有不同的意见.归纳起来,对“更定”的解释通常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现行统编教材的解释:更定,晚上八时左右.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之前的人教...  相似文献   

16.
在《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有一处注释,笔者认为欠妥,即“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关于“拿”的注解。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解释为“撑和划”。在教学中,经过笔者对文本的反复品读,笔者认为将“拿”解释为“撑和划”的不妥之处表现在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7.
孙伟伟 《考试周刊》2023,(10):37-40
《湖心亭看雪》是晚明散文家张岱所写的一篇广为流传的佳作,同时也被选入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有着“小品圣手”之称的张岱更是运用简洁凝练的语言,生动传神的描写,赋予作品以山水雅趣与故园深情,读完令人感到意蕴深长,回味无穷。文章拟从古代文学理论中审美范畴的“味”的品鉴出发,以《湖心亭看雪》为例,初步对文言文教学中的语言、内容、情感、意境四个维度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8.
田希 《教学随笔》2014,(10):20211+211
通过读《江雪》,懂得了柳宗元的清高与孤傲、郁闷与彷徨;读了《凝碧诗》,懂得了王维身不由己的变节;读了《虞美人》,可以领悟到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哀怨;读了《湖心亭看雪》,我们也可以窥视出张岱的悲喜人生。  相似文献   

19.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文学家张岱的一篇回忆性小品文,篇幅短小,意蕴丰厚,构思巧妙,层次分明,用空灵之笔点染了一幅水墨山水画,文字背后更彰显出张岱的精神世界。以人、景、情为切入点,逐步理解文本的丰厚意蕴,将《湖心亭看雪》分成起承转合的叙事结构、天人合一的审美之境和茕茕孑立的孤独之境三个选点教学,将文本的突破口聚焦于最佳的点上。以点入文的方式来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以期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20.
很多同学读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之后,都对文中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个句子赞不绝口,认为这个句子虽寥寥几笔,描写简约,但却包含了诸多变化,突现了人与自然共同构成一幅富有意境的悠远脱俗的艺术画面,令人叹为观止,真可谓“片言只语役百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