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法化既涉及语义的演变,也涉及形式的演变。考察形义匹配的历时变化,是追寻语法化历程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不得"的语法化过程的考察,分析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  相似文献   

2.
郑雷 《现代语文》2006,(9):34-35
语法化的研究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个是历时的角度,将语法化视为语言演变的一部分,考察语法形式的来源、形成和发展的途径;一个是共时的角度,将语法化视为一种句法和语用现象,考察在日常语言使用中决定语法关系的各种手段。语法化理论(Hopper&Traugott)认为,语义相宜性和特定的句法环境是诱发一个词汇语法化的两个必要条件,然而并不是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词语都一定会语法化。语法化受多种机制的作用会呈现复杂的状态,表现出程度上的不平衡性,因此在共时的平面上往往可以窥探其历时演变的轨迹。本文就试图通过共时的分析来构拟动词“看”的历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准"最初是松散的定中短语,当其高频连用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名词."一准"的词汇化发生在魏晋南北朝,语法化发生在元代,词汇化只是为语法化提供了一个过渡, "一准"进一步发生语法化成为副词.在"一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过程中,语义和认知作为动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历时角度考察"简直"的演变轨迹,可以发现,"简直"由形容词性并列词语演变到语气副词,其中经历了有标记和无标记形式并存和竞争的阶段。"简直"语法功能由陈述到修饰再到语气副词的语法化过程,也是其逐渐凝固为一个词的词汇化过程和主观性意义增强的主观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个语素意义抽象化且有共性以及发生的重新分析都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试析"目前"的词汇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语法史上同时表示过空间范畴和时间范畴。由于空间范畴"目前"的局部语法化,时间范畴"目前"的逐渐词汇化,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目前"一词完成了从表示空间范畴到表示时间范畴的演变。所以说是空间范畴的语法化促进了时间范畴的词汇化,时间范畴的词汇化又推动了空间范畴的语法化。  相似文献   

6.
"一概"最初是松散的定中短语,容器和内容没有突显与否之分;当其高频连用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形容词时,突显的是内容间的"一样,相同","一概"的词汇化和语法化都在唐代发生,词汇化只是为语法化提供了一个过渡,所以词汇化的用法没有在现代汉语中保留;当其进一步发生语法化为总括副词时,突显的是容器的"全部,没有例外"。在"一概"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过程中,句法、语义和认知三者都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好不好”的语义演变过程进行详尽考察,分析其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轨迹,尝试从句法、语义和认知的角度,对其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8.
作为汉语里一类特殊的语汇单位,汉语成语或由短语和句子演变而成,或是语篇词汇化的结果,各类成语的词汇化程度不同,同时成语的演变也表现出一定的语法化趋势。成语的演变集词汇化和语法化为一身,词汇化并非孤立地进行,它伴随着语法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引言词汇化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指词的组连(包括"词组")到词的演变,这种意义上的"词汇化"十分常见,而且往往和"语法化"重合在一起[1](249)。本文主要探讨"开心"由动词短语凝固成词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朱洁 《考试周刊》2011,(46):40-42
语法化是语言演变的一个过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已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语法化的主要机制是重新分析和类推,脱语义化、延伸、脱范畴化和腐蚀,隐喻和转喻。借助语法化理论对现代汉语"门"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探究"门"的涵义及用法的演变。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门"的语法化进行考察,可以得知"门"其实是一个多义范畴。本文对"门"的作为后缀的用法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瞧"放在动词后的用法最早出现在《红楼梦》中,此时,"瞧"已经不再用作动词。考察"瞧"的古义与今义、语法化的路径及机制,从而了解"瞧"作为语气助词的来源及演变过程。"瞧"作为语气助词在方言中使用得最为频繁。  相似文献   

12.
"到底"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繁的词语,本文试用语法化理论考察"到底"由最初的动宾短语虚化为评注性副词的历史过程,描述"到底"在汉语不同时期的的语义发展及句法表现,分析"到底"的语法化机制。  相似文献   

13.
前辈时贤对"一味"的词义演变的解释稍显笼统,不够详细透彻。笔者将从语言学与认知学的角度,对"一"、"味"语素义历时演变探讨"一味"词汇化道路上两个阶段的演变,并最终完成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从语法化的角度来考察"来/去"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历时语料的详尽分析,我们推断动词"来"是假借名词"来"而形成的,在连动结构中演变成了趋向词"来".同时,有一部分"来"由于被前面的动词性成分剥夺了动词特征,而演变为连词.语气词"来"也是从名词假借而来."去"的历时演变过程是动词虚化为趋向词,同时在语义达到了一定的基础后,即动词"去"有了往义,又虚化为连词.  相似文献   

15.
"再说"的用法起初是在句中作谓语表言说义的动词性短语,随着句法位置移到了句末,语法功能也从实到虚变成了表应酬义的助词,而语法化是"再说"演变的理论依据。本文一方面从语法化角度探讨应酬语"再说"的形成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对应酬语"再说"形成过程的语法化解读,得出应酬语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语法化的结果这一假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量词"件"的起源和演变,现代汉语中量词"件"的使用两个方面对量词"件"的语法化进行分析。从结构、范围、意义变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量词"件"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即”的语义分化及语法功能历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化是伴随着词义分化的渐变过程,每个实词的虚化都有它们各自的历程.通过对"即"的词汇语义和句法环境的历时考察,证实"即"字在历史的发展中其词义和用法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其虚化的过程为由最早的表示靠近之义发展引申,逐步演变为现在主要用来表示解释,还形成"即使……也"这一重要的关联词语,这是一个语义分化和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从表行为义的动词性偏正短语,到评注性副词,再到语篇中起关联作用的连词,"可见"经历了一个从实到虚的语法化过程。本文一方面考察"可见"语法化的轨迹,另一方面考察"可见"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在不断地发展."于"字由古代汉语的动词、名词、介词、连词、助词五种词性发展到现代汉语的介词、名词、词缀,中间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演变的过程也十分复杂.在"于"的语法化过程中,不仅"于"的词性发生了变化,"于"的词义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主要依据"于"的语法化过程来考察语言的演变.  相似文献   

20.
"怕"是现代汉语的高频词,既是一个高频动词,又有虚词的用法。从上古到现代"怕"的词义处于不断演变中,"淡泊宁静"是其本义,后来"泊"代替了"怕"表"淡泊"义。"怕"表"害怕"义出现于东汉时期,后逐渐发展出"担心"疑虑"和表示推测的含义,"怕"字不断虚化。本文考察了"怕"字的来源,分析了其词义演变的过程和诱发"怕"字语法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