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投射了苏轼与妻子天人永隔的追思,交织着宦海沉浮,人生失意,这一切构成人物的心理创伤。由此在梦境中建立跨越生死的相逢。梦是愿望的满足,在旷达之外,这曲悼念亡妻之词,及梦境揭示了苏轼的隐秘。这种人生如梦,梦醒后又无处追寻的感伤不仅仅是苏轼的个体经历更是从个体到集体的普遍失落心理。  相似文献   

2.
以悼念亡妻、表达伉俪情深为题材的悼亡词,在中国古代词史上,虽数量不多,但几乎篇篇皆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其中,以记梦形式写就的悼亡词,更具凄美色彩,常令人潸然泪下,不忍卒读。迷离恍惚的梦境往往不受时空限制,能曲折地反映最真实最隐微的情感,从而有哀婉凄绝之美,倍受词人青睐。北宋的苏轼,清初的纳兰性德就是以梦境抒写哀思的卓越词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相似文献   

3.
以悼念亡妻、表达伉俪情深为题材的悼亡词。在中国古代词史上.虽数量不多。但几乎篇篇皆有撼人心旌的艺术魅力。其中.以记梦形式写就的悼亡词。更具凄美色彩,常令人潸然泪下,不忍卒读。迷离恍惚的梦境往往不受时空限制.能曲折变形地反映最真实最隐微的情感。从而有哀婉凄绝之姿,倍受词人青睐。北宋的苏轼,清初的纳兰性德就是以梦境抒写哀思的卓越词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开悼亡词之先河,  相似文献   

4.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苏轼为悼念妻子王弗所写的一首词。王弗是苏轼的结发之妻,眉山青神人,十六岁时与比他大三岁的苏东坡成婚,婚后两人恩爱。东坡《亡妻墓志铭》中曾如此描述他的这位妻子:“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颇有“红袖添香夜伴读”的味道,可以说两个人不仅在生活上相互扶持,王弗同时还是苏轼的红颜知己,陪他度过了生活中的许多风雨。但是恩  相似文献   

5.
引导学生赏读苏轼的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让学生对苏轼的生平及宋词有进一步的了解,并深入理解苏轼对亡妻的真爱和思念,认识悼亡文学,从而更加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6.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一首悼亡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本文意在通过对此词的分析,发掘其中所蕴涵的深挚情感,感受中国文人的至情至性,以期对现代人的生命爱情观以启迪。  相似文献   

7.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苏轼为悼念妻子王弗所写的一首词。王弗是苏轼的结发之妻,眉山青神人,十六岁时与比他大三岁的苏东坡成婚,婚后两人恩爱。东坡《亡妻墓志铭》中曾如此描述他的这位妻子:“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颇有“红袖添香夜伴读”的味道,可以说两个人不仅在生活上相互扶持,王弗同时还是苏轼的红颜知己,陪他度过了生活中的许多风雨。但是恩爱夫妻不到头,苏轼的这位贤娇妻、贤内助竟于二十七岁上不幸病逝于京师。[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一首悼亡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本文意在通过对此词的分析,发掘其中所蕴涵的深挚情感,感受中国文人的至情至性,以期对现代人的生命爱情观以启迪。  相似文献   

9.
苏轼的《江城子》与弥尔顿的《梦亡妻》都以记梦的形式悼念亡妻。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梦是欲望的满足,两首悼亡诗中表达的不仅是梦者对亡妇的哀思。苏轼的梦中,隐含着“人世”与“出世”的矛盾愿望;而弥尔顿的梦念还包含重获光明,一睹妻容以及性的欲望。  相似文献   

10.
苏轼是北宋著名词人,创了豪放一派,自成一家,但他也不乏婉约缠绵之作,《江城子·乙卵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就是后一风格的代表。他的这首怀念亡妻王弗的《江城子》感情真挚,感人肺腑,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因而其被后人誉为悼亡词中的千古杰作,绝非偶然。  相似文献   

11.
豪放词人苏轼对婉约派词并不排斥,《江城子》即是一例。它是苏轼抒发自己对亡妻深切怀念之情的。全词设境遣情,自然真实,以“记梦”为线索,描写了梦前思念、梦中相见和梦后哀思的悼念亡妻悲苦的心情轨迹。词中显示的感情变化,表明作者并非“短于情”。  相似文献   

12.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①十年生死两茫茫 ② ,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③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注 ]:①乙卯 :宋神宗熙宁八年 (10 75 )。②十年 :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 (10 6 5 ) ,至作此词 ,正十年。③千里孤坟 :苏轼的妻子王弗葬于四川眉山 ,苏轼为官密州 (今山东诸城 ) ,故有“千里”之遥。【新读】这是一首千古传颂的悼亡词。它作于神宗熙宁八年(10 75 ) ,时苏轼正在密州 (今山东诸城市 )知州任上。苏轼亡妻王…  相似文献   

13.
任旭娟 《考试周刊》2010,(44):17-18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相似文献   

14.
故乡眉山,青瓦掩映,绿水环绕。明亮的窗子敞开着,温柔、美丽的妻子正凭窗梳妆。蓦地,她看到阔别已久的丈夫忽然回家来了,悲喜交加,泪水盈盈…… 梦、牵人魂魄的梦,令人断肠的梦!一○七五年正月十日夜,四十岁的著名词人苏东坡作了这个梦。醒后,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怀念,凄苦之情,提笔记下了这个梦: 江城子·乙卯正月十日夜记梦。  相似文献   

15.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相似文献   

16.
李雪梅 《语文知识》2003,(11):46-47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采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相似文献   

17.
正读罢《教育艺术》2013年11期张洁慧老师所著《深情苏轼:十年一梦,亦哭亦歌"——江城子·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堂实录》,忽然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有了一些感想。今结合自身经验体会,略备陋说,谨飨同仁。  相似文献   

18.
徐李 《考试周刊》2009,(29):27-28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弥尔顿的《梦亡妻》以同样细腻的笔触表达了时亡妻的思念之情,苏轼的悼亡词着重的是一种感伤的思念;弥尔顿的悼亡诗着重的是思,或幻想,或反思。本文通过对两诗进行比较,从而探寻造成两人悼亡诗差异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9.
<正>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下简称《江城子·记梦》)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悼亡词,该词风韵奇绝,泽被后世,被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词”。该词已被选入多种诗词选本,并进入高中语文教材,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关于该词的情感意蕴、艺术造诣和经典化历程,学界已有较多探讨。但关于该词的词史价值,特别是其“以刚运柔”、以“豪放”入“婉约”的美学运思和“以诗为词”的填词匠心,  相似文献   

20.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悼亡词,可谓情意缠绵,字字血泪。闲暇时,重读此词,读至"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之时,突生疑惑:和如琴瑟的一对夫妻,生死两茫茫十年,假使不期而遇,妻子就不认识自己的丈夫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