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的《江城子》和弥尔顿的《梦亡妻》分别是中西方悼亡诗中的名篇佳作。两首诗都是通过记梦的方式抒发对亡妻的思念。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探讨这两首诗在写作风格和感情基调两个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艾小芳 《海外英语》2011,(6):228-230,238
英国哈代与中国苏轼以同样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两人的悼亡诗各有千秋。哈代的悼亡诗着重的是思,或幻想、或反思;苏轼的悼亡词着重的是一种感伤的思念,对日常生活的追忆。比较哈代的几首"爱玛组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可以认识到造成两人悼亡诗差异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3.
苏轼的《江城子》与弥尔顿的《梦亡妻》都以记梦的形式悼念亡妻。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梦是欲望的满足,两首悼亡诗中表达的不仅是梦者对亡妇的哀思。苏轼的梦中,隐含着“人世”与“出世”的矛盾愿望;而弥尔顿的梦念还包含重获光明,一睹妻容以及性的欲望。  相似文献   

4.
中国北宋诗人贺铸的《鹧鸪天》和英国十七世纪诗人弥尔顿的《梦亡妻》同为悼亡诗,同样真挚感人,但二者在表达方式、感情基调方面却有较大不同:《鹧鸪天》通过大量平实朴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意象来表达作者对亡妻的思念,悲中有痛;《梦亡妻》则通过引用希腊神话传说和《圣经》典故来表达作者对亡妻的颂扬和怀念,悲中有慰。本文就此展开分析比较,并试图从文化角度对这种差异做出诠释。  相似文献   

5.
抚存悼亡 感今怀昔──苏轼与弥尔顿悼亡诗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苏轼的《江城子》和弥尔顿的《梦亡妻》两首中外悼亡诗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比较,探讨了二者在深层意蕴、社会文化内容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同质性。  相似文献   

6.
弥尔顿的《悼亡妻》与苏轼的《江城子——记梦》均为中西悼亡诗中各自的经典之作。这两首作品虽题材相同,但在诗的风格、艺术表现手法、意象等诸多方面却大相径庭。试图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比分析这两首作品,并尝试从中找到在这些方面两首诗作的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7.
苏轼的《江城子——记梦》与弥尔顿的《悼亡妻》分别为中西悼亡诗中的经典之作。这两首诗作虽题材相同,但在诗的风格、艺术表现手法、意象等诸多方面却大相径庭。试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比分析这两首作品,并找到其差异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引导学生赏读苏轼的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让学生对苏轼的生平及宋词有进一步的了解,并深入理解苏轼对亡妻的真爱和思念,认识悼亡文学,从而更加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9.
刘蓉 《考试周刊》2009,(4):32-33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苏轼的《江城子》和弥尔顿的On His Deceased Wife两首悼亡诗在意象、内容和风格上的不同,指出中西悼亡诗的差异及其产生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0.
素体诗的特点在弥尔顿代表作《失乐园》中得到充分发挥。弥尔顿擅长运用拉丁词汇、拉丁句式、倒装以及长句,因此形成了庄严体诗风。他的侠骨斗志在在《失乐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弥尔顿的另一部代表作为意大利体十四行诗《梦亡妻》,《梦亡妻》的写作特点和主题意义可以体现在音韵方面、用典方面以及宗教影响方面。在《梦亡妻》中读者会看到弥尔顿善良温柔的品性。  相似文献   

11.
悼亡诗是爱情诗的一个"亚种",结合了爱情与死亡这两大永恒的主题。宋代词人苏轼的《江城子》与英国诗人弥尔顿的《梦亡妻》在中西悼亡诗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两诗具有相同的主题和创作背景,但是表达方式上却迥然相异,细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不同的表达方式背后隐藏的却是中西方文化、宗教和历史背景的差异。本文拟从文本出发解读这两首诗的情感表达,并从中西爱情观和诗歌功用理论这两方面来探讨中西悼亡诗差异及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2.
潘岳是最早以"悼亡"命题的西晋太康年间文人,他写了悼念亡妻的三首《悼亡诗》,此后"悼亡诗"约定俗成为夫悼亡妻的专门题材。通过挖掘诗歌内涵,再现潘岳其人其情。  相似文献   

13.
宋洋 《邢台学院学报》2015,(2):98-100,110
作为文人作悼亡诗历史河流中的杰出代表,潘岳、元稹婚姻状况、夫妻感情有诸多相似,他们的悼亡诗有很多相同之处:伉俪情深是其创作的渊源;借助物象和典故,抒发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和浓郁的悲怆之情。但两位诗人因个性气质、社会体验的差异,悼亡诗又有很大不同:潘诗即景生情,反复渲染,语言繁芜华丽;元诗直抒胸臆,对比反衬,语言浅显质朴。潘元二人各有千秋,促使悼亡诗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4.
悼亡主题在古代文学的发展史上一直都是引入关注的。潘岳以文人身份首次用诗歌形式直白地表露自己对亡妻的哀思,在文学史上首创悼亡诗之先河,进而在行文结构和艺术手法上都树立了一个典范。苏轼继承了潘岳悼亡诗的行文和艺术,创新性地将悼亡主题引入词中,使得悼亡文学又获得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一首悼亡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本文意在通过对此词的分析,发掘其中所蕴涵的深挚情感,感受中国文人的至情至性,以期对现代人的生命爱情观以启迪。  相似文献   

16.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一首悼亡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本文意在通过对此词的分析,发掘其中所蕴涵的深挚情感,感受中国文人的至情至性,以期对现代人的生命爱情观以启迪。  相似文献   

17.
苏轼是北宋著名词人,创了豪放一派,自成一家,但他也不乏婉约缠绵之作,《江城子·乙卵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就是后一风格的代表。他的这首怀念亡妻王弗的《江城子》感情真挚,感人肺腑,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因而其被后人誉为悼亡词中的千古杰作,绝非偶然。  相似文献   

18.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苏轼多年外任,始终悒郁不得志,夜里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从析梦的角度表达苏轼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9.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苏轼多年外任,始终悒郁不得志,夜里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从析梦的角度表达苏轼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乔任 《文教资料》2009,(15):10-12
人们普遍认为“元稹《离思》五首之四”是作者对亡妻韦丛的悼念之作,表达了对亡妻一往情深的真挚感情。此诗因表达手法与表现形式的高妙,历来被推崇为“悼亡诗作”中的精品。但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离思》五首之四并非“悼亡诗”,而是元稹为他年少时的爱人双文(即崔莺莺)所作的“艳诗”。本文认为《离思》五首之四非“悼亡诗”,很大程度上可能属于“艳诗”之列,并就此展开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