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7 毫秒
1.
人们更多地只是关注体制转型对中国政治稳定的影响,却很少关注信息稳定与否给体制转型中的中国政治社会尤其是对体制转型中的中国农村社会的政治稳定所带来的影响。以信息稳定来解释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原因是一个新的视角。这里所说的信息稳定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信息适时、适量地在整个社会中以合理的结构和相应的内容进行合理地流传,并与整个社会信息需求相协调。它的常态是信息的流传与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口流动常被有些人认为是社会稳定的祸根,这是对人口流动和社会稳定关系的误解,或是渗透了对流动人口尤其农民的歧视与偏见.人口流动中表现出来的"城市病"并非是人口流动所造成的,而是深层次的制度性歧视的结果,是国家和城市对农村和农民欠帐太多的惩罚性表现.以牺牲公民的迁徙自由权等人权保障以及牺牲国家城市化及其现代化进程为代价,来实现社会控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真正的社会稳定.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稳定则是建立在公民权利诉求充分实现以及国家的城市化及其现代化基础上,是一种相对的、动态的社会稳定.人口流动有助于形成更高层次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历经数次科技革命和漫长的文化积淀后,信息革命的浪潮已席卷了整个世界,冲击着每一个角落。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社会是一个稳定运行的宏观系统,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高层次稳定亚系统,不可避免地和社会宏观系统发生信息互  相似文献   

4.
<正> 高校科技系统不仅在系统内部存在信息传动.而且还不断地与系统外部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换与流动;一方面高校科技系统向社会环境输出信息,促进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另一方面又从社会环境中吸取信息、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这种信息交换与流动是高校科技活动及  相似文献   

5.
略论当代西方社会分层中关于社会流动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分层是垂直性社会流动的基础。在新的社会分层背景下 ,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包括 ,政治系统功能的扩展、社会经济管理对合格人才的需求、父辈与子辈之间先天和后天差异、人类———社会学环境的变化、地位分配体制的完善程度以及科学技术的变化 ;当代西方社会流动的特征可以归纳为 :向上流动、代际流动和短程社会流动更为普遍 ;就其功能而言 ,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尽管社会流动不能消除社会不平等 ,但是 ,它却能改变人们的政治意识 ,缓解社会与政治系统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6.
加强职业教育与社会流动的研究,是城镇化背景下充实壮大社会中间阶层、维护社会和平稳定的迫切需求。当前的研究主要关注对职业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影响职业教育社会流动功能的因素和职业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策略的探讨。但在研究对象上,对底层群体社会流动的独特性关注少;在研究方法上,实证和比较研究少;在研究主旨上,作用机制研究少;在研究视角上,终身发展视角的研究少。在未来的研究中,要开展不同地区社会底层群体职业教育需求和未来职业地位预期的比较研究,要关注职业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制度变迁,分析职业教育促进或制约社会流动的作用机制,明确职业教育制度变革策略,并对社会流动视域下的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7.
人际网络实质上就是为达到特定目的,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关系网。体育运动是一种相互交往的社会活动;在体育运动中形成了许许多多的人际网络,而在这些网络中分别传递着不同的人际信息,这种复杂的人际信息流动构成了整个人类的体育活动。人际网络关系建立的好坏,对于人们从事体育运动以及体育运动自身的良性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考试在我国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考试不但促进社会流动,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在考试社会中,国家考试政策、考试信息的发布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于是考试知情权便应运而生。考试知情权涉及5个方面的内容:考试知情权的涵义;考生行使考试知情权的价值;考生行使考试知情权的现实冲突;制定一部保障考生考试知情权的《考试信息公开法》;对制定我国《考试信息公开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的信息登记制度没有将总数大约30万的宗教教职人员以及大量常住宗教场所的学员、信教群众纳入信息登记范围。公安机关人口信息登记实行属地原则、掌握所辖区域内寺观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居住人员的基本信息,有利于宗教事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宗教事业与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以及国家掌握宗教活动场所人口流动信息,为宗教活动场所常住人口提供有关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互动关系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社会流动是社会分层系统的重要特征。合理的社会分层有利于社会各阶层成员之间利益占有与分配关系的和谐,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成长。因此, 通过适当、良性的社会流动来调整社会分层意义重大。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可归结为先赋性因素(籍  相似文献   

11.
以公正为理念依据,以解决社会问题、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改进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的整体福利为目的的社会政策,在化解社会矛盾冲突、构建和谐社会中,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社会政策有利于维护和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促进社会合作;能调整社会利益结构,减少利益冲突,促进阶层和谐;有利于经济发展,为社会和谐提供经济基础;有利于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为社会和谐提供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2.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给予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必须建立法律、社会、观念、心理等各层面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3.
涂尔干:社会的失范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尔干把社会失范的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即社会解组的危险、反常分工对社会团结的破坏作用和有机团结受到威胁;而重建社会秩序,应该建立一种与社会分工结构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道德体系,即建立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价值的最高层次的道德,建立家庭、职业群体的道德规范的中层道德以及建立个体自我约束的微观道德。涂尔干的社会失范与重建思想对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所有制结构和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我国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明显,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迁,给我国的政治稳定带来了十分复杂的影响。把握当前社会阶层的变化及其趋势,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整合社会资源,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没有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5.
社会安全是评价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指标,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社会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政治安全是社会安全的前提和保证,社会安全是政治安全的基础和动力;社会安全是实现经济安全的必要条件,经济安全为社会安全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一个绝对概念,而是一个相对概念。教育公平不仅包括教育机会、教育权利、教育过程的平等,也要考虑教育效率的问题。宏观社会结构对教育公平的实现起着统筹的作用,而微观社会结构则更倾向于提高教育公平的实际效率,基于两种社会结构的角度看教育公平问题,可以发现促进教育公平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状况与社会福利政策处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正处于生死抉择的紧要关头。本从什么是社会工作,谁是中国社会工作,中国为什么发展和如何发展社会工作的角度,首次全面探讨了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政策议题,以期为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提供现代的社会稳定、社会发展与社会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转型速度加快,我国农村社会也正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转型期农村各种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随着农村老年人口的增多,农村社会群体、组织、制度等实体结构的分化导致农村社会观念结构的分化,并使其呈现出多元性和广泛性等特征。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传统的价值观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新的市场经济要求下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观念正发生着转变。本文着重分析了转型期我国农村老年人价值观转变的具体情况,以利于引导农村社会的正向分化,促进农村社会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在指明中国现代化道路和方向的同时,亦十分重视社会的稳定发展问题。其思想体系涵盖了社会稳定的价值意义、价值内容和实现社会稳定的方法论,是个有机完整的逻辑体系,具有鲜明的特点。全面系统地掌握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对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受趋利等因素的影响,人性恶找到了发作的温床,表现为社会犯罪现象凸显。国家依法惩处罪犯,一方面,维护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但另一方面,他们的未成年子女(以下简称“特定子女”)也在法律惩处中遭到连带和殃及,从而又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社会稳定的高度、关注民生的良心,探讨了对“特定子女”帮扶的社会主义理念原则:在经济理念上的民生原则,在思想理念上的疏导原则,在教育理念上的保障原则,在发展理念上的法制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