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资本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生态资本的经营进行阐述,论述生态资本与企业管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论述怎样通过经营生态资本以获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新特征 1、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呈多元化趋势。在工业经济阶段,一般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资本地位的上升和社会对企业责任的要求多元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呈现多元化的状态:一方面,利益追求主体多元化。企业在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要追求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中的知识资本地位和重要性超越物质资本,因此,决定企业财务状况的不仅仅是物质资本,企业的知识资本、企业的信息与创新能力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知识拥有者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最重要的人。  相似文献   

3.
一、企业家在现代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于什么是企业家,人们有不同的描述,早在1803年法国经济学家豪·巴·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提出:企业家是将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组合起来进行生产的人。后来,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股份制企业的出现,发生了资本最终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的分离,逐步形成了企业家阶层。为此,著名经济学家韦伯斯在《新世界词典》中,把企业家概念界定为:“一个经济冒险事业的组织者,特别是组织、拥有、管理并承担这一事业全部风险的人。”而对企业家涵义作出更明确科学界定的是美国知名学…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中国的证券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势在必行,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市值管理从根本上促进了上市公司经营哲学和经营理念的深刻转变;市值管理为公司管理层提供了有效的市场激励和约束机制;市值管理是企业家贯通资本经营和产业经营思维,提高个人能力素质的必然选择;市值管理能很好地促进上市公司经营目标的转型;市值管理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市值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资金运动论与资本经营论的观点作比较,重点介绍了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活动中的经营实物商品与经营金融商品的区别与联系,说明了现代企业制度下资本经营论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企业家与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变成了企业家和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企业家倡导和培植企业文化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企业家要突破商品经营、资本经营的旧框框,提升为以文化经营、文化竞争的新思路;二是企业文化以人为本,使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三是企业必须以顾客是否满意作为企业文化成功与否的标志,给商品注入文化含量,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最早给企业家下了较严格定义的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 ,他在 1 80 0年前后说 :“把经济资源从生产率较低、产量较小的领域转到生产率较高、产量更大的领域的人 ,便是企业家。”之后的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厂商理论 ,都是运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确定均衡价格与产量 ,使生产经营活动仅为一种计算的过程 ,而不需要或体现不出企业家的才能。一、马歇尔的企业家理论明确地在土地、资产和劳动三生产要素之外 ,提出“具有利用资本的经营能力”第一个生产要素的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马歇尔把生产和销售两者统一的观点纳入到经济学…  相似文献   

8.
张传刚 《福建教育》2007,(11):62-62
《细节决定成败》是写给企业家们看的,书中列举了大量真实的企业经营管理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为企业家提供借鉴,指导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让人们认识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深意。企业家经营企业需要注意细节,作为百年大计的教育更需要注意细节。细节也决定着教育的成败。  相似文献   

9.
无锡近代工业企业家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个性,由于其他理环境及人文传统的影响,在实业致富和开放观念的氛围中,企业家的形成具有群体特点,企业家的来源组成,早期以官僚地主及商人头办为主,后期以工商业者为主,这样一群不同成份出身的企业家,殊途同归,促进了无锡经济的快速发展,本世纪20年代是无锡新老两代有交替过渡时期,从他们对名望的崇尚态度及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热情程度,可以看出两代企业家价值观念与人格素质特征的区别;从企业经营的管理方式,发展模式及用人思路方面,可以看出两代企业家经营风格的转变,在年轻一代的手中,企业走上各自不同的道路,留下了人们的沉思。  相似文献   

10.
搞好职业经理人的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经理人的概念过去,我们习惯地把企业领导人,尤其是有比较突出成就的企业领导人称作“企业家”、“农民企业家”。不过,在我国,“企业家”这个概念实际上既包含了企业的创办者,也包含了企业的经营者,而这两类人在企业中是身份和地位都截然不同的人。企业的创办者也常被称作投资者,他们是企业的“老板”,是拥有对企业资产的终极所有权的人。而企业的经营原则是实际对企业的法人财产行使经营权的人,他们负责企业法人财产的运营,对投资者承担法人财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企业的经营者是受企业创办者聘用(雇佣)而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1.
2006年,《论语》在日本的人气重新高涨。日本近代实业之父涩泽荣一在其所的《“论语”与算盘》中,称义利合一是儒商的经营原则,一个企业家必须做到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眼下,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日本软银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北尾吉孝,又将这一理念引入道德日益沦丧的现代商场。  相似文献   

12.
企业家社会资本及其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企业家的社会资本就是其在社会价值规范下拥有的关系网络的价值.企业家社会资本思想的提出,是企业发展在现代竞争环境下的一种必然选择,是追寻筑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结果.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于获取资源、协调和组织资源以及节约交易费用,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梁静纯 《继续教育》2002,16(6):30-31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本。而人是知识的载体,对知识的获取和应用是通过人来实现的,所以,人力资源又是企业的第一资源,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发挥“人”的作用,围绕“人”来构筑企业的核心能力。要开发人力资源,企业就必须加强职工的有效培训,把传统的层次组织型企业改造成学习型企业。一、学习型企业的含义及其作用所谓“学习型企业”,就是把培训作为开发与发展人力资源的基本手段,设法使企业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在学习型企业内,教育或培训部门是企业的核心,培训成为管理的职能,企业家…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企业教育》2007,(12):8-22
《卓越管理》经过严格程序评选出的“中国企业2007年度十大卓越管理人物”荣耀登场!我们的“参考候选人”基于以下三个条件:他们是《卓越管理》每月“月度管理榜”栏目上榜的优秀企业家,他们是本年度Google和Baidu搜索引擎中综合搜索数量靠前的企业家,他们因身为朝阳产业如房地产、IT、家电等领袖企业的企业家而被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5.
能否有一个好的前途,决定权在自己手中。和土地打交道的郑明土之所以能成为一位捉民企业家,在于他不但是个自强不息的有心人,还在于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埋头苦干的精神。 事迹感人,真实生动。出国研修“别人带的是家用电器,而郑明土带回的却是两大箱柑橘新品种枝条和大量柑橘栽培技术资料”。正是这种被人笑为“傻”和“痴”的不懈追求,使“他一心一意扑在他的柑橘实验上”。先进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技术成了郑明土“柑橘飘红的人生”。文章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合格的企业家应当具备相应的企业家才能,但人们的企业家才能是一项私人信息,从而人们有可能对自己的企业家才能“说假话”.良好的企业家选择机制应当能准确地区分企业家才能的高低,淘汰劣质企业家.与此相关的选择机制有两个,其一是让资本成为充当企业家的前提条件,即个人财产抵押机制,但这种机制会淘汰缺乏资本但具有相应企业家才能的人,而且这种机制只适合于小企业.其二是信号筛选机制,即由第三者采用良好的信号来准确显示候选人的企业家才能,常用的信号有个人财富、个人经历,为了保证该机制的有效性,最有资格享有企业家选择权的是那些真正享有剩余收入索取权的出资者.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涌现出了一大批勇于进取、善于经营、颇有作为的企业经营者,其中一些也可以称之为“企业家”。这些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可以说“企业家”们功不可没。然而,仔细研究一下就不难发现,20多年里,很多名噪一时的民营企业家,如牟其中等等,他们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大多归于沉寂,甚至跌入犯罪的泥坑。还有一些国企的企业家,如储时健、于志安等等,也由辉煌走向了堕落。那么,我们为什么就难出站得住脚的“大企业家”呢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这些人“个人素质低下…  相似文献   

18.
常识缺乏症     
1998年9月15日一场可能席卷全球金融市场的风暴正在形成中,风暴的中心是位于纽约市东北郊格林威治村的一座不起眼的办公楼,这是“长期资本管理基金”的总部。美国中央银行召集华尔街十大银行的代表正在进行紧急会议,讨论如何融资给该基金使之免于破产。当时该基金亏损几十亿美元,由于连环债务,间接涉及的资金竟高达一万亿美元!如任其破产,不仅美国金融市场面临危机,而且将冲击全世界。经过两天紧张磋商,决定由这十家银行组成的银行团注入三十六亿美元以取得该基金百分之八十的股权,使之得以继续经营,化解了一场即将爆发的金融危机,详见《天算?人算?》(刊于1998年10月6日《笔会》)。两年过去了,长期资本管理基金事件仍在余波荡漾。该基金继续经营了一年多,恢复了部分亏损后倒闭了。虽然融资的银行团得以保本并略有利润,但原先的合伙人和投资者损失不赀,个别的甚至因此而倾家荡产。受该事件影响的美国公债市场,至今仍未完全恢复元气。该基金的主持人默利维叟损失了价值几亿美元的个人财产,却保住了那位于纽约北郊占地四百多市亩的豪华宅邸。他又建立了另一个基金,但规模远比原来的那个小,资金只有三亿多美元。进一步集资有困难,人们会问:“你是否接受了上次的教训?” “教训!什么教训?”长期资本管理基金的合伙人之一,曾任美国中央银行副总裁的穆林思说:“重要的教训之一是世界在改变,总有某种不可预测的事件发生,你必须修改模型,这是很痛苦的。”他所说的模型是指投资者用来预测金融市场走向的理论模型,“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就栽在不顾条件硬套理论模型上。曾在这次融资中起主要作用的大通银行负责人弗路格评论说:“金融模型应符合常识,并具有人性。” 好一个“符合常识!”长期资本管理基金所采用的模型是根据“期权交易理论”,是该基金两位合伙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科尔斯和默顿发展出来的,难道如此著名的经济学家不懂常识?先听听他们自己怎么说吧,斯科尔斯今春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七十五周年纪念会上致词时被问道:“你从长期资本管理基金事件中学到了什么?”他回答得直截了当:“我个人付出了学费,不想与人分享。”  相似文献   

19.
企业家精神与大学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呢?天才的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指出,企业家的任务是“创造性的破坏”。可以说,这基本道出了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即是革新。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代著名的管理宗师彼得·德鲁克教授开始系统地研究企业家精神。当时,他组织纽约大学商学院的部分研究生成立了一个专题小组,同时邀请一些正在创立和经营自己事业的人,还有来自IBM、GE、当地的大型医院等大公司、大型公共事业机构正处在职业生涯上升期的管理者,每周用一个晚上进行关于企业家精神的专题讨论,前后历时两年。他们讨论所得的概念和方法在小组成员的组织和他们自己…  相似文献   

20.
用老板、老总和企业家三个概念描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成长,以及与他们匹配的三个社会资本维度,主要是想用本土概念,探究社会资本的不同分析层次。在社会资本的关系性维度,企业经营管理者处于初创阶段,注重个体主义的“关系”运作,“强关系”成为他们成功的主要社会资源;当企业家进一步成长,结构性维度就显得更加重要,他们更加注重占据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和扩展网络规模;当他们成为企业家,掌握了社会网络核心知识和意义系统,避免了网络闭合,使自己的社会网络更加具有扩张性,社会资本更加具有增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