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教育资助政策的伦理困境与价值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资助政策是教育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大量的伦理问题.传统观念所建构的意义世界的解体,社会生活所呈现的主流价值的嬗变,导致当代中国教育资助政策陷入一种伦理困境,出现伦理精神式微甚至严重滑坡,并且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人们有理由追问资助政策的伦理价值何在.与此同时,凸显教育资助政策伦理价值的任务也变得更加重大.围绕教育资助政策的伦理价值诉求,应从健全和完善政策体系,鼓励慈善捐赠,加强诚信、感恩和报偿教育,营造和谐氛围等方面开展工作,以促进教育资助政策的伦理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现着社会、人才、政治、思想和文化等层面的价值功能,但当前在政策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道德伦理、责任伦理、价值伦理和信念伦理等几个方面的典型冲突,抓住育人根本,努力培养德性为魂、担当为本、情怀为基、服务为重之人才实为高校资助政策的逻辑终点。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资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关涉大量的伦理问题。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伦理价值式微,实效性被消解,受助者的精神诉求日渐边缘化,人格尊严被降格,人正在经受着来自于伦理关怀缺失的道德困惑和不幸。从政策制度伦理、自由伦理、交往伦理及美德伦理等维度出发,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行体认及构建,赋予学生资助工作新的伦理精神和特征,重塑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伦理品性,是新时期资助工作转型发展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改革开放40余年来研究生资助政策的分析,透视出研究生资助政策在其演变过程中所遵循的价值取向演进路径,即从社会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从教育公平优先向教育公平与效率兼顾转变、从保障生活向保障生活与促进发展兼顾转变。我国研究生资助政策呈现出"精准资助""资助育人""追求充足"的特点。对我国研究生资助政策价值取向进行展望:一是以进一步提高资助公平为导向进行资助政策改革;二是以提高资助效率为导向进行内部资助结构调整;三是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导向进行科研资助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价值分析是对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活动的价值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与确认的一种教育政策研究方法。通过对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价值分析的理论内涵的界定,分析了其具有提升政策效率、优化与创新政策、推动政策合作的功能。从价值选择、合法性、有效性三个维度分析了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彰显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关注弱势群体的主流价值取向,体现教育公平性和公益性、对弱势群体的扶助与关怀的合法性导向,践行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高校贫困生资助的伦理理念是指资助活动中处于核心和指导地位的蕴涵着道德价值的伦理精神。它是人们对于资助活动的伦理认识和道德反思。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主要的伦理理念有以人为本、公正平等、促进发展等。  相似文献   

7.
教育政策制定,实质上是一个涉及责任伦理的过程。教育政策制定主体的角色责任分为制度责任和道德责任。教育政策制定中的责任伦理是一种新的道德思维,强调养成一种事前积极担当、事后主动负责的道德伦理。它以特定角色的确认为逻辑起点,以教育公平的实现为价值导向,要求决策必须科学化民主化,主张通过制度控制和道德约束的有机结合来实现政策制定主体的角色责任。  相似文献   

8.
政府发放教育券是一种向学生而非向校方提供教育公共资金的政策安排和融资机制,其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竞争以及教育选择权等理念。南京市幼儿助学券政策在推进幼儿教育改革方面花了很大心思,它彰显了以人为本、普惠于民的价值诉求,打破垄断、促进竞争的价值诉求以及增强回应、满足需求的价值诉求。为解决幼儿助学券政策可能存在的问题,避免实施中遇到风险,南京市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政府资助政策,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形成一个以普通教育凭单为基础的配套互补混合资助体系,体现对入学机会公平、地区均衡等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运用后设伦理学对教育政策伦理进行分析发现,教育政策伦理在其含义理解、规范内容、与道德规范的关系、伦理价值以及伦理价值取向上在教育政策改革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上述教育政策伦理局限性几方面的分析,是按照先明确教育政策伦理是什么,再分析教育政策伦理的作用是什么,进而追问这种作用产生的原因这样的一种逻辑而展开的。研究教育政策伦理的局限性可以使人们在研究和运用教育政策伦理时,准确全面地把握教育政策伦理,全面发挥教育政策的作用,克服教育政策伦理所带来的局限性,从而更好地推动教育政策改革。  相似文献   

10.
公共伦理作为一种公共伦理精神和行为价值取向应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它主要通过社会伦理、职业伦理和政治伦理等形式作用于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各子系统,对确定政策目标、设计、评估论证政策方案、抉择政策方案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教育政策分析的制度伦理视角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教育制度伦理是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价值诉求的契合点,教育政策分析必然关联制度伦理。教育公正作为教育制度伦理的核心范畴,也必然成为教育政策价值诉求的基本点。从制度伦理的角度审视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一种有价值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2.
建国70年来,我国研究生资助政策经历了以保证公平为核心的单轨资助阶段、以追求效率为目标的双轨资助阶段、以全面发展为指向的多轨资助阶段、以深化改革为重点的机制变革阶段;遵循着以多元主体交互博弈的共进理路、以成本—收益分析为出发点的动力机制、以渐进性边际改革为主,强制性为依托的变迁方式以及在政策转换与运行成本的衡量中不断形成路径依赖等演进逻辑。新时期我国研究生资助政策应适时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统筹协调多元主体利益;重塑资助制度价值基点,实现公平、效率与质量并重;强化政策评估功能,稳妥推进资助制度变革;完善资助系统设计,实现资助制度均衡建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对这一群体的资助政策不断完善,形成了"奖、贷、助、减、补"的资助体系,但这种以无偿资助为主的资助政策体系在实践中表现出不少弊端。逐步转变观念,发展以有偿资助为主的资助模式是科学应对之策,更能彰显资助育人、与爱同在的价值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构建和谐资助环境,发展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14.
高考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应当体现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但由于当前我国高考政策伦理标准未确立,高考政策由社会精英主导,以致我国高考政策伦理价值缺失。为此,须确立公平公正的高考价值理念,培育公共伦理精神,加强制度伦理建设,以促进我国高考政策回归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教育政策应该坚持公平、人本化与效率等伦理原则。然而,对教师群体伦理诉求的忽视,折损了教师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公平性、公正性与合理性。在教师教育信息化政策的静态系统与动态运行中,存在着信息素养与教师民主参与性的背离、工具理性与政策人道价值取向的冲突、物质效率与政策非物化价值取向的纠葛等伦理困境。教育政策陷入伦理困境有以下因素:科层化组织管理的固化、技术化治理的政治逻辑偏向和“功利主义”的倾向等。从教育政策程序伦理、内容伦理和主体伦理等维度,应将教师群体由“旁听者”转为“局内人”,基于技术伦理规范向内重塑教师内生道德,发挥主体微观权力的道德化和再生功能,以使教师教育信息化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变成一种更具伦理意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价值选择、合法性和有效性是对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进行价值分析的主要向度。教育平等与社会公平是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的价值选择。资助政策实施现状使得"以人为本""分权""可选择性"等实质价值受到局限。监督与评估的缺位使得资助政策形式价值不足,给资助政策有效性带来负面影响,也使得资助政策与教育规律不能有机结合。民主参与、监督与评估、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是资助政策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背景下,发展性资助是对现有保障性资助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是以促进学生能力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的资助模式。本文从研究生发展性资助的内涵、理论基础、构建思路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有助于促进研究生资助理念和资助方式的创新,为研究生资助政策的完善和资助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政府对私立教育的财政资助问题是各国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20世纪30年代以来,伴随美国政府对私立中小学进行财政资助的政策尝试,逐步开启法院对该类政策的合法性审查。在近百年的财政资助诉讼史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该类政策的态度经历了完全禁止—开始允许—严格限制—摇摆不定—积极资助的发展轨迹,逐渐形成了以“莱蒙检验”为框架、以“中立性”准则为重心、以“儿童受益”准则和“支持检验”为辅助的多元审查体系。其“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家长“教育选择”和“平等”的价值理念,以及资助的内容和实现方式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我国的大学生资助政策经历了两个时期:单一的无偿资助阶段和无偿资助为主、有偿资助为辅阶段。运用倡导联盟框架对这一政策进行分析发现,在政策的变迁过程中,形成了两大联盟:"无偿资助为主"的联盟和"有偿资助为主"的联盟。为在政策子系统中拥有或保持主导地位,两大联盟在政策子系统外的活跃因素影响下,不断进行以政策为取向的博弈学习,而其相互博弈的过程最终也促成了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存在三种课程伦理取向 :相对主义的课程伦理倾向 ,从表面上看肯定了每一种伦理规范的合理性 ,而实质上是放弃严肃的伦理思考和导向 ,是对严肃的学校生活的放弃 ;绝对主义简单地肯定一种伦理倾向 ,把某种伦理价值绝对化 ,它容易导致伦理价值标准的僵化和武断 ;权威主义是指由某种外在权威力量来确定伦理规范的现象和倾向 ,其实质是以非伦理的力量为导向 ,取消课程伦理思考的独立性和大众性 ,使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育人的功能 ,变成了权力的工具。上述三种倾向 ,都不能为当前的课程改革提供正确的伦理基础 ,应予以摒弃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需要确立一种新的课程伦理 ,即以科学和民主为基本精神 ,以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整体进步的有机统一为基本价值追求 ,以坚持文化进步标准和倡导思想开放原则为重要规范的新型课程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