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项资源实现其价值需要满足边界清晰和产权明确等条件,技术变革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创新一整套所有权。知识产权确权就是确定知识财产的所有权归属。高校知识产权确权是检验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对职务技术成果、财政资助项目技术成果、协同创新技术成果、在校学生技术成果权利归属确定的法定原则进行了分析,针对高校知识产权提出相应的创新性的权属制度规则,以期望高校创新和完成人权益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是知识产品的最大生产基地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现状,阐述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机制,在对我国高校技术转移必要性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技术转移工作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是知识产品的最大生产基地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现状,阐述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机制,在对我国高校技术转移必要性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技术转移工作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校是知识密集的地方,在这里,无形资产和有形的资产都是属干高校的产权范畴。当职务性的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形成并界定清楚后,其管理及保护工作与有形资产同等重要。高校无形资产流失主要有三:第一,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教师和科研人员合理流动或不台理流动或在外兼职过程中带走高校的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第二,高校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主管领导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差,管理素质不高,对属于高校的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既不申请专利,也不采取一定的保密措施等,往往造成无形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5.
技术型企业从两个途径获得技术创新知识,一是通过企业内部过程进行知识的积累和创造;二是通过企业外部过程,与市场进行知识交换、建立技术战略联盟分享和传递知识。技术战略联盟间在知识转移过程中获得经济收益,但同时联盟企业之间的独立性、知识的特殊性不得不让企业考虑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讨论、问卷开发与调查和统计建模过程,结果发现:技术战略联盟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竞合"关系,无论企业与竞争对手还是与非营利性组织形成技术战略联盟,知识转移和交换均可以使企业提升创新绩效。并且,企业在与技术战略联盟进行合作过程中,可以采用技术成果的法律保护、竞争性保护措施以及在企业内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实践,维护企业的核心能力,促进企业的创新效果。这种技术成果的保护过程在企业与竞争市场形成技术战略联盟的知识转移过程中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知识密集的地方,在这里,无形资产和有形的资产都是属于高校的产权范畴。当职务性的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形成并界定清楚后,其管理及保护工作与有形资产同等重要。高校无形资产流失主要有三:第一,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教师和科研人员合理流动或不合理流动或在外兼职过程中带走高校的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第二,高校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主管领导知  相似文献   

7.
论技术类知识产权保护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类知识产权包含专利和技术秘密,专利保护、技术秘密保护以及专利与技术秘密相结合保护构成技术成果的三种基本保护方式。专利和技术秘密保护各有特点,但也各存在局限,在对一项技术成果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时,权利人应根据不同的技术特点选择不同的保护方式,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发明创造,荻取最大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中介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匮乏、技术供需信息不对称等是制约我国高校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障碍。美国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AUTM)在高校技术成果转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重要经验,比如,构建多元参与的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专业化的技术转移咨询、培养技术转移专业人才等。在国家鼓励高校技术成果转化并推动政府简政放权、发展独立第三方中介服务功能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应充分借鉴AUTM的运行模式,在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基础之上,结合高校实际,推进综合性、功能性、跨校际的技术转移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9.
技术成果转移一直是我国高校科技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介绍了国外大学技术成果转移相关法律、技术成果转移的特征以及技术成果转移机构设置等。总结了国外大学技术成果转移实践对我国高校技术成果转移的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和推动高校技术转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简述我国加入WTO后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应对策略;围绕实施技术转移开展研究,提出以企业为主体实施技术转移的官产学研结合与实践模式,有效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分别介绍了国内外产学研结合实践情况,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基于保护知识产权的产学研结合、促进成果转化、实施技术转移的体制与措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