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确主题·依靠群众·精心组织———关于“90年代上海人”的讨论居欣如开展这场大讨论的时代背景党中央对上海的发展寄于殷切期望。早在80年代,党中央决定把上海建设成为外向型、多功能、产业结构合理、科学技术先进、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大城市。进...  相似文献   

2.
●去年初,上海解放日报发起开展“九十年代上海人形象”讨论活动,得到中共上海市委的支持。除解放日报和上海各大传媒开展专题讨论和征文活动外,市委宣传部还会同上海市总工会、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妇联联合发出通知,把这场讨论推向基层。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宣传处戚学炎应约为本刊撰《沪开展“九十年代上海人形象”大讨论》一文,对这场颇具声势的群众性大讨论作了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3.
对上海郊县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合一”趋势的探究钱明,施心超,罗成德一场空前的广播电视空中大战席卷上海、席卷全国。东方电台、东方电视台的诞生,上海电台8个系列台的形成,引入了竞争机制,带来了上海广播电视事业的大繁荣和大发展。在市级广播电视趋于“分”的形势...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和上海广集团主办,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制片委员会,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上海电影家协会承办的“2002年中国电影电视发展高级论坛”6月11日在上海举行。十余位来自海内外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在论坛会上发了言,就中国影视业如何面对入世的挑战,如何走集团化发展之路,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与会者和演讲嘉宾展开热烈的讨论,共同为影视业未来的改革和发展积极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上海回族商人们开始自觉,一批回族社团也随之孕育和诞生,上海清真董事会就是其中创建时间较早、发展规模和影响力都比较大的一个。上海清真董事会的影响力和作用层层渗透、扩展到上海回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上海清真董事会的建立和发展改变了以往孤立的商  相似文献   

6.
将印刷业列入上海市都市型工业规划 ,是上海市政府作出的面向21世纪的一项重大决策 ,迈向都市型工业遂成为上海印刷业的发展道路。本文拟就此问题展开一些讨论。一、上海印刷业概况解放前 ,上海就是我国主要印刷工业基地。半个世纪以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印刷行业的改革进步 ,上海印刷业已消除了原来在封建殖民影响下遗留的不健康因素 ,而发展成一个含报纸、书刊、包装、纸币及证券、特种印刷等完整的印刷体系 ,并有国内一流的印刷设备器材研制与生产机构和高级印制专业院校 ,为上海以至全国的印刷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上海现有印刷企业…  相似文献   

7.
读者专题讨论,是报纸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一种好形式。 60年代前期,人民日报曾多次开辟读者讨论专栏,讨论各类重要问题。以《正确的设计从哪里来?》为题的讨论,是当时影响比较大的讨论之一。这次讨论从1964年12月7日开始,历时4个多月,出版了28期讨论专栏,发表读者来信来稿120多篇;配合讨论,报纸发表了两篇社论和多篇短评。讨论期间,读者来信来稿达2000多件。上海解放日报等地方报刊与这个  相似文献   

8.
在历经多年数轮炒作之后,上海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已被严重扭曲。此时再谈增加供给的老调已属刻舟求剑。不对过度投机造成的泡沫化需求进行定向爆破,任何增加供给之举只能是杯水车薪,甚至会火上浇油。时至今日,“平稳发展,稳中有升”的想法实属一厢情愿,不欲挤压泡沫而寄望于在发展中吸收泡沫,势将为泡沫所裹挟,后果更为严重。考虑到上海房地产的历史“积怨”和复杂的利益格局,调控需要大智慧和大勇气。在坐收甚至提前透支了多年的房地产业“贡献”之后,想要不付出任何代价实现房地产的软着陆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9.
读者专题讨论,是报纸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一种好形式。60年代前期,人民日报曾多次开辟读者讨论专栏,讨论各类重要问题。以《正确的设计从哪里来?》为题的讨论,是当时影响比较大的讨论之一.这次讨论从1984年12月7日开始。历时4个多月,出版了28期讨论专栏,发表读者来信来稿120多篇,配合讨论,报纸发表了两篇社论和多篇短评。讨论期间,读者来信来稿达2000多件。上海解放日报等地方报刊与这个  相似文献   

10.
今年4月份,文汇报开展了“上海市民应有怎样的素质”、“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两大问题讨论,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广大读者反应强烈,报纸发挥了正确的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与该报过去组织的讨论相比,这两个问题讨论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0月上海东方卫视改版播出,业内人士说,此次的改版更像重建一个电视台,从人员到节目都进行了大换血。如今,变革已成为各电视频道寻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而此次上海卫视的大变革无疑能让众多仍在苦苦思索求变求强的电视台感受到更大的压力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12.
被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列为向国庆50周年献礼的重点图书——“大上海纪实文学丛书”于9月底由上海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 这套丛书以纪实文学的手法,集中反映上海自开埠以来百年风云,特别是建国50年和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和建设成就。以上海的现代化发展为坐标,以开埠和开放为总线,通过解析百年上海的历史演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所取得的辉煌  相似文献   

13.
档案馆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掀起了档案界讨论文化建设的热潮。据本刊报道,全国档案部门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在第一时间纷纷展开热烈的大讨论。文化部、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以及天津、青海、江苏、北京、上海、浙江、辽宁、云南等省市档案部门在讨论中形成共识——服务文化大发展:档案工作者职责神圣、使命光荣;档案部门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2月3日,上海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成功,标志着上海进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期,根据举办过世博会的城市发展历史来看,世博会对主办城市和所在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889年巴黎因为举办了世博会,城市发展进程加快了10年。1970年日本大阪也因为举办世博会,带动了日本关西地区10年大发展和繁荣。从现在起,至2010年甚至2010年以后,全世界关注中国、关注上海。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本记述有关旧上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书。它披露了关于民国时期上海最后一任市长吴国祯的执政细节、大上海都市计划的夭折.张伯驹绑架案等。作者选取的档案史料都是有点意思的,“内容也比较丰满,不光有骨骼(过程),还有血肉(细节)”。全书所载,虽说是旧事,但旧事重提,今天读来也属新鲜。温故知新,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相似文献   

16.
一、认清形势,增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信心新形势带来新机遇。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对上海提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以及在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都给上海档案工作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机遇。解读上海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无论是提高经济实力、促进社会发展,还是加快基础建设、加大国际交往,都离不开档案和档案工作;办好2010年世博会,更需要档案工作的服务。我们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新机遇,满怀信心地加快上海档案工作发展的步伐。新成果奠定新基础。2002年上海在围绕中心…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仁立黄浦江边,回眸历史,追溯上海百年发展历程,不禁使人感慨万千。单就时下举国关注的西部大开发而言,就有许多感触。限于篇幅,长话短说,略述一二。 百多年来.上海从一个滨海县城发展成为中国首位型都市,是和长江流域广袤腹地包括西部一些省册的有力支撑分不开的;而上海的发展,也带动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这种互动关系在商业贸易、资金融通、技术传播筹方面都有生动的体现。 1843年上海开埠后,很快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第一大港,其物流网络逐渐伸展至长江流域各地,乃至重庆以远的西南各省区。据1896—189…  相似文献   

18.
近期发生的富士康事件,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海量报道和公众的大讨论。随着事件的戏剧性发展和戛然落幕,它留给我们的似乎是亢奋之后的反思与追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上海自1843年开埠后,迅速崛起,成为近代中国的航运、经贸和金融中心,百余年间历久不衰,扬名中外。追溯其发展轨迹,量大面广的口岸贸易与金融业之间互为促进的双向关系,引人注目。上海开埠后不久,便取代广州,跃居近代中国内外贸易第一大港。口岸贸易的繁盛,刺激了商业的兴旺,商业的发展特别是埠际贸易的开展,则离不开金融业在资金融通方面提供的便利。清中叶上海港沙船货运贸易的活跃,便是和上海钱庄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的。上海开埠后,受不断扩大的内外贸易的驱动,钱庄的经营业务渐被纳入进出口及埠际贸易资金融通渠道。钱庄的信…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正处于历史性的现代化转型时期,大政府小社会逐步向小政府大社会演化,单位制和股份制的逐渐淡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多元化与人口流动的经常性等因素。将直接影响当代上海社区的形成与嬗变,人们越来越依赖社区,社区已成为市民工作和生活的强力支持力量。社区化作为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互相依存、互动发展的精神形态,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已愈发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