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行为,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为此.我认为语文教师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转变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2.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由个人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而对于教师而言,支配他们行为的是一些难以言表、甚至不为教师本人所意识到的东西。因此,提高教学效率不能仅仅从外部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是要求教师对自己的信念有更多的自我意识。通过反思将隐含的教学信念外露出来,认识到自己的教学信念、观念,从而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就要求教师成为积极的反思性从业者和行动研究者,最终达到改变自己的教育行动的目的,而教师则在这种行动研究过程中实现了自主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阻力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个体教育实践受教育观念的支配和影响,而观念对行为的影响往往是潜在的和不自觉的。当人们普遍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问题成为教师教学改革实践的核心问题之后,要求教师实现教学观念的现代置换,改造传统、落后的教学行为也就呼声日高。当前,探讨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策略、途径及价值取向的人为数不少,其成果亦散见于各类报章,而对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阻力予以关注者却不多。本文试图从文化传统观念、人文环境和条件、个人素质等三个层面加以扼要考察,权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4.
张锐 《吉林教育》2006,(7):17-18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实践也证明,教师不仅是靠培训、评比培养出来的,更是靠不断的研究、反思提升的。从某种角度来看,反思是连接教师自身经验与教学行为的桥梁。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理性地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能对教师的后继教育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反思是对教师教学及活动的诸要求、诸环节的再认识、再研究、再整合的过程,是教师思维再活跃、冉碰撞、再定位的过程。那么,教师应该反思些什么?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在完善教学内容的同时,必须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只有规范的课程体系而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师日常教学行为,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无法实现.我们从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求入手,着力分析了达到相应课程目标的影响因素,力求解决教师在课改中的教学行为的转变,推动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6.
本从创设良好的“转化”环境,以科研引导教师的“转化”行为,适时解决教师在转化过程中的冲突,形成教师转化的群体氛围等方面,就如何引领教师实现从教育理念到教学行为的转化这一话题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杜芳 《中国德育》2005,(11):30-32
新课程改革如一缕春风,带给教育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角色。但对广大教师而言,要想正确的理解新课标新理念,使自己的教育行为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是目前怕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试论当代教师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教师素质,剖析传统教育学关于教师素质的界定,提出并论述当代教师素质构成的五个因素: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督能力以及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从事初中语教学多年的教师,本人经历了教学改革的风风雨雨,但教学理念、行为真正从根本上发生变化还是近几年的事,也就是从第一轮新课程改革开始。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全新的理念挑战了传统教育.它要求教师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积极进行诊断和反思,彻底改变那种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重新塑造新课程中的自我。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要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构建新的教育理念,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在新课程实施中追求教育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教师无效教学行为及其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无效教学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能得到培养,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不利于师生共同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从只关注学生的学习、考试成绩等狭小空间到关注每一个生命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是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研究成果指导下的重大教育改革,要求广大一线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形成新的职业角色。那么,在课改的新理念下,教师如何建立全新的职业角色呢?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重新构建一套完善的符合现代课程新理念的、可操作性强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特别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教学评价要求: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作用,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提高,并有效地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要求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评价教学行为的信息,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教师的制度。因此,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中最重要的环节,首先要贯彻实施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用新型的评价观—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结合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必须尽快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然而,新教育理念的实现,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思考,需要教师们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共同学习,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互相砥砺,不断提高自己,针对实验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共同研究和解决,反思并勇于修正自己行为,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全力实现共同的目标。因此,本文从建立校本教研——学习型组织进行探究,以期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对全体老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不但要转变旧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必须从学科本位的教书匠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激励者。这对老师们来说,其艰难程度,无异于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耿文侠 《教育探索》2002,(9):101-102
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中小学课程体系及教育目标的改革与调整,需要中小学教师具有适应现代教育的创新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调查和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还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其职业理想、教育观念、知识水平、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因此,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要从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反思性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及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反思性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身教学的反观与评价。包含了对教育目标的评价,对自身教育理念和行为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目的是促使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行为的改善与提高,实现教师经验的重新建构,最终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个性指要求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当事人,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加以总结、反思与改进,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创造独特的教学艺术、形成个人的实践知识。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的广泛实施,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教学技能上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在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角色上与新课程惧进。本重点阐述了教师对新课程的整合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构建良好心理状态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陈颖 《天津教育》2002,(11):4-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是为了使基础教育适应时代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笔者认为,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要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应首先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深刻认识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素质教育的提出并非偶然,它是现代社会发展向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人的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