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王桥 《现代语文》2010,(5):104-108
一生都在以独特的方式探寻生命存在的三毛却以自杀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本文旨在通过三毛作品并结合其人生经历来分析她的生命观——无论是她的自我人格还是社会人格的塑造,都始终贯穿着对生命的尊重与挚爱。  相似文献   

2.
三毛离世后,久久不能散去的便是众多文人对其作品内容真实性的质疑。研究三毛文学的不乏其人,在对她文本研究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深入到她的生活中去。在她坎坷的人生经历上,磨砺练就了她那独特的行文风格。她用“私小说”的文体,娓娓道出她的人生坎坷;用“游与艺”的写作态度,细细地展现她的人生履历。然而就在这样一个众说纷纭的文坛,三毛其人其文的真实性确实有待大家的验证。在本文中,将用客观的态度来阐述三毛的行文。将作家、文本与其真实生活相联系,更全面地理解三毛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3.
三毛是二十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她带有强烈自叙传色彩的“私”写作——以自我人生为书写对象的创作,既是她艺术的追求,也是她真实人生的寻找,三毛的一生都在朝向爱和自由,并把这种理想投注到个人生存和艺术灵魂之中,与爱和自由相拥成就了三毛,也最终带走三毛。  相似文献   

4.
三毛论略     
台湾女作家三毛在她创作的黄金时期离去了,但她的追求与梦幻、她的真情与爱心却留了下来,感动着千万个读者。大起大落的漂泊经历,戏剧般的人生遭际,使三毛的作品在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时而含蓄,时而热烈,时而温婉,时而活泼,"给台湾文坛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5.
三毛论略     
台湾女作家三毛在她创作的黄金时期离去了,但她的追求与梦幻、她的真情与爱心却留了下来,感动着千万个读者。大起大落的漂泊经历,戏剧般的人生遭际,使三毛的作品在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时而含蓄,时而热烈,时而温婉,时而活泼,“给台湾文坛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作家三毛的一生经历坎坷。她为自己的心选择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在坎坷中不断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也就是一个青春的梦幻。三毛各个阶段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她幽深的内心世界,也表现出对于个体生命存在与个人生活方式的探索,乃至最终上升到人类普遍生存方式的探寻,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好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三毛是中国文学史上无法定位的一个人物。她算不上伟大.然而在她的有生之年却一次又一次掀起席卷海内外的“三毛热”.并拥有一大批的“三毛速”。她的一生和她的文字一样美丽.却又荒凉。选取三毛的三次自杀经历为主线。贯穿全文,对三毛的人生历程进行了分析,发现三毛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对她的作品的影响,从而构建起作家和作品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三毛是中国文学史上无法定位的一个人物。她算不上伟大,然而在她的有生之年却一次又一次掀起席卷海内外的"三毛热",并拥有一大批的"三毛迷"。她的一生和她的文字一样美丽,却又荒凉。选取三毛的三次自杀经历为主线,贯穿全文,对三毛的人生历程进行了分析,发现三毛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对她的作品的影响,从而构建起作家和作品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台湾女作家三毛而言,写作构成她独特的生命方式。与那种负有严肃使命感的作家不同,三毛是以自由自在的“游于艺”姿态从事写作的。她所采用的“私小说”文体,在人生经历的写真实录,自我灵魂与生命个性的张扬等方面,更具有女性文体的写作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毛对生命、人生独特的看法,独特的生活经历促成了“神秘”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和三毛是两个文坛的两个奇女子,她们都出自知识分子家庭,都才气逼人,都才华横溢,天性敏感,不甘平庸,骨子里都是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本质上两个人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都是一个底色——不过表现出来的方式不一样。张爱玲,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而三毛的作品常常描述的是自己的经历与生活或是对于人生与生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三毛对生命、人生独特的看法,独特的生活经历促成了“神秘”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自幼的天性和独特经历使她产生了强烈的"恋衣情结".在日常生活中"恋衣情结"培养出她对衣饰美细致、敏感、独到的体味和把握,并形成一种观察生活、体验人生的思维方式.在文学创作上"恋衣情结"内化为张爱玲自觉的文学追求,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重视衣饰的设色,使色彩的冷艳与特定情调和某种文化意蕴相谐调,揭示人性的过程与张爱玲实践衣饰描写减法原则的过程同步."恋衣情结"是作者对个体生命体验、完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台湾女作家三毛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文学作品为人们所喜爱和关注。她的一生以笔为伴,在颠沛流浪的生活中编织自己对梦想家园的追求。滚滚红尘中,她如一叶浮萍,努力地寻求一方安稳存生之所,但无情的现实却使她未能如愿。她是红尘中的边缘人,孤寂之感、流浪意识和死亡意识伴随她的一生,成为其作品独特的文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从三毛看现代作家的流浪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毛优美的文字与她奇异的人生共同形成了一道充满魅力的速云。三毛的精神世界是敏感、丰富而广袤的,追寻淡泊宁静却是主导。因而,投身于完全清纯古补的自然——流浪正是她抗拒代文明的人生体现。在深层含义上恰与现代的精神追寻相契合;工业文明毁坏了传统,而新的精神支点造就之前,大自然成为最亲近的归宿,恶劣的自然生境也是激发作家灵灵感、获取人生体验和创造能量的源泉。在流浪中实现永恒的爱情,在独特的生死观念里,三毛不安的灵魂终得宁静。  相似文献   

16.
追求人性至美,既是三毛的一种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也是三毛文学创作的基础条件和终极追求。台湾女作家三毛一生经历坎坷,她为自己选择了一种独特的存在方式,在坎坷中不断追求不同蕴意的人性审美,对生活有独创性的发现,并以独特新颖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小说《大地》的主人公王龙身上既有“自卑情结”。又有“优越情结”,这种“个体卑亢意识”支配着他的所有行为,作家赛珍珠特殊的人生经历,她的自卑情结,是其创作《大地》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18.
又是一帘幽雨从眼前飘落。我静静地聆听着雨的诉说,它留在地上的是一串串问号、句号和惊叹号。也许你只想出来走走,你说你爱雨天,你说你爱雨中漫步,独自一人,倾听雨的喜怒哀乐,和雨游戏,欢歌曼舞,你说你喜欢雨丝打在脸上那种温柔的感觉。顺着你的面颊流下的已分不清是雨还是泪,你说好友要走了,你是那样伤感。你说你与好友都是三毛的崇拜者,你说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你说也许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勇敢地面对人生,凭着这份勇气走出了青涩自闭的童年,也走完了她自己的独特的人生之旅。你说你喜欢三毛…  相似文献   

19.
从生命意识这一角度对三毛散文作了宏观的考察。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和生存态度,三毛不停地追问生命意义,寻找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试图通过对三毛作品的解读,阐释她的生命哲学,并对其形成原因及在她生命哲学指导下特殊的表现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心路     
她读着《三毛传》,读到少年三毛在学校被老师用墨汁画了黑眼圈,在教室角落一直站到下课,又在操场绕了一圈被同学们哄笑,如此羞辱,让三毛从此不肯上学读书,自闭……三毛的苦难经历让她止不住地哭。十多岁的她正是多愁善感的年纪,其实远不止如此原因。太阳晃晃的,弄得她有些头晕,眼前一轮轮显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