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是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一个和传统农业相对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由于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地形种类繁多、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人文环境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地域的资源优势.根据经济发展环境和区域环境,可以大体上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分为四种类型或模式,本文将从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出发,分析各个区域选择不同发展模式的原因,以及不同区域如何推进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系统地分析了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明确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即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进而让学生学会分析某一地区农业的区位选择.  相似文献   

4.
绿色经济转型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观下的必然选择。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与技术管理共同影响的,综合生态经济、知识经济与绿色技术等特征的新经济形态。在保山绿色经济的发展实践中,针对区域未来发展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发挥区域优势条件,制定了绿色农业、生态工业、绿色消费与服务业为主的绿色经济体系及发展措施,使区域资源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集群发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山东省农业传统大市—德州市为例,调查分析乡村居民点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德州市所辖县市的乡村性,比较不同居民点发展动力来源和方向,科学判断德州乡村发展的区域特色,立足地域差异,结合典型案例提炼并诠释合村并建的区域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也已成为当今国际竞争优势产业,其特征是提高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沙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已经在荒漠化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呈现出重要作用.河西地区具有适合沙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沙产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对河西地区沙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为河西地区发展沙产业集群化寻找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殖民地时期北美地区的农业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北美殖民地农业生产的成本低、产量高;复杂的劳动制度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农业产量;多样的农业产品使得北美不同地区可以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合的农产品发展方向,不论种植业还是畜牧业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殖民地时期北美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美国建国后农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基础,为美国日后争夺世界霸权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8.
发展绿色食品是实现区域(尤其是农业县城)可持续发展和发展生态农业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虎林市发展绿色食品的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和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绿色食品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可以划分为若干区域,各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要素禀赋、历史发展基础、社会人文条件等各方面的差异。区域之间既然存在差异,就一定具有某些优势和劣势。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客观地分析、论证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是国家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布局政策的基本依据,也是各地区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发展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主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乡村聚落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聚落存在于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它的发展演化不仅要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等要素的影响。在所有影响因素中,生产力是最主要的因素,它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乡村聚落的发展规模和空间结构,同时自然环境对乡村聚落的影响程度也往往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这就是为什么同一或相似自然环境下的乡村聚落会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聚落形式。因此,作为自然、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乡村聚落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区域特征,而这种差异往往表现在聚落的规模大小、聚落中房屋的形式和结构、聚落的民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酒泉市立足区域优势,根据“一特四化”的农业发展策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进了酒泉市农业的整体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重点从基本条件、基础设施、区域经济和目前特色农业发展状况等4个方面分析了酒泉市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及在发展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旨在为酒泉市特色农业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鄂北岗地农业结构调整分析与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整农业结构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动力。鄂北岗地农业结构虽有所改善,但由于受风灾、干旱自然条件和农业管理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有较大的波动性。时值农业经济大发展和南水北调的有利契机,构建适合鄂北岗地特色产业结构势在必行:即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改善基础设施为条件,提高农业综合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走农产品加工之路,以促进该地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农业区划的意义农业生产不同于工业生产,它受地貌、水分、光热、土壤等自然条件的深刻影响,也受不同的技术经济条件的制约,因而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性。为了因地制宜地领导与规划农业生产,应该掌握农业的区域特点和区域差异。为此,必须进行农业区划工作。毛主席早在一九四二年在《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指导农业,要依各  相似文献   

14.
发展特色农业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任务,位于科尔沁沙地腹部的奈曼旗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属于条件不利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对于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该旗立足于地区实际和自身优势,遵循“特色+规模+档次=效益”的市场规律,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第三个框题,主要介绍我国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这一节有许多难以理解的知识,例如,什么是因地制宜?影响农业生产除自然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育》2007,(1):16-17
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中国由于地域广阔,东西、南北之间也存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所以,也大体形成可以和世界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相比较的农业地域类型。它们之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更有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识记 ]农业生产的概念 ;土壤、水源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国家的政策和措施及市场需求同农业生产的关系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理解 ]农业生产的特点 ,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分布同农业生产的关系 ;农业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及意义。[应用 ]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判断某一农业区的主导影响因素。重点 :1 农业生产的特点2 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3 自然条件中的气候、社会经济条件中的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与分布、市场需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难点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  相似文献   

18.
一、重点内容和重要知识结构  本单元重点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部分 :( 1)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2 )世界农业发展的不平衡 ;( 3 )世界粮食生产概况和世界粮食问题 ;( 4 )我国商品粮、商品棉基地和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的主要分布地区 ;( 5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自然条件气候 :光照、热量、降水地形 :平原、丘陵、山地缓坡、山区土壤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社会经济条件国家的政策和措施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与分布市场需要量劳动力条件各地的生产习惯对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农业因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社会经济条件及农业技术的影响、可种植和饲养的动植物不同、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不一致,形成了在地域上呈规律性分布、农业生产上有类似方向和特点的农业地域单位,称为农业地域类型。目前,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大体可以分为8种类型,这些类型代表着环境条件、动植物种类、发展阶段和生产方式的不同组合。一、热带雨林迁移农业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如今在南美洲、非洲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地区  相似文献   

20.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为湘教版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内容,是高考重点考查的章节,授课课型为探究课。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土地、气候、水等资源密切相关。因此,本课设计按课标要求在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本课重点和难点在于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及区域农业一般方法的学习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