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颖 《江汉学术》2011,(4):73-77
语气副词"不免"由表示"不能避免"的动词词组语法化而来,大致可以分为四种语气类型。"不免1"始见于先秦,表示"免不了",与动词短语"不免"语义最为接近。"不免2"始见于魏晋,表示"只好"、"不得不",其语义比"不免1"更为虚化。"不免3"始见于唐宋,其VP与心理活动有关。"不免4"始见于宋元,重在强调事件发生的自然而然...  相似文献   

2.
否定词与语气副词共现时,语气副词必须位于否定词之前,这是一个跨语言的共性,汉语也不例外。“一定”既可位于“不”前,也可位于其后,并没有违反“语气副词〉否定词”这一语序规律,因为“一定”实际上是助动词。本文还讨论了负极性语气副词两个来源:一是表示极小量的语气副词,一是表示极大量的语气副词。它们都是由最初的量性实词逐渐语法化而形成的。负极性语气副词的两个来源的逻辑语义基础是:否定极小量和否定极大量都能够衍推出全量否定;语用基础是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仍然"和"依然"是一组意义相近的时间副词,表示时间的延续,但在句法功能、语用、语义等方面有所不同。本文基于大量的语料库实例,结合"三个平面"理论并运用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从转折语义、共现能力、组合搭配、语体色彩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暂时”、“暂且”与“姑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首先解释了各家对"暂时"、"暂且"、"姑且"的词义之后,本文从持续时间、发生时间以及让步程度等方面区别三者的语义特征,从与名词/名词短语、动词/动词短语、形容词/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的搭配以及与助词、副词共现等方面对三者的句法特征进行辨析。最后,从句类、语体、主客观因素等方面来探讨三者的语用选择。  相似文献   

5.
《儒林外史》副词"都"含"表总括,表程度,表时间,表确定、强调语气,表疑问、反诘语气"等5个小类。在句子中修饰谓词性成分,当状语。总括类副词"都"使用频率最高,以语义前指为常态;语义后指的语例很少,此类句子中的"都"除了表总括外往往还兼表强调语气。  相似文献   

6.
带"先"字的时间比较句,简称"未VP……先"句式。该句式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由否定副词(未)修饰某个行为动作所形成的短语,后半部分是由时间副词(先)修饰另一行为动作而形成的短语。该句式通过比较,主要描述前后两个行为动作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在《儿女英雄传》中,该句式的用例有单句形式,也有复句形式。无论是单句还是复句形式,"未VP……先"句式都能变换为叠合结构(如,未VP之先)。"未VP"是先秦时代经常用来表达时间概念的句式,直到汉代,才出现形式上有标记、意义上比"未VP"更加明确地表达时间概念的同义句式"未VP……先"。"未VP……先"是从先秦开始由蕴含时间意义的"未VP"句式演变为叠合结构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以来宾话为例,对出现在桂柳话句末的"先"字进行考察,并加以分析。句末的"先"有两类:一类可还原成普通话的"先",另一类不能还原。不能还原的"先"的主要功能是话语标记,有会话管理的职能。这种不能还原的"先"是由表示时间或次序先后的副词"先"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8.
否定副词"莫"从上古发展到中古,在功能上发生了调整:魏晋南北朝时期否定副词"莫"用例明显增加,不仅可以用来表示一般否定,而且可以表示禁止否定.这一调整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莫"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否定副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于无定代词"莫"具备了转化成为否定副词的内在因素:语义上,无定代词"莫"意为"没有谁"或"没有什么"; "莫"的句法位置有可能引起重新分析;副词的修饰限制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否定词"莫"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真心”从名词演变为形容词,再从形容词演变为副词,经历了一个由实而虚的语法化历程,其演化路径符合汉语词类系统的降类特征。“真心”虚化为副词的动因有两点:一是形容词义和副词义在语义上的关联性;二是形容词和副词作状语这一句法功能上的一致性。“真心”一词在句法和语义上与典型的语气副词“确实、实在”具有高度相似性,因而将其归入语气副词这个词类系统。作为一个新兴的语气副词,“真心”有其特殊的语用价值,即主观评价功能和强烈的情感凸显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对语料库的检索,对语气副词"偏偏"的语法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对"偏偏"句式的语篇模型进行了的分析,确立其完整式、基本式和最简式。  相似文献   

11.
"毫"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它具有量词和副词两种词性,而其本身是表示名词"毛"的意思,本文将从历时的角度探讨"毫"是如何从名词变为量词和副词的,并对名词、量词、副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好不"作为一个程度副词,常用在一些形容词前,相当于"很"、"十分"等意思。人们常常将"好不"区分为肯定式和否定式两种,其实只有一个"好不",也就是所谓的肯定式,而否定式应该看成是单音节程度副词"好"的用法,是"好+不AA",如"好不知足",是"不"先否定"知足",再用"好"来修饰。  相似文献   

13.
绥德方言"家"的用法比较丰富,与北京话不同的是可以用来表示类别、时间、方式、状态、语气与作话题标记等。从历时角度看,现代汉语方言"家"的用法大多数在古代文献中已经出现,与绥德方言相关的用法有的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有的产生于宋元时期。"家"在古代文献中有不同写法,主要有"价""贾""介""假""口叚""加"等。不同的写法,有的是因为用法与最初意义有较大距离,如"价""介";有的是同音字,如"贾""假""口叚""加"。有的是地域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时间副词"老"的语法化跟隐喻机制有关。在主观上对时间副词"老"的认识主要是通过隐喻"时间长"导致其语义分化,出现了时间副词"老1"(一直)作状语。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范围副词“一律”的多维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围副词"一律"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广泛的用法。在语义上,"一律"强调总括的对象的动作、行为、情况的一致性,其语义指向即总括内容大多在前面;在句法上,"一律"可以作状语,还可以加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副名结构,可以加数量词以及与其他副词共现连用等;在语用上,"一律"多用于政治性或法律性文本中,表达中性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6.
"共"与"一共"是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的、意义相近的统计副词,它们在语义特征、句法功能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相同与相异的地方,本文对此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7.
“用”可以表示“必要”和“许可”两种情态意义,前者属于施事指向情态,后者属于说话人指向情态。两种情态意义与其出现的语境相和谐,在当代的普通话语体中“许可”义主要用于祈使句,句中不能使用过去时间词。“用”表道义情态主要分布于六种具有不同特征的构式,“用”主要出现在陈述语气的句子中,见于叙事语体中。“用”的否定、疑问、肯定三种用法在上古汉语中就已出现,相关情态构式在构式化后期存在一些变化,其构式变化是语法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副词+名词”的排列不等于副词修饰名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副词+名词”的排列现象不等于副词修饰名词,这种排列中所谓的“副词”其实是动词或形容词;所谓的“名词”也并非名词,而是形容词、短语或隐含着的动词。  相似文献   

19.
<正>"现实"是指当下实际存在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现实性"则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只有表现为必然性的东西才具有现实性,它是事物内在的存在根据和外在的实现条件的统一。现实与现实性两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现实的东西并不都具备现实性,按照黑格尔的观点,现实性仅仅属于那些同时有着必然性的事物或现象。现实固然是已然存在的事物,但已然存在的事物(亦称"现存"的事物)并不代  相似文献   

20.
"哦"是开远方言中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语气助词。根据意义、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哦1"和"哦2"。与"哦1"不同的是,"哦2"不能充当疑问语气词,不能出现在是非问问句的末尾;"哦2"的语气较为沉重、严肃,而"哦1"的语气较为轻快、活泼,多出现在带有积极意义的句子末尾。"哦1"和"哦2"在语用意义方面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哦1"可以暗示出说话者的主观否定,可以强调已经产生了的消极结果,还可以暗示与先前预测、判断有所不同的事实、情况;"哦2"出现在句末时可以暗示出某事件、情况比原先的预想更好或与原先的预想不同,可以使带有疑问词或疑问格式的问句成为祈使句,还可以暗示说话者对他人的委婉提醒或建议。"哦1"与"哦2"在使用中往往会改变句子的表层意义,产生用此言表彼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