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锡元  宗婷  闰成民 《精武》2010,(11):71-72
一、前言山东查拳作为非地质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我国武林中有着独特的生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查拳在现今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国家和社会应积极支持查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加强对查拳文化与查拳技法的挖掘整理,加强对查拳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查拳是流传全国影响很大的拳种,也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其起源至今说法不一,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确凿的史料来佐证查拳的起源,可是查拳在明末清初时期,广泛盛传于山东省鲁西南和其他地区,并且已形成了李式、张式、杨式查拳三大流派,李式查拳是以李恩聚为代表。挖掘、整理、研究李式查拳,对我国明、清军旅武术、民间武术的发展演...  相似文献   

3.
<正>查拳广泛流传于中国北方,是长拳类型中较为系统的传统拳种。查拳重视腿法练习,弹腿是查拳的主要基本功,以弹腿和其他腿法为主要内容,笔者设计的此套拳种游戏,取材于查拳的典型拳势、步法,突出查拳的动作特点,力求使学生通过游戏初步了解查拳的风格特点,体验查拳典型动作,同时全面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平衡等体能,培养果敢、机巧、灵变的心智能力。  相似文献   

4.
“飞腿”沙亮在查拳传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拳起源于山东冠县,是著名的回族"教门拳",在外界有"回回拳"之称,历史上出现了"飞腿"沙亮、马永贞、"神力千斤王"王子平、张英振、常振芳、张文广、何福生、庞林太等高手.沙亮是清朝雍正五年的武进士,绰号"飞腿",是在查拳门历史上有正史记载的第一位高手,在查拳的传承过程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经其改造后的查拳才开始在武林中名声大振,广为流传,甚至被查拳门公推为第二代掌门人.著名武术家张文广教授认为查拳的创编者是沙亮,传说中的创传人"查密尔"是"沙密尔"的讹传.通过在查拳故里做的大量田野调查及文献研究,认为沙亮只是查拳传承历史上的一位重要宗师,并非创传者.  相似文献   

5.
查拳是我国传统武术项目之一,根植于中华大地,是以套路、技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项目。本文对查拳在防身自卫、修身养性、强身健体、观赏娱乐、气功的作用及纳入武术段位教程及发展途径进行多角度阐述。查拳不但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极强的生命力,更是中华民族武术文化瑰宝之一。在推广武术段位制的发展中,将查拳纳入教程,查拳才能得到...  相似文献   

6.
宗锡元  陈安记  宗婷 《精武》2010,(7):64-64
李氏查拳类属长拳,是中华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它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并且汲取了古朴深奥的哲理、医理和宗教等文化元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查拳文化。李氏查拳具有增强体质、防身自卫、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艺术欣赏之作用,深受广大查拳爱好者的钟爱。  相似文献   

7.
黑虎查拳又称黑虎查(cha),是查拳中最有实战性的一套拳法。以一百单八掌著称,是败中取胜的套路,破武林界誉为“查拳王”,是查拳师们的看家拳,轻易不  相似文献   

8.
武术离奥运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穿越时光隧道,让我们回首看一下几乎空白的旧中国奥运史。如果说惟一可以让那时的中国人得到些许慰藉的,竟然是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国军团中那支“编外军”——武术队。那届奥运会,中国派出了一支100多人的代表团,所参加的20余个项目竟然无一中标。沮丧之余,中国武术代表团出场了。郑怀贤的飞叉、刘玉华的双刀、金石生的绵拳、张文广的查拳,让洋人们如醉如痴。  相似文献   

9.
李式查拳是我国查拳门流派之一,是传统武术中长拳类的代表拳种,也是中华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截手刀”是李式查拳门“三截套”其中一截,“截手刀”也是李式查拳门独有的刀法。本文在挖掘整理和研究基础上,阐述了截手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全视角分析了截手刀整个套路及其独特之处,旨在对传统武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0.
宗锡元  宗婷 《精武》2010,(6):24-25
拍打靠是查拳名家李恩聚先生所传,是在传统功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其功法简单易学,功法合理,收益较好。是李氏查拳入门功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婷婷  良良 《精武》2010,(6):22-23
宗锡元先生,自幼在家人支持下步入武坛,师从著名拳师郑崇亮先生,习武十余年。又师承李氏查拳一代宗师、著名武术家刘东海先生,习练查拳。在刘先生精心培育下,不仅较全面地掌握、继承了查拳系列的真传技艺与精华,而且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真功夫,成为李氏查拳一代很有名望的传人。1994年,随全国著名武术家、武术教授康戈武先生习八卦掌。冬去春来,  相似文献   

12.
民国查拳名家、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大学专职武术教授、南京中央国术馆顾问于振声(1871-1958年)先生。 民国查拳名家、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少林门门长、建国后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王子平(1881-1973年)先生 查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宝库里的一件珍品。相传起源于距今816年前的南宋建  相似文献   

13.
菏泽市定陶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是著名的武术之乡。自古武风殊盛,流传有诸多的武术拳种,大都是少林、查拳、洪拳、炮拳、梅花拳等,而所谓为内家拳更是少之又少,大都是近十年才流传过来  相似文献   

14.
范冠华 《武当》2005,(6):9-9
本刊南京消息由清代晚期著名查拳大家、杨派"十路查"代表人物杨宏修所传出的山东冠州一至十路查拳(杨派)的拳趟,近期在六朝古都南京的下关一带得以发现。据当代传统武术史研究学者、著名武术家范克平先生考证:民国初年,杨宏修传人  相似文献   

15.
宗锡元  宗婷 《精武》2010,(3):47-47
查拳大师李恩聚,不仅精于祖传的查拳,以及刀、枪、棍、棒等器械,还是精于实战的技击家。1928年,时年71岁高龄的李恩聚在南京国考擂台赛中,代表上海“精武体育会”出战,打败各路豪杰,一举夺魁,并荣获“勇士”称号。行手是查拳门的上乘功夫,须在全面掌握套路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各种形式手段将套路中的技击动作拆散成招,以应付对手之变化。见招拆招,见势拆势,付诸于实战,是习武者最终目的,也是御敌取胜的法宝。下面,笔者通过史载资料及前辈的言传身教,将李恩聚大师对于查拳行手的理解整理出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西域教门"为线索,研究我国回族武术产生、表征和发展的基本过程。研究证实:回族是通过古丝绸之路输入并经过改造的一个外来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崇尚《古兰经》,其宗教文化与武术技艺相互融通;回族武术源于明代,与元末以朱元璋为首的农民起义有着密切关系,最具代表性的查拳始创于山东冠县人沙亮,这是目前有据可查的查拳大师;吴钟是另一位杰出的回族武术名师,他是八极拳在沧州地区的第一位传人;民间俗称的"昆仑派"存在有其合理性;在回族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有查拳、华拳、腿拳、洪拳、炮拳、弹腿和摔跤,回族武术最终形成了"把式加跤"的特色。博爱、共享文化思想奠定了教门回族武术的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17.
江淮武术     
建国以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下,安徽武术活动得到了迅速提高,群众性武术日益普及。最近,省体委进行了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使古老的九华山拳、叉拳、晰阳拳、东乡拳、五禽戏、石头拳、五童气功拳、岳王锤等又焕发了青春。参加这次武术挖整工作的老拳师有三十余人,最大年龄93岁,共献出各种套路  相似文献   

18.
分解教学在武术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解技巧的好坏往往决定着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合理有效的分解技巧,就没有得心应手的武术教学。笔者多年从事武术教学,在此愿将教学心得与大家分享。一、分解方法1.结构和方向路线复杂繁难的动作分解方法(l)按上下肢两部分进行分解教学。如《初级长拳第三路》第二段第六动“叉步双摆掌”,可分解成上肢部分的双摆掌和下肢部分的插步成叉步。(2)将一个动作分解成几个小节进行教学。如《少年拳第二套》中的“跃步冲拳”可分解成三小节:①屈体提膝后摆掌;②上步跳跃后…  相似文献   

19.
宗锡元  宗婷 《精武》2010,(12):26-27
李氏查拳是查拳三大流派之一,有着极其丰富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并有独特的演练风格,它以舒展大方、灵活快速、节奏鲜明、蹿蹦跳跃、闪展腾挪、动迅静定、起伏转折等技术动作组成;更以其数量大(套路长)、出手长(短拳长用)、速度快(动静分明),在观赏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其演练方法,万变不离其宗,互相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19.弓步下插 左脚下落,身体右转,面对E方向成右弓步;两拳变手刀,左手刀由上向下插击,右手刀置于胸前(图32)。 20.撤步下截 左脚不动,右脚略回撤;右手刀变拳下截,左手刀变拳收于腰间(图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