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进步,教育理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步。新课改理念下对学生们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更加的重视。作文在语文高考试卷上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直接影响着语文的总成绩,所以老师要注重学生们作文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们的作文水平。为了紧紧追随新课改的步伐,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式的选取,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从而提高学生们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2.
语感是对语言直觉的感知、领悟、理解和把握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注意培养学生诵读和揣摩语言的能力;要加强阅读指导,感受生活,加强积累;要使阅读和写作要有机结合,丰富和完善语言表达,提高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一直伴随着我们的课程,也在我们生活中得以运用,但是随着新课程目标的深入,人们对语文这门课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好语言的重要性,而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设计质量也有明显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及时"获得基本的语言素养""丰富语言的积累""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学好语文不是看老师单方面教得好不好,教学内容有没有完成,更多的是老师如何使用教学方法,在教科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全神贯注能力,要想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接受知识,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认为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任务与责任。  相似文献   

4.
谢利平 《教育论坛》2004,(2):32-32,35
新课程标准准确地提出了培养语感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悟,就是对语占文字直接地整体地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阅读整体感知能力训练和培养。文章从阅读教学的视角,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整体感知能力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语文教学也越来越灵活,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也显得十分必要,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多角度、客观、灵活、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为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切实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一、语言感知的理解 所谓语言感知,是指在长期的规范的语文阅读中,对语言运用和语言语境的一种比较迅速的、直观的直觉领悟.任何一篇文章都离不开作者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从一定角度来说,对语言的感知就是通过阅读,细心揣摩、辨析、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感是一种在长期语言训练中形成的心理直觉能力,即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用经过逻辑推理,就能直接、迅速、整体的感知与把握的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敏锐的感觉。”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训练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点与  相似文献   

8.
语文阅读教学 ,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过程中具体、系统地感知语言 ,整体理解把握作品 ,主动学会审美 ,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黄武源 《教学随笔》2015,(4):164-165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界也紧跟时代步伐,汉语文教学正在进行现代化教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是依赖于教师的硬性灌输,学生学好汉语文只能依靠死记硬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传统教学模式明显赶不上时代的脚步。近几年来,汉语文教学是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往往都是教学时间花费不短,但是教学质量明显不够达标,这就体现了改革教学模式的迫切性。在新的教学模式下,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敏锐地体会到语言的感受力,并且让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和把握度都能有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老师的语言教学特点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与能力的提升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老师自己的教学素质,教学风格也会从语言特点反映出来。对于缺乏语言教学活力的课堂,必须要深入研究语文学科的教学特性,语言教学特点,提升小学语文老师对课堂语言教学能力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赵燕 《广西教育》2011,(31):48-4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的整体感受能力,把握语言特点和内涵的能力。语感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而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不断形成语感的过程。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廉铁 《考试周刊》2013,(40):56-56
语感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整体把握,感知语言;朗读想象,感悟语言;注重实践,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3.
语文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过程中具体、系统地感知语言,整体理解把握作品,主动学会审美,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片面强调对语文思想内容、篇章结构的详尽剖析,忽视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领悟,使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陷入误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就是要学生:诵读吟咏,初步感受语言;揣摩咀嚼,具体品味语言;整体感知,总体把握语言;强化实践,逐渐养成语感。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语文阅读过程中正确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成为当务之急.文章从整体感知阅读的概念、整体感知阅读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了培养小学生语文整体感知阅读能力的实施策略,以期对提高小学生整体感知阅读能力和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片面强调对语文思想内容、篇章结构的详尽剖析,忽视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领悟,使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陷入误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就是要学生诵读吟咏,初步感受语言;揣摩咀嚼,具体品味语言;整体感知,总体把握语言;强化实践,逐渐养成语感.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也是一门语言应用课程,在教学中老师主要以课堂语言作为依托,来向学生传授相关的语文知识。在此过程中,不仅老师的教学方式会对教学效率产生影响,同样老师的语言运用也会潜移默化地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中学语文老师需要在教学中,把握语言艺 术,来提升语文教学水平。本文试图从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准确性、流畅性、情感性、趣味性、文学性五个方面,对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进行整体的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8.
语感是对语言内涵的一种整体的、深刻的直觉能力。学习一门语言,归纳到最后是对语感的准确把握和敏锐感受,这是学习语言的规律。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新课标也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可见培养语感是小学语文教学回归其本身规律的有效举措。小学语文教学加强语感的培养,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片面强调对语文思想内容、篇章结构的详尽剖析,忽视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领悟,使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陷入误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就是要学生:诵读吟咏,初步感受语言;揣摩咀嚼,具体品味语言;整体感知,总体把握语言;强化实践,逐渐养成语感。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要从低年级抓起。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主阵地,对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把握各种训练时机,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要将语言能力训练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加强语言能力训练,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