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安文军 《教师》2010,(16):65-65
书信体作文具有传统作文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大胆尝试书信体作文模式,并在运用这种作文模式的过程中,遵循学生为主的命题原则、尊重学生的保密原则、形式多样的批改原则、解决问题的实践原则、形成习惯的过渡原则,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型命题作文或者材料作文相比,书信体作文具有任务指向更为明晰、内容要求更为具体、语言运用更显个性、情感呈现更见真诚的特性。因此,近几年,书信体作文已成为语文高考以及模拟考试的新宠。在2019年和2020年的高考中,书信体作文已经连年出现。我们可以预见的是,这一命题形式在最近一段时期内依然会热度不减。在备考中,教师当指导学生因势利导,因人、因体、因事、因"我"的不同而有针对性施语,巧传情思。  相似文献   

3.
赵旺华 《文教资料》2005,(28):134-135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改变传统习惯教法,用新的思维模式改革创新,全面发挥学生在作文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相似文献   

4.
高三作文训练不同于高一、高二阶段的训练,高一、高二侧重培养写作习惯和熟悉各种文体的写作,高三则需要培养综合写作能力,培养应试作文的能力。前几年,高三作文训练一般以给材料写议论文为主,但是1999年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高三作文训练敲响了警钟———不能再让材料议论文的写作模式禁锢学生的思想。习惯于模式作文指导的老师,习惯于模式写作的学生,如何在高三作文训练中改变原来的文风,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在这里结合作文训练实际,对高三阶段作文指导做一些探讨。首先,高三作文训练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  相似文献   

5.
1998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作文试题是命题作文《妈妈,我长大了》。要求:1.用书信体写一篇记叙文。2.不少于600字。在命题的时候我们是这样考虑的: 1.命题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能触发情感,能扣及学生写作的兴奋点和动情点。 2.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让学生有话可说。 3.命题渗透了素质教育。作文题目中坦露着德育信息,作文的过程实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可以从四个方面做起:一是让学生养成写完作文反复阅读的习惯;二是让学生养成把自己的文章读给别人听的习惯。三是让学生学习一些修改作文的方法;四是让学生养成及时改正的习惯。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层次性原则,使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呈阶梯形发展,逐步达到提升他们作文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需要,南郊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视了对学生的实用文体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多学、多练一些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交活动中,经常使用的各种实用文体,并且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高考作文题是书信体的议论文,我区考生作文部分的平均成绩高于往年. 在从事实用文体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有以下粗浅的体会. 一、结合实际激发写作兴趣我们从学生在课内外的实用文体的写作中,选取实际的、具体的、生动的典型文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因此,我在近几年的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尝试将作文的批改权还给学生,逐渐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通过实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作文修改教学模式,其实施的方法步骤如下:一、明确批改原则在实施“作文修改教学模式”初期,要让学生明确  相似文献   

9.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评改模式一直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并不利于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根据中职的课改实践,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自主合作式作文评改,从方法上改变,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统的作文教学遵循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过程: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大多数学生作文能力得不到提高,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就必须贯彻“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十六字原则,通过建构学生学习主体,通过学生自强奋斗和自我修养的加强,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我评价能力,才能最终取得教学成效.为此,我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又结合写作自身的特点,并依据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总结出“三十六字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作文评改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本文提出了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本文对新课标下高中作文评改创新模式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2.
书信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其表达方式较为灵活,可以记述见闻、表达真情、评论时事、探讨问题、说明原委……以书信体作文,既容易入题,又便于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写书信体作文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3.
怎么指导学生写好书信体作文呢?笔者认为以下几条原则必须遵循:①要符合书信格式,切忌少头无尾。信的开头要有标题、收信人。信的结尾要写上写信人、写信时间。②要有真情实感,有感而发,切忌无病呻吟.只有具有真情实感,才能说服人、打动人。如果无病呻吟,就会给人以虚假的感觉.③要用自己的语言去写,切忌滥用别人说过的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作文一直都是大部分学生感到头痛的课程,而且很多入也有疑惑:为什么孩子看了那么多的作文书,写了那么多日记作文进行练笔,但还是写不出好的作文来呢?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把教师所教的方法化作一把把利剑,披荆斩棘,写出生动具体的作文来呢?笔者认为:要完成一篇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的作文,教师在作文课堂的设计中就应注重与学生进行快乐的沟通与约定,在沟通中,挖掘孩子记忆里的细节,激活孩子的语言天赋,触动孩子内心最真挚纯真的情感;在约定中,让孩子形成好的语言习惯,并做到有原则地灵活运用各种写作技巧与方法,积极投入地进行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作文教学脱离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的原则,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本文对中外生活作文进行分析,并依据"生活作文"的方法,提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关注学生兴趣的激发和观察、积累习惯的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创新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独到的看法、新颖的见解及标新立异的愿望.要在语言教学中把学生这方面的潜能挖掘出来,必须摒弃教学中那些阻止、妨碍创新意识发展的各种因素和做法:必须给以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的空间和余地;必须不断注入开发创新意识的活力.作文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思维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多年的应试教育,导致了教师对学生认识发展要求的整齐划一.长期以来,教师命题启发或作前提示已成了作文教学中不成文的规定,不少教师甚至提出写作的种种模式,使学生的思维拘泥于同一方向,淡化了独立意识.学生习惯于在教师圈定的思路模式和规定范围内进行思维和写作,让本该丰富多彩充满灵性的作文变成僵硬、呆板的应试之作.因此,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唐为霞 《教师》2011,(30):62-62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流程中,已经习惯于将题目确定下来,然后纲要性地提出几点意见或是要求,接下来的过程就是学生自由发挥。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学生一定会认为作文写作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其实,只要学生对作文写作具有了强烈的兴趣,那么学生就会积极投入到作文写作与学习之中。因此,教师应当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优化教学活动过程,提升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8.
孙卫华 《现代语文》2010,(9):124-125
谈及高考作文,业内有句行话,叫“得作文者得天下”,每年的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都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可见作文在语文学科中的分量。可是,无论是从平时的学生作文还是决定成败的高考作文的质量来看,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在立意、选材、语言和作文的谋篇布局方面儿乎千篇一律,味同嚼蜡,传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和习惯,要使学生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的束缚,必须要在个性化作文教学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的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  相似文献   

20.
随情入境缘事而发──随笔类作文教学初探山西省朔州市实验小学穆枝,刘新民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以学生"为文"为着眼点,以交给学生写作权利为突破口,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养成写作习惯为目的,确定了随时、随事、随情、随境作文的"四随"原则,强化随笔类作文训练,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