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课标把语文教育提升到审美教育的高度特别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审美教育放到了首位,要求高中学生具备“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关键是提高语文教师的美学修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既包含德育、智育的因素,更包含美育的因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对促进学生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认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要高度重视美的熏陶,努力实施美的教育。语文课是最具审美价值的课,它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美的洗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4.
李萍 《教育论坛》2007,(4):30-32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语文教学各方面都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内容。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结合审美原理,我校语文教研组初步探索出在语文学科教学(重点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基本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积极引导学生的审美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6.
审美教育是由美学科学和教育科学交叉而产生的一门边缘科学,是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师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美感,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和创造力,是中师语文的一个重要任务。中师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十分突出,在教学实践中揭示语文的审美性质,可达到披文入情,以情动人,增强感染力的效果。但是,客体(课文)在审美鉴赏中是依赖主体(学生)才成为审美对象的。没有主体能动的审美、良好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心境,客体就失去了审美价值。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唤起学生的审美心理,根据美感特征,激发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8.
郑红 《学语文》2006,(6):52-53
语文审美教育是语文素质教育倍受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美育的实施.必须尊重学生的审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心理因素,在审美体验过程中,发展人文素养.从而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个性的自由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材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教师应该认真开掘以实施生动活泼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水平。本文较为详尽地挖掘了语文美育的审美对象内容美和形式美。  相似文献   

10.
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是前提;基本的审美感受力,初步的审美鉴赏力是构成初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基本要素,亦是提高其审美能力的基础;而必备的思想文化水平和语文修养则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11.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语文教育是我们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对学生要“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语文教材文章都是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在语文教育中,无论教育内容还是形式,都饱含了丰富的美的素养。因此,语文教育离不开美育,美育必须渗透在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抓住诗歌、散文、小说、寓言、童话等不同文体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营造审美氛围。在审美的心态下求知。发掘蕴含着的美的因素,有机地渗透美育,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美的熏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数,从审美的角度去研究教材,然后带领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学生接受了审美教育就会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就会激发审美情趣,对净化学生的心灵,升华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正确分辨真善美、  相似文献   

13.
王志平 《中国教师》2009,(16):21-22
认识语文审美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4.
文学是美的世界。语文教学中有众多美的因素,承担着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文本潜在的美;应开启学生的想象,启发学生的审美再创造;应深入生活,开阔学生发现美的视野:应引导学生的审美取向,使他们在美的文学世界中翱翔万里。  相似文献   

15.
语文审美教育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烈 《湖南教育》2002,(11):45-45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在实施审美教育时,往往凭着自己肤浅的理解,一厢情愿地告诉学生美的对象、美的内容;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审美误区。简单地说,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重传授,轻素质很多老师在实施审美教育时,只是尽量生动形象地将审美对象的基本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了解审美对象的基本特征,这显然是不够的。这种审美教育,实际只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将各个知识点条分缕析,切割成一个个能力训练点,以提高学生某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培养,脱离了语文的人文性、审美性特点,只能使语文成为奴化学生的工具,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  相似文献   

16.
加强审美素质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挖掘、展现其中的美学因素,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健康的审美情探,使学生获得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因忽视了美育而妨碍了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和审美观的形成,已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觉察到。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虚该对学生的全而发展负教育责任,审美教育便是其中之一。下而谈谈新时期中师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些认识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语文学习中的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构建自己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在体验与评价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表现美、创造美。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刻认识到审美教育的价值所在,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探索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庞桂梅 《广西教育》2006,(7A):78-78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蕴含着丰富多样的美的因素,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材料。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审美教育,课堂就会焕发生机,学生的审美心理就会被激活,学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愉悦的心理,感受美的熏陶,提高思想境界,养成优良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我认为应该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渗透来进行。  相似文献   

20.
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这与他们的审美能力有很大关系。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他们的情感需要、审美兴趣直接相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即把美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文质兼美,含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中要通过美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做到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有情趣,才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