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语文教师最大的期待是什么?是收获来自课堂师生完满互动的愉悦;是目睹学生热情达到高潮的满足;是品味课后历历在目的教学情景;是师生等待又一次语文课快点来临的迫切心情…………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师最大的期待是什么?是收获来自课堂师生完满互动的愉悦;是目睹学生热情达到高潮的满足;是品味课后历历在目的教学情景;是师生等待又一次语文课快点来临的迫切心情…………  相似文献   

3.
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历来是师生共同面对的难题。教师认为难教、学生更觉得难学。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中有一计为"擒贼先擒王",师生们各自的难点是什么呢?通过对师生进行问卷式调查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语文教师已经接受了"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理念。但怎样才能确定"教什么"呢?文章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探索,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策略:品味文本语言、探究核心问题、感悟作家情怀、剖析艺术手法。正是这些确定策略的不断实践,积极运用,让我们在语文课文的密林深处,发现了课文的教学价值,科学地确定了教学内容,让语文课堂呈现出知识的魅力,散发出诱人的芬芳,让学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相似文献   

6.
杜德栎 《教学与管理》2012,(15):103-104
一、"教辅依赖症"文化是一种流行的现代病态教学文化"教辅依赖症"文化是指由于教辅资料的存在与泛滥,为现行教学提供了各种教学参考资料,使多数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弱化,专业素质下降,离开教辅就不能较好地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教辅依赖症"不是个别现象,在当今中国的基础教育教学中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行为。有研究者认为:"可以这样说,当今有相当多的中小学师生甚至于教育专家都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语文教师已经接受了"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理念。但怎样才能确定"教什么"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探索,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策略:品味文本语言、探究核心问题、感悟作家情怀、剖析艺术手法。正是这些确定策略的不断实践,积极运用,让我们在语文课文的密林深处,发现了课文的教学价值,科学地确定了教学内容,让语文课堂呈现出知识的魅力,散发出诱人的芬芳,让学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相似文献   

8.
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的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这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语言的品味,努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如何指导学生品味语言呢?一、斟酌字句,揣摩语言的情韵。教学中,引导学生揣摩文字所包含的"情韵"时,要让学生注意关键字句,注意有特殊语序的句子,注意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是一条纽带,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从这个角度看,师生的课堂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语言载体而显示其特有的魅力。教师的语言是教学过程得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中,"品味语言"这一学习活动一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但当前语文课堂中品味语言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品味能力缺乏、课堂参与缺席、对文章的整体关联缺失,使得品味语言的效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处理不当。针对品味语言学习活动的现状及成因分析,提出了改进策略,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力求品味角度多元化,增强课堂语文味;品味活动多样化,提高学习兴趣度;品味视野多维化,提升素养整体性,以期提高学生"品味式"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是一条纽带,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从这个角度看,师生的课堂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语言载体而显示其特有的魅力。教师的语言是教学过程得以有效进行的基础,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人格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每一堂语文课,都必须回答一系列问题:课堂教学教什么?学生能学到什么?能在儿童心里驻留什么、积累什么、发展什么?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关联程度如何?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当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将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等同于"课文内容",课文写什么就教什么,或只关注内容的理解、情理的体悟,没有将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品味与运用,以及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通过语言交流活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创造出一个富含生命力的课堂。什么是幽默?《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有趣或可笑而又意味深长。幽默是思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他又说:"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语言是思想的外衣,透过语言可以看到教师的教学目的,看到教师的文化修养和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我都试着把知识串成"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样做",然后把问题交给学生,因为感觉这样做不仅有条理,更是新课改下"问题式"教学的核心。什么是问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就是:教学时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也就是教师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理解、讨论,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有针对性地教授,准确地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偶然看到了一个小故事,一个问号油然而生,这该是"问题式教学"吗?1998年,一个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来到上海市进行学术访问,在交流过程中,他们提出想听一堂中学的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17.
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现在许多教师认为语言教学可有可无。品析语言有途径。联系主旨思考语言的内涵的丰富性,可以比较品味,可以想象品味,探求语言的延伸性,可以换个角度品味,或者以写促品等。方法得当,师生可获得学习语言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正>"三句半"本来是舞台上演出的文艺节目,怎么会和教学扯上关系呢?其实,它和很多师生互动极为相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形。如教师问:"这是什么?"一个学生回答:"这是苹果。"教师问全班学生:"他回答得对不对啊?"全体学生:"对!"这像不像"三句半"呢?这种师生互动方式到底有没有价值,单单从"三句半"的"半"上就一目了然了。既然学生都知道这个答案,那前面教师提出的问题岂不是多此一举吗?因此,像这种"三句半"式的师生互动真的该叫  相似文献   

19.
"导学式"教学模式中,"导"是指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教师用精当的语言或借助现代媒体来引导、疏导、诱导学生学习知识、学会技能、开发思维、提高觉悟。"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和探索,表现为学生在一定教学目标引导下的独立阅读、感悟品味、思考讨论、释疑问难、检测练习等。"导"与"学"是导学式中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探究与教师相机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讲台上教师费尽心思去讲,讲台下学生却沉闷不语,甚至恹恹欲睡.学生的困惑是:不知该学什么、怎么学,考试跟着感觉走,分数完全凭运气.怎样才能改变语文教学的这种"疲软"状态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把学习的自主权交到学生手里.当下各类教辅资料可谓铺天盖地,什么"教材全解""课文诠释"等,这些教辅资料对课文的涵盖可谓全面,此时的语文教师如果还按老套路走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因此,根据日常教学中出现的情况,我设计了教学"三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