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作为国内有影响力的新型综合类日报,《新京报》的评论版一直是其吸引读者的特色版块。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京报》评论也在不断创新和改革,借力用户黏性更强的微信公众平台,《新京报》相继开设了包括"新京报评论"、"沸腾"、"新京报社论"三个评论类公众号。本文试从对"雾霾"这一热点话题的评论文章来比较《新京报》评论部三个微信公众号的评论特点,从而探讨《新京报》评论部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2.
正新闻评论标题看上去"一句话"、"几个字",但是具有引人人胜、画龙点睛的作用,万万不可小看。它不仅是文章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文章能否先声夺人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新闻评论标题满足准确、鲜明、生动、新颖、简洁等要求。新闻评论的标题究竟如何制作?本文将粗浅地谈谈新闻评论标题制作方法。引语法即引用别人的话或做法作为标题观点的一种标题制作方法。这里引用的话或做法就是文章的主题,由此展开议论,这种做法因其新颖引人,给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启迪,常常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如《人民日报》曾刊登的《"一天都不能作假"》(作者王科)一文,说到西安市  相似文献   

3.
这是对王蒙小说《狂欢的季节》的一篇评论。作者从"说者"、 "智者","做者"的不同视角展开对这部小说的评论,最后归结为王蒙与《狂欢的季节》始终保持一种 "他者"的冷静视角。但评论者认为,作为小说家,创作是直面一个丰富的感性世界,尤其是一个生动复 杂的理性王国,这就需要小说家入其里又出其外.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是中国媒体的"旗舰",而新闻评论则是这艘"旗舰"上的"汽笛"。《人民日报》的新闻评论不仅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时,自身也在这一进程中不断地创新内容和形式。"观点"版是《人民日报》在2010年1月7日创办的评论版,版面设有"时事观察"、"每周一评"、"风凉画"、"传媒观澜"和"议言广场"五个栏目,每周四出版。2011年2月《人民日报》对"观点"版进行了改版。版面增设全新头条"本报评论部"文章和"谈治论理"栏目,删去原有的"每周一评"和"传媒观澜"栏目。笔者对改版后的"观点"版的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丁建庭 《青年记者》2016,(16):52-53
去年8月21日,一则《人民日报首发地方党报评论员文章纵论改革“问题导向”》的帖子传遍互联网.前一天的《南方日报》评论员文章《改革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被《人民日报》转载,被媒体观察人士敏锐发现,并被记录为党报评论近23年来的“又一个第一次”.实际上,这只是去年《人民日报》转载《南方日报》7篇评论中的一篇.除了《人民日报》,新华网和新华社客户端还全文转载了《南方日报》50多篇评论,并13次发消息推介《南方日报》重要评论.如此高频率的转载引起了舆论热议,极大增强了《南方日报》评论的“二次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翻阁了近一年半以来的“真理报"的国际评论文章.从这一段时期的"真理报"的国际报道来看,国际评论文章大体上有这样几类:(一)评论员评论;(二)观察家评论;(三)"国际评论";(四)"国际轻济原评论";(五).国际问题的短评和札记等.先说评论员评论.。署名"评论员"的评论,是代表报纸发言的一种评论,从内容来看往往是评论当前国际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或某一国的政局(如评论日本大选等)等等.篇幅一般较长,短者三千字,长者可达五、六千字.署名"评论员"的文章,还有以"国际评论"为题的一种.这种评论是粽合评述当前国际上重大部问题的文章,而不是像前面那一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评论版刊发头条评论,题目是《原来猫腻藏于"统计口径"中》。文章说,"国家发改委公布两石化巨头2011年前9个月净亏损11.7亿元,与此前中石化、中石油公布的炼油亏损645亿元差额巨大。对此,多位行业专家表示,这是统计口径不一导致的结果。"作者一方面分析了以上数字差异的原因,一方面举出了若干统计口径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报纸的两大文体中,新闻报道传播信息,隐性表达态度,而新闻评论不仅直接传播意见和观点,其本身也是在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有效构建青年类报纸新闻评论的议题,能更好地实现以舆论引导青年的功能。样本选择及研究方法1.样本选择《中国青年报》评论版"青年话题"创办于1999年,是国内较早的评论专版,带动了"时评"这一新的评论形式的兴起与繁荣,并引领中国报纸评论从"杂文"转向"时评"。本文以2012年1月1日~6月30日期间"青年话题"所有新闻评论文章为样本,共77版,508篇。  相似文献   

9.
刊登在《人民日报》2001年5月22日12版上的《慎张"排行榜"》一稿,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副刊一等奖,这是一篇文艺评论.所谓文艺评论,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文艺观指导下,对各种文艺现象所作的评论.它又可以分为文学评论、戏剧评论、电影评论以及对音乐、美术、舞蹈、电视剧和其他文艺样式的评论.文艺评论的内容广泛,包括对文艺运动、文艺思潮、文艺流派的评论,对作家、艺术家及其创作方法和表演艺术的评论,对具体作品的评论,等等.  相似文献   

10.
陈原作为一位杰出的出版家,在建国前参与编辑的期刊很多,如《国际英文选》、《少年战线》、《新华南》、《反侵略周刊》、《民主世界》、《世界知识》、《读书与出版》等,也撰写了很多期刊评论文章。他的期刊评论与他众多的图书评论一样,大多是融介绍、评点和抒情于一体的随笔形式。有以人评刊,以刊忆人等,大都围绕“刊和人和我”这一主题,或道出文坛掌故,如忆史枚、陈翰伯等,或态度诚恳.率真直言,写出刊物与时代之沧桑。  相似文献   

11.
《驳于连》,本来是为法语读者写的。没想到会引起中国知识界的兴趣。最初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张西平教授提出要把它翻成中文,在他主编的《国际汉学》上发表,供中国读者参考。后来认为读这一学刊的圈子太小,不如交给《中国图书评论》,张教授也同意了。在此感谢他的支持,也感谢《中国图书评论》的杨平总编辑和程巍先生接受了这篇篇幅比较长的评论,更感谢早在30年前在日内瓦认识的郭宏安先生,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把它译成中文。  相似文献   

12.
对于喜欢写点评论文章的笔者来说,9月3日是个有意义的日子,起码是个令人兴奋的日子。因为这天《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刊登了我的文章《感恩造就"爱心效应"》。也许有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市延庆县永宁镇南关村的"竹马"历史悠久。竹马又称"竹马舞"、"跑竹马",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这可能起源于古代兵马列阵。《后汉书·郭亻及传》就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的记载。其后《三国志》、《晋书》、《新唐书》、《宋史》、《清史稿》中都有关于"竹马"的记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赠楚州郭使君》诗就有"笑看儿童骑竹马,醉携宾客上仙  相似文献   

14.
田锡如 《档案》2015,(3):49-50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离娄上》),规矩本来是指古代木匠用的圆规和曲尺,木匠借助规和矩,通过精湛的技艺就能制做成供人们使用的各种圆形或方形的器物。后来强调做任何事都要遵从一定的规矩、规则、方法,否则即使煞费苦工,也无法实现成功。人弃常则妖兴这是《左转》上面所说。"常"是指"仁、义、礼、智、信",这是中国人的道德"规  相似文献   

15.
当今时代,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希望拥有高素质的评论队伍、高水准的评论文章。如果你是媒体人,及时补好新闻评论这一课,将会为你的传媒生涯增添亮色:如果你还是新闻学子,在校期间若能练就一手新闻评论的好笔头,你将会成为用人单位的稀缺人才。2014年12月6日,《新闻与写作》杂志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举办"评论互动场"武汉专场活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赵振宇教授以实际案例为"引",引导同学们针对实际展开观察、  相似文献   

16.
王多 《新闻实践》2009,(10):36-38
新闻评论有三"气",那就是气质、气势与气度.三"气"是就新闻评论的品性而言的.新闻评论是要有自己的品性的,就像任何文章都应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一样,见其文而知其人,望其笔而"闻"其气.一些评论文章只看正文,就知道出自哪家报纸、何人手笔.另一方面,气质、气势与气度,也决定了一篇评论文章的水平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山经》:怪物符号学 周志强(以下简称周):你的《失落的天书》(以下简称《天书》)一出来,我就有幸拜读,最近看到网上和报刊上关于此书的评论,尽管基本上是正面意见,但我觉得这些评论主要着眼于你对《山海经》之"谜"的破解上,似乎并未真正把握你这本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第2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河南日报2011年1月21日头版上的《在转变中赢得大发展——九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下简称《转变》)一文,荣获评论最高奖一等奖.这是一篇用必读性塑造出的新闻评论精品.  相似文献   

19.
评论、理论是《人民日报》的强项。 下面,笔者向读者朋友推介几篇见之于该报的评论、理论文章。 (一).事物自身的逻辑作者深沉的情感──读《人民日报》就“撞机事件”发表的评论员文章 今年4月 1日,美国军用侦察机在我海南岛沿海的专属经济区上空撞毁我军用飞机,造成我飞行员下落不明。随后,美机未经允许进入我领空,降落海南陵水机场。围绕这一事件(简称“撞机事件”),《人民日报》于4月5日、7日、12日发表评论员文章《霸道行径与霸权逻辑》、《正义呼声和强国行动》、《把爱国热情化为强国力量》。这组评论所蕴含的严密…  相似文献   

20.
《老草匠改行》(省称《改行》)和《仲木匠的新产品》 (省称《仲木匠》)这两篇稿件先后刊载在《人民日报》和《新华日报》上,被江苏省广播系统分别评为一九八二年、一九八三年优秀广播稿一等奖。难能可贵的是这两篇新闻佳作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