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春青教授对于连的辩护,我很赞成。我也是从于连对一些中国传统概念的分析得到了启发。比如,我在《中国的书写艺术》一书中就参考了于连对"文"这一概念的深刻见解,同时对诸如"力"、"神"等其他概念作了较为深入的阐释。我认为这种探讨是最有用的、最必要的,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于连这方面的研究能够引起中国学人的关注,我当然为他高兴。  相似文献   
2.
驳于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反思派和返回源头的信徒之间的战争还在继续。今天,人们听到的主要是后者的合唱。在中国目前弥漫着一种浓厚的复归的氛围……统于"一"的、永恒不变的、有绝对特性的中国又被重新提倡……于连的错误在于,他没有看到"内在性的思想"天生就与帝国的秩序相联系……所以理想化了"内在性思想",并把它当成了"中国思想"的本质,最后又把这一"中国思想"当成了"西方思想"的对立面……他完全忽略了君主制、绝对君主制、专制主义、暴政、集权主义在欧洲历史上扮演的角色,忘记了这些权力模式长期被接受、被看做合法理,又长期被斥责、剖析和批判,忘记了从中可以找到与中国的政治史、社会史和思想史相比较的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驳于连》,本来是为法语读者写的。没想到会引起中国知识界的兴趣。最初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张西平教授提出要把它翻成中文,在他主编的《国际汉学》上发表,供中国读者参考。后来认为读这一学刊的圈子太小,不如交给《中国图书评论》,张教授也同意了。在此感谢他的支持,也感谢《中国图书评论》的杨平总编辑和程巍先生接受了这篇篇幅比较长的评论,更感谢早在30年前在日内瓦认识的郭宏安先生,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把它译成中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