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为每节课制订切实可行的课程目标,这是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活动实效性的前提;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把"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落到实处,这是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活动实效性的有力保证;同时,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并且要积极引导学生把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校园延伸到社区,这也是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活动实效性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都是“以培养学生学习做人为核心”的课程,在整个小学课程体系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品德课程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是让品德课程的内涵真正成为学生的心得、成长的路标和克服困难的动力。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各种生成,通过导入生成、学法生成和发展生成来促进学生的生成,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生活课堂的主要形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儿童是活泼生动的人,具有个体的能动性与独特性.每个学生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又会有不同的发展变化,这其中就能出现与众不同的思想与行为,这些独特的言行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学生各不相同,生成也会千姿百态.有的生成与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有些则毫无价值可言,甚至起着反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关注生成,学会激发、引领与调控课堂教学生成,关注其有价值的后续,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使我们的品德与生活课堂变得更灵动,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通过亲历活动去达到教育目标。活动,是品德课程教和学的基本形式,其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活动的有效性,是品德课程教学的核心和灵魂。作为品德常态课,其活动的内容、形式都要求更实在、更有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动起来。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品德与生活》教学实践中的活动课例,从情境体悟中"动",时空探  相似文献   

5.
符合学生的心理实际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生活化因素,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中去探究问题,从而使品德与社会课程更具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陈光全 《中国德育》2008,(10):48-50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的启动已有七年了。作为表征新课程勃勃生机、区别于传统德育课“授一受”模式的活动教学,怎样才能呈现优质的品位?学生怎样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活动教学怎样才能赢得最佳实效?笔者以为:活动教学一定要特别注重彰显“五性”——即活动教学的方向性、体验性、差异性、生成性、情感性。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要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因此,作为教师,要以学生  相似文献   

8.
曹雯 《生活教育》2011,(6):76-78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应当以学生自主性发挥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实现其主动发展的目标。为此品德和社会课要积极创设多样化的"自主活动",破除教学枯燥说教  相似文献   

9.
魏琴 《辽宁教育》2014,(9):48-50
正活动性是品德课程基本特征之一。品德教学应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引领并和孩子们一起直接参与各种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构建道德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有效的品德活动设计,应充分关注"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和状态,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真切。那么,如何从"学情视角"出发,合理设计品德活动呢?一、课前探路:化"泛调查"为目标明晰的实践活动品德课不同于其他课程,要真正上好一堂品德课,让学生学有所得,课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这是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的前提条件。作为品德教师,应该从儿童的生活世界中去寻找一些普遍存在并亟需解决的问题,然后  相似文献   

10.
安秀 《辽宁教育》2011,(7):80-82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要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因此,作为教师,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呈现状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活动是品德课堂中教和  相似文献   

12.
<正>在现代社会身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品德与生活课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儿童心理,这样才能使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从而培养出品学兼优、心理健康的学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也要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课提倡"活动、综合、开放",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其具有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3.
魏琴 《辽宁教育》2014,(5):48-50
活动性是品德课程基本特征之一。品德教学应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引领并和孩子们一起直接参与各种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构建道德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有效的品德活动设计,应充分关注“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和状态,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真切。那么,如何从“学情视角”出发,合理设计品德活动呢?  相似文献   

14.
居法元 《成才之路》2014,(17):22-22
正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儿童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激发道德情感,感悟道德情理,引领道德行为,这不仅是儿童心理的需要,也是儿童成才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正因为如此,教师更应该用心去设计活动,使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儿童的主体参与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让品德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活动主题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活动则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  相似文献   

15.
小学品德课程倡导活动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体验生活,提高品德认识.然而,不少教师因为怕影响学生的热情,在活动的实施中不敢对其进行必要的干预、引领与提升,以至于活动失去实效.事实上,品德课堂中学生有效活动的前提与教师及时、恰当的引领与调控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把握好课堂教学时机,及时发挥引领作用,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活动开展得更有效,课堂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生活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为目标,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门学科。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课程。《课标》明确指出:“本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中。”儿童是以活动为载体进行学习,是在活动中实现发展的。那么,新课程的主题活动如何实施呢?一、主题活动的价值取向要恰切扣住活动目的是活动实施的灵魂所在。大凡引出和开展一个主题活动,学生从中究竟要激发哪种情感,生成和改变哪些态度,培养什么行为习惯,知道和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关注哪些过程,学会什么方法,教师要恰切把握。如果活动的价值取向偏离了正确的目的,活动就要进入误区。新课程“品德与生活”(“苏…  相似文献   

18.
伍才英 《山东教育》2014,(10):50-51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这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因此,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儿童,有效创设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鲜活的直接经验和真切的体验。促使学生在组织与参加和自身生活有关的活动中获得关于自然、自我和社会的直接经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在实施体验性、探究性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失效问题,从感受需要倾听、感受不是想象、感受需要细化思考的过程这三个视角,提出要重视感受在道德教学中的重要价值.真正关注学生感受的生成与提升的教学,有助于促进道德教育更接近人性,更接近真实的生活,更具实效.  相似文献   

20.
目前小学品德课堂不再是冷冷清清,而是精彩纷呈的学生活动,但是透过活动现象,细细琢磨,就可以看到好多活动有着"浮华"和"无效"。针对活动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通过结合实际,让活动教学真实自然;指向明确,让活动教学简洁高效;关注生成,让活动教学更显和谐;及时反思,让活动教学精益求精等策略,有效构建活动教学,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品德课堂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