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广东电视台《珠江纪事》栏目为例,从题材选择、地理景观、情节表现等方面对南派纪录片风格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受岭南地域文化中重商务实等特质的影响,同时在国内最早开放的传媒市场面对香港电视的合作与竞争中,南派纪录片从境外媒体吸纳多种纪录片形态,将乡土元素和通俗叙事融入到纪录片创作中,形成了一种不拘泥某种理念和形式,灵活多变的市场化通俗纪录片风格。  相似文献   

2.
王忆希 《东南传播》2012,(6):108-110
2011年6月-9月,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进行两岸联展。福建电视台《发现档案》栏目以此为契机,创作了电视纪录片《富春山居图》的系列作品。本文拟从对文化类纪录片的分析研究入手,以《富春山居图之真假画卷》的三期节目为例,从创作手法、叙事方式、节目结构等方面详细分析地方台文化类纪录片的创作特点,提出此类纪录片在地方播出平台上所遇到的创作困境和思考,探讨文化类纪录片在地方台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3.
一、电视纪录片传递正能量现状 1、娱乐环境下,纪录片处于边缘化 当今媒介环境下,消费主义和娱乐文化日益强劲,以娱乐为主要功能的柔性文化深受观众喜爱,而纪录片作为优秀文化作品长期处于边缘地带.著名纪录片学者和制作人张同道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谈到,目前纪录片电视台栏目设置处于边缘化.电视纪录片是电视专栏节目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形式,然而,除了专门的纪录频道外,从央视到地方台,大多频道都没有设置专门的纪录片栏目,专门从事纪录片创作、研发的创作团队几乎没有,即便设置了纪录片栏目,栏目的策划、宣传、推广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2007年1月,在2007年度辽宁广播电视大奖县级电视奖评选中,创办仅一年时间的黑山电视台人文版栏目《精彩黑山》,选送了文化韵味十足的专题片《爱菊老人李志忠》,在强手林立的参评的县级台优秀节目中,受到了在场评委的一致好评,荣获一等奖。在感受成功和喜悦的同时,也对坚持人文版方向、继续完善和提高栏目质量有了充足的  相似文献   

5.
梁颐 《新闻知识》2006,(2):78-80
我国的电视纪录片曾经倍受关注。1993年上海台《纪录片编辑室》和中央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的正式开播,可以看成是中国电视纪录片栏目化确立的标志性事件。之后,类似的电视纪录片栏目在全国各个省市台遍地开花,蔚为壮观。  相似文献   

6.
陈俊杰 《东南传播》2016,(7):137-139
近几年,地方台或者地方影视制作机构摄制的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纪录片在一些全国性和国际性纪录片评奖中有很好的表现,但是却难以融入国际化的交易体系当中。笔者作为福建闽南地区纪录片创作者之一,从自己多次参与国际性纪录片赛事与学术交流活动、节目交易活动的经历出发,结合央视和闽南地区兄弟台纪录片的成功创作范例,以及自己连续多年获得国内、国际性奖项的点滴创作经验,从文化结合点等四个方面阐述地域性纪录片如何走出中国、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7.
20 0 3年 5月 ,央视一套进行了强力改版 ,配合此次改版 ,整合原《纪录片》栏目、新影和科影制作中心纪录片创作力量 ,新推出纪录片栏目《见证》。该栏目由 3个板块构成 ,分别是 :《纪录者》、《亲历》和《发现之旅》。中国纪录片的生存与发展一直是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而其中的栏目化现象也始终受到业界的关注。就此本刊特地专访了《见证·纪录者》制片人陈晓卿 ,并约请该栏目主编肖同庆撰文 ,试图通过对一个栏目的解剖 ,共同探讨纪录片的栏目化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纪录片的大力扶持,以及一批制作精良的纪录片的热播,在上世纪90年代初纪录片的繁荣之后,纪录片又呈现出复兴的姿态。频道化为纪录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新的媒体环境也为纪录片带来新的变化与方向。顺应潮流,与时代同步,《新视觉》这档已经播出十四年的文化艺术专题栏目,也相应地在选题方向和节目形式上作出改变和突破,尝试纪录片的制作形式。但周播栏目内的纪录片,决定了其小成本投入、短周期制作、片子时长固定的特质,如何在诸多的限制中制作出不失水准、仍具有人文关怀的纪录片?本文拟以《新视觉》栏目曾获得第23届中国纪录片十佳短片的《打开嵩口》为例,从角度切入、主题提炼、片子架构等方面探讨怎样从实际操作中提升栏目内纪录片的质量和精神。  相似文献   

9.
张萍 《视听界》2008,(4):107
做谈话节目难,县级台做谈话节目更难。《星期天大家谈》是吴江电视台2002年开办的一档谈话节目,6年来,多次在省、市获奖,2003年荣获江苏省“优秀栏目”称号,在江苏省70多家县级台中是惟一获此殊荣的。作为该栏目的制片兼主持人,笔者对做好谈话节目有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0.
“纪录片故事化”也是当今国际、国内纪录片界艺术创作走向的主要潮流之一,这也是全球关注的社会、人文、自然等三大类纪录片类型的创作中普遍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获得美国电视艾美奖终生成就奖的《60分钟》栏目创始人兼制片人唐·休伊特一贯秉承“给我讲一个故事”的节目制作理念,  相似文献   

11.
郑梦玥 《今传媒》2011,(10):87-90
中原地域文化有着"有容乃大"的宽容意识,"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在目前的文化格局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在新时代下,中原文化应该传播什么,如何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是中原文化界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梨园春》栏目是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在1994年10月开播的一个以河南地方戏曲为主的电视晚会栏目,它以河南的地方戏为传播内容,运用了掌握受众情况、了解市场情况、了解竞争者情况等正确的整合传播手段,成功走过了10多年的历程,完成了中原文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与传承。本文将通过研究《梨园春》栏目在节目制作、品牌推广、节目运营、节目创新等方面的特色,探讨中原地域文化的整合传播方式与特点,以期望给正在发展中的中原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正在各地已完整地转播上三级台节目的情况下,有人认为县级台应该学城市台多办"窄播"栏目去竞争,也有人认为县级台可不自办节目改做转播台。这两种观点都有片面性。因为上三级台的节目主要满足广阔地域观众的普遍需求,县级台更能"接地气",满足当地观众的特殊要求。从这一角度讲,县级台自办节目为上级台节目拾遗补缺,服务一方,是上三级台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3.
蔡宣鹏 《东南传播》2016,(9):123-125
县级电视台是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基层单位,是地方党政宣传、新闻报道、文化挖掘、价值传导的重要窗口。创办一档特色的地方性专题节目是县级电视台顺应创新发展时代的积极尝试,有助于宣传地方特色,提升媒体形象和品位。文章以邵武台的专题品牌节目《铁城方圆》为例,正视县级电视台发展障碍,发扬县级电视台的自身优势,通过节目品牌的创建、策划、包装、推广等经验思考探讨县级台专题栏目的品牌创建之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各级广电媒体经济类节目应运而生,纷纷开设经济类栏目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然而县级台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限制,开设栏目往往以地方党政新闻节目为主,经济类节目开设较少甚至没有。然而枞阳县广播电视台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媒体环境中,根据自身的生存条件以及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办台理念和经营策略,打造品牌经济节目,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媒体格局下脱颖而出,为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枞阳台开办的经济类节目《消费新看点》为调研样本,剖析其经验做法,为其他县级媒体办好经济节目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5.
吕午飞 《视听纵横》2007,(1):115-116
为推出观众耐看的电视节目,结合县级电视台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访谈类节目的优势,奉化电视台于2006年元月推出了一档崭新的访谈类专题栏目——《奉城纪事》。奉化电视台乃属首次推出该类栏目,即便在整个宁波市亦不多见。究其原因在于访谈类专题节目是以  相似文献   

16.
对重大事件能否作出快速、准确和深入的反应历来是检验新闻栏目报道实力的重要尺度。2001年全国首批大规模移民从重庆市云阳县迁移如东。当天,笔者所在的如东电视台作为基层县级台,在新闻节目中推出了一档长度29分钟的特别报道《关注移民》。整档节目一改传统新闻节目的平面、单一的特点,形成了一种深浅相济、简繁错落、量质并重、张驰有致的编排风格,把强烈的编辑意识和鲜明的编辑思想通过客观的新闻报道巧妙地表现出来。节目播  相似文献   

17.
李国泉 《东南传播》2014,(10):31-32
2002年以前,福建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出现过巅峰,积累了一大批精英,纪录片《祖屋》、《戏班》等作品在国内、国际获得大奖。之后,在节目收视率排他论及电视栏目市场化运作浪潮的冲击下,福建电视台撤掉运作十几年的纪录片创作室,纪录片的生产一直处于停顿状态。十年后,福建的纪录片人借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以及全省宣传部长会议"注重抓好精品力作"、"深入实施优秀文化产品和名家、大家宣传推广工程"的指示,组织拍摄大型纪录片精品,深入挖掘和提升福建文化内涵,在更广更高的层级弘扬福建文明,打造福建文化的烫金名片。作者从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船政学堂》创作中就如何重新抓住当下纪录片的发展机遇期,打造精品纪录片提出具有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凤凰卫视栏目化的纪录片有三档:《凤凰大视野》、《我的中国心》,《皇牌大放送》.《凤凰大视野》2004年开播,迄今已有7年时问,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播出风格与播出方式.节目通常选取一个题材,制作五期或十期节目,在星期一至五每天晚上连续播出.《我的中国心》为人物类纪录片,每一期选取一个逝去的人物,于周六播出;而《皇牌大放送》节目时长达85分钟,于星期日播出.可以说每天都能在凤凰卫视看到纪录片.  相似文献   

19.
徐晓明 《采.写.编》2017,(5):94-95,84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今天,怎样通过纪录片纪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大力推动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国门"并广为传播,一直是电视媒体面对的重大课题.绍兴台立足地域特征,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名人资源,利用本地"建设文学之城"目标的契机精选纪录片创作题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以获奖作品《文化使者——周令飞》为案例,对纪录片如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赵帆 《现代传播》2002,(2):123-124
20 0 2年 1月 31日 ,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的第三创作室 ,举办了一次纪录片创作研讨会。《探索·发现》栏目第三创作室的主创人员 ,以及国内影视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共三十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探索·发现》第三创作室制片人阎东主持了会议。会议就有代表性的四部纪录片进行了观摩、点评和交流。对于此类纪录片的创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取得了不少新的认识。从《铁路蒙初》、《古车马》说起《铁路蒙初》和《古车马》这两部作品是《探索·发现》栏目新近创作的大交通系列中的纪录片。属于考古题材的文化历史类纪录片。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